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托主義

狄托主義

狄托主義是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領導人約瑟普·布羅茲·狄托命名的一種具有南斯拉夫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思想體系。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指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拋棄僵硬的冷戰思維,擺脫意識形態的狹隘偏見,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尺度,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的內外事務,抵制蘇聯的干涉和控制和堅持民族與國家獨立。狄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拒絕服從由蘇聯的莫斯科發布的命令,在蘇聯和南斯拉夫之間產生重大的分裂。

內容

“狄托主義”,產生於二戰之後,是以南斯拉夫領導人狄托命名的一個政治思想體系,指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拋棄僵硬的冷戰思維,擺脫意識形態的狹隘偏見,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尺度,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的內外事務,抵制蘇聯的干涉和控制。一般認為“狄托主義”的成因有其撲朔迷離的內幕,從外部因素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戰時遺留的齟齬;國家利益的衝突;對外政策的分歧。狄托主義的特點,主要在於體現共產黨的執政政策和做法的基礎上,即是:在每個國家實現共產主義這一最終目標的過程中,所採取的方式和政策,這一目標的結果之一是,狄托不像蘇聯,他支持以色列的存在和以色列國的建立。

在莫斯科把它視為“異端”的期間,狄托主義曾經是個貶義詞。這段時間自1948年開始直至1955年為止,其間蘇聯和南斯拉夫之間的關係被稱為“Informbiro”。

有別於其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史達林主義影響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依然獨立於莫斯科。這是由於狄托元帥的堅強領導和另一個事實,即是在南斯拉夫共產黨解放南斯拉夫時,從蘇聯紅軍只獲得有限的幫助。它也成為唯一一個在巴爾幹地區頂住壓力的,以仍然是“社會主義”但卻“獨立”的政權,在莫斯科參加華沙條約的國家,直至它退出為止。蘇聯共產主義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狄托對自己能使南斯拉夫獨立引以為傲。

蘇聯及其衛星國通常指責南斯拉夫是“托派”和法西斯主義,收費鬆散的基礎上,狄托的自我管理(samoupravljanje)和理論相關的勞動(利潤分享政策及企業職工國有工業發起的他,米洛萬đilas,愛德華kardelj在1950年)。這些,蘇聯人看到(或佯稱要見)的種子會共產主義,甚至統合主義。

宣傳攻擊圍繞著漫畫的狄托屠夫《關於工人階級》,其目的是要找準他是一個秘密特工的西方帝國主義。狄托是事實上的歡迎西方列強作為盟友,但他從未喪失共產全權證書。期間,不過,當時的標誌是嚴厲鎮壓反對派的人,表示欽佩,為前蘇聯國家。最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持不同政見者被送往刑法陣營golioto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