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葉南邊杜鵑(變種)

狹葉南邊杜鵑(變種)

狹葉南邊杜鵑,植物。杜鵑花科 ERICACEAE。杜鵑屬 hododendron。 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狹線形,寬2-4毫米,邊緣明顯反卷,側脈在下面隱失,易於區別。果期6月。產廣西北部。生於海拔900米的河畔。模式標本采自廣西Miu Shan。變種譚沛祥於1982年在《廣西植物》上發表,學名為 R. meridionalis Tam,在《華南杜鵑花志》里其學名為 R. meridionale,兩種模式標本相同,種加詞不大符合,根據國際命名法規,採用後者。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

中文名:狹葉南邊杜鵑(變種)
拉丁名: Rhododendron meridionale P. C. Tam var. minus P. C. Tam
組別:映山紅組 Sect.Tsutsusi.sweet
亞屬:映山紅亞屬 ubgen.Tsutsusi (G.Don) Pojarkova
屬名:杜鵑屬 hododendron
科名:杜鵑花科 ERICACEAE
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57(2)卷

特徵描述

南邊杜鵑(原變種)直立灌木,高3米;小枝細瘦,分枝繁多,被銹色糙伏毛,後近於無毛。葉近於革質,聚生枝端,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1.5-4厘米,稀5-7.5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短尾狀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波狀,反卷,上面深綠色,乾後紫褐色,有光澤,近於無毛,下面淡綠色,乾後紅褐色,疏被糙伏毛,中脈與5-6對側脈在上面微凹入,在下面凸出,側脈未達葉緣連結,細脈不明;葉柄長3-5毫米,密被深褐色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鱗片卵形,長9-14毫米,寬5-6毫米,僅下面被糙伏毛,邊緣具細睫毛。傘形花序有花3-6朵,頂生;花梗長1.3-1.5厘米,密被淡黃棕色長糙伏毛;花萼裂片不明顯,邊緣環狀,被銹色剛毛狀糙伏毛;花冠闊漏斗形,紫色或紫紅色,長2.8-3.1厘米,花冠管圓筒狀,長9-11毫米,徑約4毫米,無毛,裂片5,長圓狀披針形,長1.6 -2厘米,寬約8毫米,開展,無紫色斑點;雄蕊5,近於等長,長約3.5厘米,伸出於花冠外,花絲線形,無毛,花葯長圓形,長3.5毫米,基部具尖頭;子房卵珠形,長約3毫米,密被黃棕色剛毛狀長糙伏毛,毛長達1.3厘米,花柱長約3.5厘米,與雄蕊等長,無毛,柱頭褐色,頭狀。蒴果卵球形,長約7毫米,被灰褐色糙伏毛。花期3-4月,果期10-11月。本種與金萼杜鵑 R. chrysocalyx Levl. etVant.相似,但本種的葉披針形或狹披針形,先端短尾狀漸尖;花冠管長9-11毫米,比花冠裂片短,花柱與雄蕊等長,易於區別。
本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狹線形,寬2-4毫米,邊緣明顯反卷,側脈在下面隱失,易於區別。果期6月。
產廣西北部。生於海拔900米的河畔。模式標本采自廣西Miu Shan。
原變種譚沛祥於1982年在《廣西植物》上發表,學名為 R. meridionalis Tam,在《華南杜鵑花志》里其學名為 R. meridionale,兩種模式標本相同,種加詞不大符合,根據國際命名法規,採用後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