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走日本

狂走日本

《狂走日本》是由毛丹青編寫, 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在2012年發行的書籍,新版的《狂走日本》選摘了毛丹青最富盛名的散文作品《狂走日本》和《日本人的七顆銅豌豆》菁華內容,以及部分最新創作感悟,從“風情實錄”“文事清流”“萬象人生”三個方面述及日本文化的各個角落,文章視角獨到,文筆簡潔,觀點新穎,舉重若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為雙語作家的他對於異域文化的微妙體驗。是一組組的隨筆,一個個連日本人也習焉不察的故事,而非時下背包族羅列的旅遊清單,諸如哪兒購物最便宜哪兒不應錯過之類。非常活色生香,因為還配了許多日本的風俗照片,都是與他走日本的國內大腕級攝影師拍下的,圖文各自成章,又相互成全,一切都在毛丹青的統領之下。

文章分“異域懸念”、“風情實錄”、“文事清流”三組,但彼此並不壁壘森嚴,讀著都像大仙說故事,有著北京哥們茶館聊天時的爽利,難得的是細緻。

作者簡介

毛丹青,旅日華人作家。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從1999年開始雙語寫作,曾獲日本第28屆籃海文學獎,其日語作品被多次用於日本大學聯考試題,在日本有固定的書友會,獲獎著書曾分別由日本放送協會(NHK)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連續朗讀播放。其中日文著作及譯書有《禪與中國》

書面狂走日本

《嘆異抄》《發現日本蟲》《中國人如何看待落日的日本》《日本蟲眼紀行》《出家與其弟子》等。

目錄

新版序毛丹青

代序你是一條魚莫言

第一章 風情實錄

快閃黨

孤獨不會飛

酸梅酸梅

櫻花是探子

烏鴉青年

飛禪高山

阿國斜舞

新幹線的鼻子

粉墨街區

黑色生命的感覺

海女

水色天涯

箱根出遊記

東京是一個大鳥籠嗎?

東京人說東京

採訪手記

東京擺放了很多盒子

對東京的不同解讀

東京的鴨子靠河水,但烏鴉靠垃圾

正田私宅的狂騷曲

牆頭上的咖啡空罐兒

音更町的鑽石雪

會顯靈的木牌子

導盲犬的眼睛

若葉莊裡的青春

與日本眾僧的零距離接觸

肆意紅顏

日本僧侶的絕妙生意經

日本人的宗教感覺

有精靈的花市與花寺

京都無比幸福的兩隻鳥兒

人的肚子就是魚的天堂

夜影黃貓

櫻花樹下的貓事

黑貓救麻雀

日本人的便當也是對死者表達的敬意

日本人縱火的深層心理

日本人的上海病

日本人正進入“夕陽紅”消費時代

壽司的樣子很像一把日本刀

第二章 文事清流

雙語寫作是如何影響我的思維的?

書店拾零

中國小說的日本書名

僧侶與藝伎的妖艷戀情

紫氣東來

一個日本少年剖腹自殺之謎

《菊與刀》寫的是死了的日本文化

日語是世界上最可憐的小語種

國際婚變中的語言孤島

有一種文體可以拒絕主語

語言是否有呼吸

“華流”一詞在日本很尷尬

研究日本人是不是一個大學問

日本漢學家面臨的絕對困境

日本漢學家與20世紀90年代後的文學

中國文學要從漢學家突圍

收攏漢學家是中國文學走出國門的第一步

中日友好的橋樑不應該是單行線

蒼茫,還是灰暗?

藝術難道就是壓抑么?

文豪與畫家

彼岸花

和莫言一起走近川端康成

大江健三郎跟我說:今天看見了永遠的地平線

村上春樹絕對是銅豌豆么

第三章 萬象人生

我是太刀魚

抱住面口袋的人

村田先生的太太

“團塊”的世家

昨天是大風天

物哀和真心

嘔吐的野貓

舞伎純子

我是南國人

阿富的鄰邦

裝蹄師的一生

北海道大叔的真情

一位友人的神秘死亡

為死者守屍六個小時

我課堂上的日本老人

天草少女之歌

直子的微笑

左官絹香一天到晚畫圈圈兒

梅田站台下的咖啡屋裡的微笑

一個日本女大學生叫我驚著了

日本家庭主婦的絕頂智慧

我是如何跟日本女編輯看稿子的

一位中國漁民在日本的傳奇故事

我的日本輪椅學生

活著的傳統能夠給人一種心有靈犀的神諭

有些感覺唯有你在不經意的時候才能獲得

他的職業叫“天師”

一位日本漢學家與我的交往

大牌導演山田洋次的中國情結

海灘上的尖叫

外一章身邊瑣事

編輯推薦

《狂走日本》以作者獨特的目光審視日本文化,以作者日常生活中對日本各地的見聞串起了對日本的印象,讓你可以更加親近日本這個國度。他在日常生活的細微末節中發現了真正的日本;最受日本輿論界讚許的雙語作家毛丹青,“知日派”文學經典,莫言作序推薦!

文摘

“狂走”的意義並不完全在於書名,很多的時候是對我旅居日本狀態的一個描述,當然,這一描述的起因是從筆下發生的,尤其當我的旅日生涯長達25 年時,有時對最初想描述日本的衝動反而變得清晰起來,甚至比一開頭想描述日本時還清晰!

我家養的黑貓也許能說明上述的情景。妻子原先在北京時就養貓,後來到德國留學時也養貓,最後到日本,當她跟我說要養貓時,我幾乎沒有理由反對,儘管這是我平生第一回跟貓打交道,但養貓這件事卻逐漸發生出另外一條生活線索。

所謂的“線索”不是別的,是我與不曾往來的日本鄰居變得熟悉起來,其中的理由之一是因為大家都喜歡談貓事兒,有時經過附近的公園,看見一群野貓好像正在開會,大家就會不由地停下腳步,於是開場白就從“這些貓太可愛了”之類的寒暄辭中說出來,聽上去順耳,鄰里之間的交往也就應運而生了。後來,這些鄰居跟我聊天常常會聊到一起,得空兒我也應大家的好意,去過他們的老家,近處的是京都,遠處的是北海道,有回去佐渡島,一邊看海邊美麗的晚霞,一邊想我的家貓,因為它的隨緣,竟然開啟了我狂走日本的旅程,這實在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其實,現代城鄉之間的旅途大部分是在公路上完成的,所以我願意把《狂走日本》當做一本公路散文,它不僅記錄了我這些年的行走過程,還記錄了我的所想所思。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最初是2004 年出版的,當時正是我作為日語作家出道後的第5 年,所以用中文寫起來有一股掙脫日語束縛後的快感。所謂“狂走”,多少也帶有語言上的雀躍。這也許是雙語寫作的一個宿命,就像用中文寫累了以後再用日語寫時同樣能獲得快感一樣。

中文寫完後,再用日語寫另外一本書,這是我多年的寫作方式。這一方式也可以稱之為“間”。這就好比日本人的住房,大都跟火柴盒一樣,外面看上去既沒有大的建築空間,也很少有獨門獨院的花園,但一旦進入窄小的房間內,你會驚奇地發現日式的“間”無處不在!所謂“間”,日語發音是“MA”,指的是意境上的“空”。比如,日式房屋往牆上掛的捲軸畫就是一個例子,因為每幅捲軸畫的下面都有一方寸土,很小,有時小到只有電腦鍵盤那么大,水泥地的,木板地的,花樣繁多,但終究會有一個空間是專為捲軸畫服務的,似乎沒有這個“空”,牆上的畫就會停止“呼吸”一樣。

“狂走”的概念是一次次的移動,包括地理上與文化上的走,我算一個穿梭於兩種文化內部的人,忽近忽遠,時空置換,時而看清,時而又看不清。不過,只要看到了,就會覺得有意義。所以,路走多了,也會停下來想想,而“銅豌豆”的比喻恰恰是我停下來後的所思所想。如何看待日本是一個大題目,題目可以做大,比如說日本的國民性如何,是集團主義呢,還是禮儀之邦呢?談古論今是一份答案,從身邊的瑣碎小事說起也是一份答案。不過,有時把話題往大了說容易,從細節觀察卻沒有那么簡單。因為,細節需要你本人的親身體驗才行!十多年前跟作家莫言一起走訪日本,隨意走進了一家東京的日本料理店,店內亮堂堂的,但必須要脫鞋,脫完鞋還要上一個木板台階,然後把鞋放到木頭箱子裡面,木頭箱連成了一面牆,每個箱子上面還有一個鑰匙牌,看上去也是木頭做的。莫言說:“這不是進了澡堂子么?”也許是出入這類日本料理店比較多的緣故,他不這么說,我還真沒往這上面想。

自從莫言把“料理店”當成了“澡堂子”以後,我也跟日本朋友打趣兒,結果意外地發現他們跟我說:“你把日本料理店當成澡堂子,其實一點兒也不過分呀!”

有一年的春天,作家余華第一次訪問日本,我跟他走在代代木公園的草坪上,他感慨地說:“東京的樹很多,不是那種鋪天蓋地的多,而是那種見縫插針往地上種樹種得多!”從他住的東京洲際大酒店往窗外看,果然發現不少小樓與小樓之間,哪怕只有耳朵眼兒那么大的空間,居然也種了樹。雖說是樹,看上去卻是滿牆的綠葉,有一股溢滿的感覺。

同樣是作家,也許因為視角不同,所想所思也會完全兩樣。在京都,我曾跟另外兩位中國作家同行,一位是蘇童,另一位是安妮寶貝。

蘇童的家鄉是蘇州,從小跟水的印象連線緊密,可京都完全相反,因為這是一塊盆地,三面環山,一面平原,看不到海。我原以為跟蘇童的談話很可能不會出現水,但一路上閒聊,他跟我說得最多的恰恰就是水,而不是樹,也不是山。他詳細地告訴了我過去曾經發表過的短篇小說,這篇小說的名字叫《水鬼》。由此看來,時空的置換並非對號入座,這跟蘇童的感懷一樣,見山說水,往後跟他一起到蘇州的話,也許會變成“見水說山”。

跟其他作家相比,安妮寶貝不是很健談,但行動起來十分投入,有時會妙語橫出。她告訴我京都是她走路走得很多的地方,晚飯吃完後,她也上街,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只是走走,看看街景,看了就會有感受,有了感受就會繼續想想。她在京都期間正好遇上一個集市,當地人叫“弘法桑”,每月21 日在東寺擺攤兒賣雜貨,緣起於日本高僧空海大師的圓寂日,凡是集中到京都的善男信女在同樣的一天既可以為大師燒香,也可以買上一大把雜貨,聖俗並舉,集市熱鬧非凡。不過多久,安妮寶貝就會寫出她對日本的觀感,作為一個同行者,閱讀她的文字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超過一個多世紀了,中國作家“零距離”地觀察日本也許不會像今天這么富於細節,或者說,即使有了這么多細節也未必全都記錄下來。不過,能與他們同行,對於一直描述日本的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新版《狂走日本》就是這樣一個記錄,或者也可以說,是這樣一個記錄的延續。

酸梅·酸梅

日本有個縣,名叫和歌山,靠太平洋,地處大坂府的南面,那邊有一個出名的觀光景點叫白濱海岸。說是觀光點,其實當地的名聲不是靠海,而是靠它盛產酸梅。遊客們搭乘觀光車往海岸走,途中必定會在路邊的酸梅老鋪停下休息。這時,頭頂鴨嘴帽,雙手戴著白手套的日本老司機會滿臉堆笑,對每一位下車的遊客深深鞠躬,“謝謝各位今天光臨我們的酸梅老鋪,這裡有各式各樣的酸梅,有袋子裝的,瓶子裝的,罐子裝的,還有大桶裝的,各位盡情選購。往店鋪裡面走,各位還可以親眼看見酸梅的製作過程。噢,對了,別忘了往老鋪的後山看呀,那是一片多么美麗的梅林啊。”

真不知酸梅老鋪該給這個老司機多少拉客的酬勞,他真夠賣勁兒的。在駕駛位子邊上那塊小小的落腳地,老司機一直恭敬地站著,對每一位客人鞠躬的時候,活像一隻老黃雞奮力地啄米一樣。說他黃,只是因為他的制服襯領是黃顏色的,在陽光下反射到他的脖子和面7L,包括他下巴的那節陰影都透出昏黃的疲勞。

“老司機,您多辛苦呀。太熱的天,把制服脫了不行嗎?看你一身出的這些汗?”

他見我跟他打招呼,自然喜笑顏開,連聲說謝謝,不過,始終沒有理我勸他脫掉制服的話茬兒。看來跟他搭腔的人就是我一個,其餘的日本遊客都紛紛走向酸梅老鋪,他們行走起來聲音很小,也不說話,人人都像泥鰍一樣,一溜兒一溜兒地鑽進了老鋪。

其實,我這個人生來就怕酸,尤其又面對這家老鋪,沒進店門,那股強烈的酸味已經撲鼻而至。也許是我對酸梅過於敏感,弄得其他日本遊客都看我,他們心裡一定在說,這傢伙,這么好的酸梅,你躲起來幹嗎7的確,日本人喜歡吃酸梅是近乎異常的。他們最家常的吃法就是在一碗白米飯上放進一個酸梅,而且必須放在白米飯堆出來的尖子上,那粉粉的酸梅在熱米飯的蒸騰下開始泛紅,然後日本人便張開大嘴一筷子一口往嘴裡送。

一路上,我想到了許多日本人吃飯時的上述情景,也奇怪自己這么多年的日本都住過來了,可還是沒能習慣他們最基本的吃法。到了白濱海岸,老司機帶著我們這些遊客到了一家漂亮的餐廳,不用說,吃過幾道小碟菜,還有生魚片以後,店員們端上來的還是那個酸梅飯。

餐桌上,坐在我旁邊的是老司機,他看我面對酸梅飯發獃,忽然對我說:“你看,這酸梅都紅了,它多像紅色的圓啊,在白白的米飯上像不像白日和太陽?它不跟日本的國旗一樣嗎?”

聽他冷不丁地這么一說,我也一愣,再次目視酸梅飯,這時,日本的老司機接著說:“我們就要把國旗吃掉了……”說完,他高聲笑起來,旁邊的人也接連地笑了。

不知為什麼。我跟他們一起笑了,一直笑到最後,而且,我的笑聲比他們日本人誰的都大,比他們誰的笑聲都高!

櫻花是探子

我每年都看櫻花,到日本以後,幾平沒有一年不看,櫻花看多了,有時會覺得這些花十分虛假。虛假是我的個人印象,它跟鮮花盛開的季節沒什麼因果關係。花畢竟是花,說它假,一大半也是因為櫻花滿開的時候,那一朵朵的花瓣兒猶如隨手揉出的白紙糰子,有的是圓的,像縮小了好幾倍的受凍的洋白菜,有的是平坦的,尤其在夕陽的餘輝下,那些櫻花瓣兒跟我們常見的馬糞紙差不多。

不過,說櫻花虛假光憑上述的印象似乎還不夠,櫻花拋開具體的景色不提,單單就指這個辭彙,它在特定場合下的意義是令人意外的。我不是語言學家,當然不懂語言和意義之間的互換功能,可是,“櫻花”這個日本人誰都熟悉的辭彙一旦遇到另外一個情景時,我也變胡塗了,其胡塗的程度就像我根本不會說日語,至今也沒有來過日本一樣。如此情景大致如下。 在東京繁華的一條大街上,道路的兩旁都是裝飾各異的商店,琳琅滿目,有雜貨,有食品,有菸酒,還有女人用的化妝品,其中最突出的不是別的,而是掛起紅帘子的麵館,這一路上,類似的麵館隨處可見,高高低低。高的在樓上2層以上,低的面對大街。有的麵館只在摟外豎起一個霓虹燈的牌子,上面的標誌和箭頭一律指向樓下,告訴過往的行人這樓的下面也有香噴噴的麵館。日本人愛吃的面不只一種,除了他們經常叫的”拉麵”跟中國人愛吃的麵條很接近,還有蕎麥麵和烏龍麵。比起拉麵來,後兩者都比較素,特別是烏龍麵,每一根麵條兒都是圓滾滾的,在嘴裡嚼直打滑,味道屬於清淡類。還有一種烏龍麵是燉出來的,麵條兒雖然是原樣,可麵湯稠得像大醬,粘筷子粘嘴巴,吃起來不從容。街上的麵館但凡比較顯眼的大都不是蕎麥麵和烏龍麵,而是掛紅帘子的那種。在東京的街頭,掛紅帘子的麵館大致等於吃拉麵的地方。其實,比麵館更醒目的並不是這些店鋪的門帘兒,而是一直在店外堅持排隊的日本人。

一碗麵條兒有那么好吃嗎?非得餓著肚子等在外面不可?日本人似乎不在乎我的想法,儘管有的店鋪冷冷清清,儘管他們張望店裡的別人吃沒吃完的時候,表情十分尷尬,可這些人老實得像一根根的木樁子站在原地,好像每一個人的胃袋正在悄然打開,而且是不動聲色的。東京滿街都是麵館,就算你到處發傳單,報紙上花錢登訊息說我家的麵條兒無敵,那也總該有限度呀!怎么會出現這類排長隊的麵館呢7那隊排得可不是一般的長,從門帘兒前一直拖到街心,曲溜拐彎的,從馬路對面看去,好像有人用一根兒繩子把這群人都串起來了一樣。

媒體推薦

“他在日常生活的細微末節之中發現了真正的日本。”

——學者許紀霖 《新民晚報》刊載

“他用蟲眼一般的視點觀察的是一個個的真實。”

——文評家池內紀 《周刊朝日》刊載

“他幾乎是繼魯迅、周作人以來最富感性與悟性的知日派作家”

——學者藤井省三 《東京新聞》刊載

“他是中國了解日本的一位大俠!”

——導演 田壯壯

序言

你是一條魚

莫言

在東京的一個晚上,北京同鄉會的戰戈先生召集了幾十個同鄉,在一家中國餐館為我舉行了一個晚餐會,按照比較洋派的說法,那應該叫做party。在這個party上,老鄉們讓我說幾句話,我本來不是個會說話、也是個極不願說話的人,但吃了人家的嘴短,另外也的確是盛情難卻,於是就發了一通魚蝦歪論。

我的魚蝦歪論的要點是:在日本生活著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他們大都能講一口比較流利的日語,也都有了安身立命的職業。他們開日本車,跑日本路,吃日本飯,住日本樓,基本上已經混同於日本人。但跟他們一接觸,就感到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情緒,或者說是一種牢騷,一種對於日本人的不滿。這情緒這牢騷這不滿往積極的方面說是愛國,但似乎又不太像,因為他們對中國同樣的有情緒同樣的有牢騷同樣的有不滿。如果日本人是一群魚,那我們這些兄弟姐妹就像魚群里的一些蝦。蝦也可以在水裡游泳、覓食,但與魚總是格格不入。

我說大家既然來到了人家的國土,而且也根本沒打算回去報效祖國,那就應該把日本人當成兄弟姐妹看待,這樣說會讓人聯想到許多事情,弄不好還會被人說成是漢奸,但我認為這種態度沒有大錯。戰爭從來就是政治家發動的,與老百姓關係不大:戰爭的責任當然也應該由政治家承擔,與老百姓關係不大。當然,如果老百姓要反思自己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那是覺悟高的表現,應該鼓勵。

我承認日本人里有刁鑽奸猾之徒,就像中國人里也不乏刁鑽奸猾之徒一樣。你不能碰到一個不好的日本人就把日本民族全盤否定,你更不能像小孩子一樣,跟朋友一翻臉就扒舊帳本子:你爺爺還欠我爺爺一塊大洋錢呢。一個日本人坑了你一次,你應該把這看成是你倆個人之間的事,沒有必要上升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同樣,一個日本人對你很好,你也應該把這看成是你們之間的私事,同樣沒有必要把它說成是中日兩國友誼的象徵。我想吃飯的問題解決之後。我們的同胞能否在異國他鄉生活得舒心,關鍵是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一個比較合適的位置。沒有人把你從中國攆到日本去,也沒有日本人求你到日本來,去是咱自家要去,來是咱自家想來,既然如此,那就應該儘快由蝦變成魚,與魚游在一起。

我說希望大家儘快地變成魚,變成鯨魚,變成鮪魚,變成黃花魚,但最好不要變成鯊魚,更不要變成比目魚、墨斗魚,那天晚上的話題於是就圍繞著魚蝦展開,有的人謙虛地說自己還是一隻蝦,有的人說自己一半是魚一半是蝦。我說你們是魚是蝦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陪同我在日本已經很自如地遊動了十幾天的毛丹青君已經變成了一條魚,很油很滑,很流暢,但不是泥鰍,許多日本魚鑽不到的地方他都帶著我鑽到了。

幾年來,毛丹青穿著花褂子紅褲子背著他的筆記本電腦和數位相機在中國和日本之間穿梭往來,有時做點生意,但他的興趣似乎不在生意上,他的興趣在文化交流上。他帶著一群群的日本學生到中國來聽作家談小說,看搖滾歌手唱歌。他為我的《豐乳肥臀》在日本翻譯出版牽線搭橋,出了不少力。他還與《豐乳肥臀》的日譯者吉田富夫教授

到我的老家高密去了一趟,用他的數位相機拍了許多我家老屋的照片,並且馬上就輸入到他的電腦里,展示給我的家鄉人看,先進的技術讓我的故鄉人嘖嘖稱奇。他的嘴裡經常地蹦出一些流行在北京的年輕人嘴裡的詞兒,譬如大了、麻爪之類。這時我還沒感到他像一條魚,這時我感到他像一隻飛來飛去的花蝴蝶,有那么點粹解飄飄、喳喳呼呼的才子氣。去年的十月,為了《豐乳肥臀》日文版的出版發行,他帶著我飛到了日本,參加完有關活動後,他就開著他的跑車,載著我開始了神秘浪漫之旅。在河一樣的高速公路上,在魚群一樣的車流里,他的黑色豐田,鬼鬼祟祟地,真像一條狡黠而聰穎的黑魚。在日本小女孩宇多田甜美抒情的歌聲里,我迷迷糊糊地進入半夢半醒的狀態,我感到自己也變成了一條魚,在黑色但是透明的海水中、在友好的魚群中,輕鬆自如地游泳。當然,駕車的毛丹青始終是清醒的。

我們游到了一個叫做津的城市,穿街過巷,鑽到了一個雖然還保留著中國國籍但是已經不會說漢語的華僑後裔蔡先生的家。蔡先生開著一家當鋪,還開著一家電腦公司,事業十分成功。他性格豪放,行為灑脫,妙語連珠。他最精彩的一句話就是:什麼是文學?文學就是性!

他的夫人則是一個沉默寡言、不停地工作著的賢妻良母,但蔡夫人清晨接答的一個業務電話使我大吃了一驚,我原先以為她除了做家務之外對外邊的事情一概不知道呢。她接答電話時,毛丹青在旁邊小聲地翻譯給我聽,原來老太太對某種型號的電腦售出時附送給用戶幾張磁碟都一清二楚。當我們與老蔡夫婦從深夜的酒吧里走出來,津市大街上寂然無聲,路邊的樹木紋絲不動,遠處傳來大海的夢囈。老蔡說,根據他的感覺,明天海上會起大風浪。我們去神島追尋三島由紀夫足跡的計畫可能要落空。我們相信老蔡的感覺,改變了計畫。第二天,在風雨中,我們更加感到老蔡的了不起,地上的事兒他門門清,天上的事他竟然也知道。人多智則近妖,老蔡就智慧得有點妖氣了。老蔡身上不但有妖氣,而且還有猴氣,妖氣加上猴氣,那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了。當然我深深地感覺到了,老蔡修煉到這種火候是多么地不容易。

跑車在風雨中行進,魚的感覺更加強烈。我們游進了知立市的稱念寺,大和尚伊勢德已經站在山門前迎候我們了。從車裡鑽出來,我們回到了人的狀態。儘管我接觸過的和尚不多,但是我敢說大和尚伊勢德是地球上最獨特的和尚,他徹底地改變了我對和尚的印象,我原先以為毛丹青是精通電腦的專家,但在大和尚面前,毛丹育還是個學徒。大和尚個頭不高,但走路飛快——看起來走得並不快,但實際上非常快。和尚臉上有很多黑痣好像滿天星斗。和尚不但精通佛理,對文學的見解竟然也十分地精闢。他對Ⅸ豐乳肥臀》的解讀,比許多文學評論家的見解都要獨到和深刻,我認為。當然,和尚對佛教和人世的理解,更使我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之感。和尚讓我感悟到:作家只有貼近生活,文學才能打動讀者;和尚只有身在紅塵,佛教才能深入人心。關於和尚,將來我會專為他寫一篇文章。現在還是寫毛丹青這條魚。

去年的日本之行,如果沒有毛丹青的引導,我絕對不會認識像老蔡這樣的超人,更不可能認識大和尚伊勢德這樣的高人。老蔡是入世的;和尚是既人世又出世的。老蔡是經濟學;和尚是哲學。與這些高人和超人結識,真是愉快的事情。他們對文學理解,與書生們對文學的理解比較起來,更顯出蓬勃的生機和天然的超逸。

在日本的十幾天裡,還有許多的趣事,也許我很快就會把這些事寫出來,也許永遠我也寫不出來,但日本之行的許多美好而神秘的印象,會經常地出現在我的夢境裡。在我的關於日本的夢境裡,一定會有毛丹青這條魚在遊動,他穿著花褂子紅褲子,就像一條艷麗的熱帶魚,在日本海里遊動著,他的泳姿甚至比許多的日本魚還要花哨。我想用不了多久,他的水上芭蕾就會引起注意——在比喻的境界裡引起魚的注意,在現實的世界裡引起人的注意。游吧游吧游吧,魚毛丹青,毛丹青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