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口村

狂口村

狂口村,地處洛陽市新安縣以北,曾是中華發源地與居住區。

基本信息

人文歷史

狂口地處洛陽市新安縣以北 35公里處的黃河南岸,一直以來都是官商交

易的重要渡口,曾有日進斗金,天下口數漢口,漢口數罷是狂口之美譽,為中國北方黃河流域最大的水旱碼頭。從田地里,曾大量發掘出石器、灰陶、彩陶,該地區在仰韶文化之前、之中曾是中華發源地與居住區。山海經記載,黃河、畛河、青要山、河曲均在附近。早在漢末,官方既在當地設糧倉、鹽倉,倉頭、鹽西、鹽東等村皆由此得名。唐以前曾在南長泉(今狂口之西村)設郡縣城,到玄宗李隆基廢郡縣城於狂口設清河鎮。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都御史李宗樞曾在此設城垣,南北二門題額曰:"天限狂瀾"故名"狂瀾鎮"亦稱"狂瀾渡口",後簡稱"狂口"亦稱"匡口""挽瀾"。又因黃河之水至此"渦"流東去,形成以沖集小平原,故俗稱"東沃",與"西沃"相呼應。"天限狂瀾"為舊時"新安八景之一"。清乾隆年間設狂口鎮,屬北鄉狂口牌。民國19年(1930年)取消牌甲制設挽瀾鎮,屬第三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建立保甲制與西村分設第十四、十五兩個保。抗日時期改成狂口村,屬一區雲水鄉。建國初期屬第一區狂口鄉。1954年改屬四區狂口鄉。公社化時期屬倉頭公社,曾一度建立狂口小公社,後改為大隊。1984年取消大隊,改狂口村至今,一直屬倉頭鄉管轄。

地理狀況

狂口地處黃河岸邊淺山區,面積13平方公里的轄區,地下豐富的煤、鐵、鋁、硫、石灰岩等礦產資源。村北有黃河橫貫東西,東有畛河縱貫南北匯入黃河。兩河相交形成又因青要山與邙山之餘脈到北斷層,形成山勢陡峭,岩石裸露,嶺多坡陡溝谷碎的地形特點。有"九溝八嶺""三架山""一面坡"之說,九溝是黑磯場溝、郭家溝、大橋溝、窯神廟溝、老深溝、東溝、寺溝、中溝、秦家溝,八嶺是六家嶺、長鼻子嶺、老骨堆嶺、鱉蓋嶺、後嶺、龍虎嘯嶺、狼石窩嶺、鷹咀嶺,三山是龍虎嘯山、鱉蓋山、老骨堆山。一面坡是鷹咀坡。改革開放後,狂口村黨支部、村委會帶領全村民眾大力開發當地的礦產資源,先後建立了22個硫磺礦,11個煤礦以及8萬噸水泥廠、磺粉廠石灰爐等。商業的繁榮拓寬了狂口人的視野,他們用特有的吃苦精神創造出年產值6000多萬元的佳績,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村莊狀況

1997年,小浪底水庫一期移民狂口村1749戶5570人,全部實行整建制工業安置,集體遷入到三門峽義馬市市郊的擁有37棟單元樓的狂口移民社區內。在移民安置過程中,利用移民補償費及銀行貸款、民眾集資,先後投資3.5億元建成了移民熱電廠、興邦藥業、狂瀾建材等7家骨幹企業,並在省移民辦支持下,投資改造河灘地163畝,建設高效農業園區,共安置移民勞動力2813人。通過不斷的努力,在最初的幾年裡,狂口社區居民生活水平超過了當地城鎮居民,成為眾人皆知的“中國移民第一村”。農村移民整建制工業安置,在我國水庫移民遷安史上,是一種新的探索,是一種新的嘗試,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今天移民的生產生活究竟怎樣,從遺留的問題來看,多數人認為狂口村移民安置是一個失敗的案例,整建制工業安置條件不成熟,未能取得成功,目的也未達到。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1畝(其中:水田110畝,旱地541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包穀.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松樹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78畝。有森林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農用運輸車1輛,機車13輛。
全村全部戶數已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4戶。擁有行動電話40戶。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萬元;畜牧業收入1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0頭,肉羊7頭;工資性收入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鄉村人口308人,農戶79戶,其中農業人口308人,男性172人,女性136人。勞動力267人。從事第一產業267人。漢族308人,無少數民族,其中大專5人,中學9人,國小172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平方800米,擁有教師1人,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1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5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09畝。以張貼公告形式進行村務公開,內容包括政策法規,村規民約,財務收支。

基層組織

到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8人,享受低保20,參加農村養老保險210人,五保戶5戶,有黨員3人,少數民族黨員0人。男黨員3人,女黨員0人,團員51人,村小組幹部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困難:
我村人多地少,難以從種植業中得到發展,村民缺乏科學發展意識,使新產業得不到發展的平台,集體經濟薄弱,無力投資引導發展產業,調整產業結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