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地跨永順和古丈兩縣。猛洞河風景區是指猛洞河中下游、靈溪中下游一帶的自然風光。由於所處環境優越,造就了它集眾山水之美而獨成一體的旖旎風光。

基本信息

概況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猛洞河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地跨永順、古丈兩縣,全長100多公里,下游與酉水會合注入沅江。因其源頭在龍山縣猛必村,附近有一洞,水從洞內流出,故名猛洞河。猛洞河旅遊區,包括猛洞河中下游、酉水河下一段和靈溪中下游一帶的廣大地區。70年代初,國家在猛洞河下游的酉水鳳灘興建了一座大型水電站,雄偉的大壩將酉水鎖住,使永順山城下游一帶變成了碧波蕩漾的高峽平湖,從而形成了以縣城“不二門”為中心,以猛洞河為軸線,北起靈溪鎮,南達棲鳳湖,總面積250平方公里的以水上旅遊為特色的風景旅遊區。猛洞河旅遊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質學家考察,7億年前,這裡曾是一片浩瀚的海洋。由於千百萬年的造山和地質運動,這裡先由海洋而平原,再由平原而高山,加上數百萬年的風雨剝蝕和流水沖刷,便形成了岩溶深谷、峭壁懸崖、石林鐘乳、陰河暗瀑等為主體的千姿百態的壯美景觀。猛洞河旅遊區的觀景點分為猛洞河、王村、不二門、老司城等4個組成部分。猛洞河北起永順縣城,南至王村古鎮,全長約100公里的河道兩岸,峭壁高聳,古木參天,銀瀑飛瀉,令人目不暇接。王村為酉水河邊的千年古鎮,古樸典雅,獨具一格。不二門為永順城南門外一石林公園,附近有仙人洞、洗心泉、觀音廟等景點10餘個。老司城則是一座距今有850年歷史的土司都城,是了解土家歷史文化的重要處所。猛洞河旅遊,全都棄車乘船。遊人從王村碼頭坐船,先溯酉水而上進入猛洞河,爾後從猛郎峰折回往靈溪至猴兒跳,一路200餘里,有天然石壁、明月峽、鴛鴦峽、將軍峽、天門峽、百鳥峽、金獅洞、風洞、陰陽洞、小龍洞、間歇泉、龍潭、洞溪飛瀑等景點數百處。猛洞河漂流,是一個特殊旅遊項目,從永順老司城或哈妮宮登舟,漂流而下,全程50多公里,小舟時而在平靜的河面上悠悠飄蕩,時而被洶湧的波濤托起,遊人既可觀賞兩岸峽谷風光,又可享受有驚無險的刺激,極富浪漫色彩。

主要景點

不二門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位於永順縣城南門外的猛洞河畔,其名取佛教“不二法門”之意。現闢為公園,面積約4平方公里。“不二門”有石門天鑿、玉璋屏環、澄潭映月、古洞仙蹤、溫泉煙暖、層閣聳翠、松徑留雲、淨地清心八大景觀和地藏庵、管山堂、水府閣、觀音廟等名勝古蹟。大門兩側石壁上,留有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100多首。整個景區內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景點間曲徑迂迴,迷趣深奧。在觀音廟下不遠處的河灘上,還有溫泉兩處,氤氳縈繞,水溫約40℃左右,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能治療多種疾病。不二門下游三公里處有利濟洞,洞口藤蘿如絲,沿內有3廳,各廳有別致的石門和各具形態的鐘乳石。第三廳內的珍珠塔高近20米,從上到下布滿荷花瓣似的鱗片,為其主景。利濟洞下,還有風洞、渾水洞、青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龍巖等。

棲鳳湖

位於猛洞火車站附近。長約15公里,寬1.5公里,總面積約23平方公里,湖水自西南向東北延伸。西緣為枝柳鐵路,南面緊靠古丈縣城,沿西水向東18公里則為著名的鳳灘水電站。棲鳳湖由70年代修建鳳灘水電站而形成,為鳳灘水庫主體。四周均有高山峽谷,連綿起伏,蓊鬱蔥翠。湖面碧水如鏡,清波漣漪。湖岸線曲折多變,形成許多三面臨水的小島。土家吊腳樓一些自然村舍傍山依水而建,與湖上點點魚帆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清秀典雅的自然山水畫。棲鳳湖的景致,隨一天四時或不同氣候而發生變化。清晨晨曦微啟時,湖面霧靄裊裊,小島村舍時隱時現,顯得神秘飄緲。正午,陽光照射湖面,青峰倒映水中,澄澄碧水,波光柔嫩,如同綠色的軟緞。傍晚,夕陽西下,霞光繽紛,棲鳳湖顯得異常雍容華貴。如果在月夜,遠山近水間,淡淡的白霧輕柔飄蕩,山下湖畔,燈火點點,使人有銀河九天的感覺。

王村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位於酉水北岸,距永順縣城約50公里。王村為一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鎮。據《永順縣誌》載,這裡秦漢時為一山城,俗稱酉陽,因其為土司王的都城,又是當時湘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得名。王村仍較好地保存著千年古鎮的風貌,鎮內,用青石板嵌成的街道,從西水碼頭一直延伸到城頂,全長約2公里。鎮外,有青磚砌成的古城牆,街道兩旁和西水兩岸的吊腳樓,鱗次櫛比,與古鎮南面的河流、西面的群山、北面的石林相映成趣,有如一幅古樸典雅的山水畫。王村古時得西水舟揖之便,上通川黔,下連鄂滬,有“楚蜀通津”之美譽。現因其地理位置優越,再加上這裡獨特的風光而成為湘西旅遊的集散地。南來北往的客人,都在這裡乘船,前往猛洞河觀光遊覽。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王村瀑布

王村東側有一條小溪,湍急的溪水從北向南即將匯入酉水時,突從懸崖飛瀉而下,形成一條高約60米、寬約40米的瀑布,氣勢磅礴。王村瀑布分為兩級,飛流先從崖頂直瀉而下,撞擊在第二級的石層上,激起巨大水花,飛向天空,然後帶著漫天的水霧,再從天上飛下來,匯入碧綠的西水。王村瀑布還有一種日益“後移”現象。據地質學家解釋,因小溪從上游夾來了泥沙,隨著瀑布下瀉,日夜不停地侵蝕和磨損著瀑布下的陡坑,沖刷著陡坑下的溪床,以致被沖刷出一個個深坑。瀉下的水流,在深坑中濺起強大的水柱,又自下而上地掏陡坑的基礎,使之形成巨大的洞穴,這些洞穴不斷擴大,支持不住陡坑上的岩石,於是就崩踏了。這樣,陡坑後退一步,瀑布就移到新的位置上。如此變化不已,使瀑布不斷後移。

溪州銅柱

原位於永順太坪鄉酉水河畔的會溪坪,1971年修建風灘水電站時遷至王村鎮東側的花果山上,並建有保護亭,後移至王村鎮溪州民俗風光館內,為湘西千古名勝。銅柱是中國古代常作劃分疆界的標誌。溪州銅柱為五代晉天福五年(940)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史彭士愁一次戰後罷兵所立的劃分疆界的界柱。銅柱高4米,上半截呈八方形,下半截呈圓形,直徑39厘米,中間空心,重約2.5噸,柱上銘刻《復溪州銅柱記》,共41行,2300餘字。另外還有誓詞,銜名,皆楷書,字型秀麗。是研究湘西少數民族歷史的寶貴資料。196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壁畫廊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石壁畫廊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石壁畫廊

位於王村鎮西3公里處的西水北岸。高約200米,長約500米,懸壁平整如削,遠望可見懸壁上由岩層紋彩、灰華和乳石組成的黃、紫、褐、黑、灰、青、白等各色圖案。圖案多為山、水、花、草和飛禽、走獸,還有飛暴流泉和五彩雲霞。相傳是盤古開闢天地時留下的“萬物圖”和“群生圖”。石壁畫廊對岸有一陡岩峭壁,高約100米,石壁上鍾乳滿掛,如禽如獸,形態各異,令人目不暇接。石壁兩岸峭壁頂端,長滿灌木和古柏,一片蔥籠。

先居台

位於王村鎮西約5公里處酉水西岸的石壁上。石壁高約100米,中下部有一平岩台階,寬約數尺,其上平整可坐人。台階長約1000餘米,順岩層向石壁內伸延,與裡面石洞相連。石壁內石洞可居人,內有三床、石獸和古人堆砌的石牆與用過的石具。相傳先居台曾是土著先民居住的地方,為原始社會早期土家族祖先留下的遺址。據考古學家考證,湘西酉水一帶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古人類居住,那時的土著先民,主要沿西水兩岸分布,以漁獵為生。由於石台和石洞伴於懸壁上,有利於防備猛獸襲擊,古人便選擇其作為居住之地。

龍頭峽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龍頭峽猛洞河風景名勝區龍頭峽

位於猛洞河與酉水交匯處。左邊是西水,右邊是為猛洞河口,中間一山峰聳立,山脊上下起伏,其勢如蚊龍下海,故名龍頭峽。龍頭峽兩岸絕壁高100餘米,陡峭如削。絕壁頂處為岩深剝蝕台地,其上灌木叢主,古松挺立,蔥籠蒼翠。絕壁這間,一泓碧水,深不可測。遊船至此,憑欄遠眺,藍色的天空,綠色的叢林,赫色的石壁和碧綠的江水,呈現於眼前。

八音洞

位於猛洞河南岸石壁上。洞門兩丈見方,五顏六色的鐘乳吊掛於門洞上。沿前有一巨大橫石,猶如出洞的烏龜。洞的上方,有一根長約10米的乳石,長滿青苔蕨草,青蔥蒼翠,乳石下端一線細流,形成珠磯一串。左邊石壁上,刻有“天下不二門”五個大字,剛勁瀟灑。八音洞內有三個圓形廳堂,能容納數百人。在第三個洞廳的檐上,吊著一個飾子大乳石,形若南瓜,分為數瓣,敲之,在不同部位,能發出“1、2、3、4、5、6、7、i”八個音階,若是音樂師,能敲出悅耳的樂曲。

間歇泉

位於猛洞河畔的牯牛岩附近離水面高0.7米的石壁上。泉水出口直徑10厘米,每隔20秒鐘泉水流一次,每次歷時62秒,循環往復,很有規律,為猛洞河一大奇觀。間歇泉為一種自然現象。據考察,猛洞河為石灰岩地質結構。石灰岩受地下水的不斷溶蝕,在岩層中形成一些溝洞。這些溝洞連在一起,深洞在岩石內部,溝的一端接通溶洞,一端通向石山外面,中間向上彎曲。當溶洞周圍或頂端流進的水逐漸積滿熔洞時,水流就會很快趕跑溝里的空氣而向流出來,形成嘩嘩的流泉,由於溝里的空氣被趕跑了,出現近似真空的狀態,大氣的壓力又把洞裡的水源源不斷地壓人溝里,直到溶洞里的水乾為止,如此循環往復,形成前面所述的“間歇”現象。

老司城

位於永順縣東南12公里處的麻岔鄉。這裡群山環抱,溪水圍繞,林木參天,環境幽靜,為歷代土司王治所。老司城簡稱司城,又稱福石城,為南宋紹興五年(1135)永順第十世土司彭福石所建。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歸流”,土司治所遷至現永順縣城,司城始廢。先後有近600年的歷史,為永順一著名人文景觀。老司城依山為城,憑險而築,沒有正式的城垣建築,但有東、南、西、北各門之稱。從靈溪河兩岸到太平山麓,為原古街中心,分左街、右街、上街、下街、正街、河街、漁渡街等八街十巷。街道均用精緻卵石鋪成,並有不同圖案。司城內有土司避暑、禦寒的涼洞和熱洞,附近還有觀音閣、祖師殿、王皇閣、關帝廟等古建築和歷代土司的墓葬群。屬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龍洞

位於靈溪河出口附近。洞長數百米,高30米,寬20米。洞內,陰河波光粼粼,瀑布經流飛瀉。洞府四周,各種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綠的如翡翠,黃的如琥珀,白的如玉石,琳琅滿目,五彩繽紛。遊覽小龍洞可乘舟而行,沿途依序可觀賞群龍護洞、龍宮舞廳、龍潭、龍宮銅柱等30個景點。群龍護洞位於小龍洞洞門左側,至此可見左邊石壁之上密密麻麻垂掛的鐘乳,酷似一群張牙舞爪、徐徐欲動的小龍在守護著洞門。龍宮舞廳在入洞後第二個轉彎處,為一個高大寬敞的廳堂,四周鍾乳低垂,石柱聳立,顯得華麗堂皇,光耀奪目。龍潭、龍宮銅柱在小龍洞的中部,前者為一深壑的潭地,後者是三根高約4米的黃銅色石柱,均屬洞中景致奇觀。

自生橋

 自生橋 自生橋

位於老司城附近,為一雄偉壯觀的天然石橋。高30米、長50米。石橋上面,勁松蒼翠挺拔,喬木常綠如茵,喬木和松樹恰似一排別致的柵欄。綠樹叢中,有一條綠苔鋪墊而成幽徑,直通南北兩岸。橋拱下端的石壁上嵌滿了千奇百怪的鐘乳石。橋下是碧綠的深潭。北橋拱下,有一個高大石府廳堂,廳堂裡面有一水廊巷道,並一直通向洞內的沙灘。這洞,即為仙人洞,十分寬敞,可容數百人,洞壁四周生長有玲瓏剔透的石筍、石鐘和石乳,洞外石壁上,刻有“小妹游此”四字,為古人所留。自生橋的成因,說法頗多。據地質學家考察,自生橋處靈溪,原為一段陰河,由於漫長的流水沖刷,陰河頂部石頭崩塌,使陰河暴露出地表,形成今日的靈溪。其中未崩塌的一段岩石,懸於靈溪之上,形成了一座天然石橋,故稱自生橋。

祖師殿

位於太平山南麓,距老司城約1.5公里,前依靈溪,後靠“羅漢曬肚”,左右濃蔭覆蓋,風景非常優美。租師殿為司城五大廟字之一。《永順縣誌》載:“祖師殿始建於後晉天福二年,明代嘉靖年間重建。正殿柱大數圍,上架木柱處無斧鑿痕跡,相傳為公輸子(魯班)顯靈所建。”大殿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全為木料結構,以34很大柱支撐屋頂。柱基系雙疊圓石基,柱端承接處,為一斗二開和一斗三開拱承鼎,平單層檐。殿寬13米,長17.5米,高20米,殿宇斗拱雄渾古樸,梁架結構頗為特殊,具有濃厚的土家族建築特色。1960年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紫金山古王墓群

位於老司城小山坡上,共有歷代土司王及其家人墓葬109座。《永順縣誌》載:“土司彭世麒、彭明輔、彭宗舜、彭翼南、彭永年、彭元錦、彭廷機、彭廷椿、彭泓海等夫婦墓十三家冢在司城。”據傳,紫金山前原有一塊磚石牆壁,壁上刻有龍鳳花草,壁側建有一條丈多寬的石級道,直通墓地。墓地有石人石馬排列,四周築有圍牆,進出必經鐵門。改土歸流後,墓地歷遭破壞。據考古挖掘,土司王墓多系磚室墓,墓內壁間為雕有精美圖案的花紋磚,棺槨多為楠木,隨葬器物極豐富,其中有2000餘字的墓志銘碑,碑頭隸書“誥封明故太淑人彭母墓志銘,”明代嘉靖元年(1522)土司鼓世麒為母而立,它詳細記載了鼓氏家族及土司制度,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

景區設施

標識系統:猛洞河風景名勝區標牌設計 由美景創意規劃設計,方案以岩壁、瀑布、山峰為設計元素,從視覺感官的角度體現“青山如黛,岩石如削”景區風貌;青磚碎瓦,敲響的是蒼遠歷史的回音;碧水河谷,激盪的是野性火辣的山歌;荒野莽原,搖曳的是原始古樸的舞步。

特色美食

永順青菜酸

湘西土家族傳統名特美食。產於水順縣城南郊若西寨。歷來民間每家都有製作習慣。據《永順縣誌》記載,此菜曾為清王朝貢品,故又稱“貢菜”。賀龍元帥在大革命曾駐軍永順,最喜此物,讚譽“味美可口,食之難忘”。1986年冬,聯合國專家在永順考察山區經濟發展狀況,品嘗後也是讚不絕口。現仍以農村家戶加工為主,當地家貿市場有售。其製作取當地產九斤蔸青菜,洗淨涼乾,推打存放數日,然後紮成小捆,切成絲狀,分層鹽醃於瓦罐內,用木棒築緊後在太陽下曬至罐口菜面呈金黃色,用稻草密封,倒置於潮濕的草木灰中貯存。數日後即可食用。成品色澤金黃,脆嫩微酸,清香爽口,生津開胃,提神健脾,為佐餐下飯佳品。

團饊

 團饊 團饊

團饊俗叫土團饊。這是土家族婦女在製作食品的實踐中創造的一種上等副食品。用蒸熟的糯米飯做成大小不等的圓餅,曬成烘乾後在油鍋中酥炸而成的。吃時,既脆又香,餘味無窮,已成為土家族人待貴客、送禮物的佳品。因而,每到臘月,土家山寨戶戶都要做些團饊食用和上市出售。很多鄉場上,出現了團饊街,那一攤攤畫著紅綠花卉的團饊,招來不少的顧客。當場乾食或泡開水食用,或買上一盤(十二個),送與親友作喜慶禮品。未酥炸的薄餅,便為最好的營養品。因此,土家族婦女“坐月”時,多食生團饊煮雞蛋。

湘西臘肉

湘西人有一種隔年熏臘肉的習慣。每年臨近年關,殺了年豬將豬肉切成三至五斤一塊,揉鹽和各種香料後醃三至五天,待鹽及香料浸進肉內,再用竹條或藤條穿串掛到火坑上,以煙火慢慢薰乾。薰製得比較好的臘肉一般可保存半年以上。如用桔子皮薰烘,臘肉油中透紅,紅中透亮,不見菸灰,顏色更顯好看。臘肉做菜前須洗淨,煮熟、蒸軟、再切片,既可直接醮酸湯辣子食用,也可加佐料翻炒,香味獨特,菜色亦佳。

油茶湯

土家族的飲食很有特色。“油茶湯”是土家族喜愛的食品,是用油將茶葉炸黃後加入少量的水煮沸成褐色茶漿,再加水稀釋,燒開後投入食鹽、大蒜、胡椒和其他作料而成。現在有的又摻入炒米、油炸豆腐、冬粉、蛋片等,味道更好。

保靖米粉

保靖人對保靖的米粉是情有獨衷,很多人每天早餐通常就是一碗米粉打發的,若出差在外,時間一久,就會時常對家中的米粉念念不忘。
保靖米粉與吉首米粉、津市牛肉粉等地米粉大有不同:一、是粉條外形要比其它地方米粉粗,彈性好;二、是煮好後碗裡通常少湯汁。正因為此,保靖米粉比其它地米粉味淳厚濃艷,吃在嘴裡有嚼頭。粉條煮好後裝進已放有醬、油等佐料的碗中,再根據食客的口味在上面澆上一勺潲子,灑上姜、蔥、蒜等配料,一碗美味的米粉就這樣煉成了。除此之外,店家考慮的更為周到,在每張餐桌上還放有青椒、紅椒、酸菜、炒黃豆等等數十種配菜,讓食客們愛不釋口。若是食客覺得吃了一碗不止癮,還可以加上一個金黃焦嫩的煎蛋,或是幾個耳糕、餃子,光看不吃也能讓人胃口大增。

交通

公交

從張家界市乘17:40左右張家界-廣州的208或205次空調列車,約1.5小時後抵達猛洞河站(票價每人8元),火車站就在芙蓉鎮附近;
也可乘22:30左右的襄樊-柳州的473次直快列車抵達;中午11:28張家界-懷化的203次旅遊空調列車也開赴猛洞河猛洞河;
從芙蓉鎮有到去猛洞河漂流的班車,約1小時左右到達漂流處。另外,吉首汽車站有班車可達。

自駕

自駕車路線:長沙—(經長常高速)→常德—→(經常吉高速)→吉首→(經過國道318)→花垣→(經國道209)→永順→(省道230)→雨龍→(省道229),即可到達

住宿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周邊沒有什麼合適的住宿地方,住宿可回永順縣城和芙蓉鎮(王村)。
推薦酒店:
永順縣城
縣城的住宿以賓館、酒店為主,集中在城中心位置的主要街道。家庭旅社亦不少,城中心的府正街就集聚了數十家。每家的鋪位不多,但大多數設施高檔,整潔衛生,服務周到,給熱鬧一種回家的感覺。收費亦很便宜,每間房20-30元。
芙蓉鎮(王村)
芙蓉鎮的住宿除少數幾家賓館、酒店外,大多是家庭客棧,尤一那條起於河碼頭的青石板古街兩側的客棧為佳。這些客棧位居河畔瀑旁,環境幽雅,食宿兼營,整潔舒適,背包族大多下榻於此。價格也較實惠、帶衛生間、空調的、每間房價約為80元,若是旅遊淡季,還會便宜很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