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論的比較與建構

犯罪論的比較與建構

犯罪論的比較與建構,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其作者是張小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在具體內容上,本書崇尚法律公正精神,遵循刑法基本理念,紮根本國文化背景,仰重優秀研究成果,挖掘刑法價值真諦及其形式表述,竭力構建心中嚮往的刑法標本。在表述形式上,本書希望能夠將犯罪論的核心課題融合成一個有機的體系,形成對犯罪論的系統梳理之結構與實體;在具體表述上,試圖以簡潔、明了、清晰但又不失深入的形式,分析、揭示精深而複雜的犯罪論原理。 法律是國家認可的公共意志。或許對於政治國家而言,法律存有脆弱的成份,然而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法律卻是公正希望的象徵。當法律的公正成為社會大眾心繫神往的崇敬與信奉的時候,法律精神充盈於整個社會,法律形式只是觀賞信物。法學人期待著、努力著,人類期待著、努力著。

·查看全部>>

作者簡介

張小虎,男,1962年生,江蘇人。北京大學法院法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法律系刑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刑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會執行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曾從事司法實際工作9年。主要研究領域:刑法學、犯罪學。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社會學研究》等國內外期刊上,獨立發表法學學術論文八十餘篇;獨立出版學術著作:《刑法的基本觀念》(北京大學出版社)、《罪刑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轉型期中國社會犯罪原因探析》(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刑事法律關係的構造與價值》(中國方正出版社)等;主編“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犯罪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學術著作十餘部。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編 犯罪構成的基本觀念第一章 犯罪概念第一節 犯罪學犯罪概念與刑法學犯罪概念一、犯罪學與刑法學的犯罪概念考察二、犯罪學與刑法學的犯罪概念辨析第二節 犯罪學視野中的犯罪概念一、犯罪學犯罪概念考察二、犯罪學犯罪概念辨析第三節 刑法學視野中的犯罪概念一、犯罪概念的形式與實質二、國外犯罪成立條件的形式與實質三、我國刑法理論犯罪的形式與實質四、犯罪概念形式與實質的理論建構第四節 犯罪分類一、犯罪分類的刑事法學流派溯源二、刑法典與犯罪學的犯罪分類考察三、犯罪分類的價值取向與具體表現第二章 犯罪構成第一節 犯罪構成理論演進一、理論萌芽:由訴訟法的“犯罪確證”到實體法的“構成要件” 二、理論初創:貝林格創建犯罪構成理論基本雛形三、理論發展:邁耶確立犯罪構成理論基本模式四、理論形成:麥茲格創立主觀構成要件理論基本理念五、理論成熟:威爾哲爾創立開放構成要件理論基本理念第二節 犯罪構成理論模式考究一、二元犯罪構成理論體系二、三層犯罪構成理論體系三、四層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四、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五、英美法系犯罪構成理論體系第三節 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建構一、犯罪成立判斷的層次與平面二、犯罪成立條件的要件與要素三、構成要件內容的描述與評價四、構成要件理論體系結構第四節 犯罪構成的理論分類一、普通的犯罪構成與減輕的犯罪構成、加重的犯罪構成二、基本的犯罪構成與修正的犯罪構成三、開放的犯罪構成與封閉的犯罪構成四、積極的犯罪構成與消極的犯罪構成五、簡單的犯罪構成、選擇的犯罪構成、合併的犯罪構成、混合的犯罪構成六、敘述的犯罪構成與援引的犯罪構成第二編 犯罪構成的形式評價第三章 客觀要件第一節 客觀要件概述一、客觀要件的概念二、客觀要件的特徵三、客觀要件的形式四、客觀要件的意義第二節 構成要件行為 一、構成要件行為的術語二、大陸法系的行為理論三、構成要件行為的構成要素四、構成要件行為的價值蘊含五、構成要件行為的基本形式六、不純正不作為犯七、刑法中的實行行為第三節 行為的附隨情況一、構成要件結果二、因果關係三、行為對象四、行為時間、地點、情境第四章 主體要件第一節 主體要件概述一、主體要件的概念二、主體要件的特徵三、主體要件的意義四、主體要件的分類第二節 自然人責任能力一、責任能力的理論地位二、責任能力的概念三、責任能力的內容四、責任能力的程度五、影響責任能力的年齡因素六、影響責任能力的精神因素七、影響責任能力的生理因素八、影響責任能力的醉酒因素九、原因自由行為第三節 自然人主體身份一、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二、特殊主體與身份犯第四節 法人犯罪主體一、法人犯罪理論二、法人犯罪立法三、我國單位犯罪的基本概念四、我國單位犯罪的刑法規定五、我國單位犯罪的刑事處置第五章 主觀要件第三編 犯罪構成的實質評價第六章 犯罪客體(肯定性評價)第七章 阻卻嚴重危害(否定性評價)第四編 犯罪形態的基本原理第九章 犯罪形態之二(共同犯罪形態)第十章 犯罪形態之三(罪數形態)術語索引主要參考書目

·查看全部>>

前言

基於刑法的嚴厲、強制、保障、謙抑等特性,刑法備受關注,刑法理論博大精深。而犯罪論又是刑法學①的重心。本書對犯罪論的挖掘,試圖堅持並凸顯刑法學的應有風貌。 全書的結構按犯罪論應有的知識體系展開。具體表現為:(1)犯罪論,分為“犯罪構成的基本原理”、“犯罪形態的基本原理”兩大部分,基於展開的具體、明晰,本書將之分為四編,即“犯罪構成的基本觀念”、“犯罪構成的形式評價”、“犯罪構成的實質評價”、“犯罪形態的基本原理”。(2)犯罪構成的基本原理,包括三編:“犯罪構成的基本觀念”、“犯罪構成的形式評價”、“犯罪構成的實質評價”。其中,犯罪構成的基本觀念,分為二章:第一章犯罪概念、第二章犯罪構成;犯罪構成的形式評價,分為三章:第三章客觀要件、第四章主體要件、第五章主觀要件;犯罪構成的實質評價,分為二章:第六章犯罪客體、第七章阻卻嚴重危害。(3)犯罪形態的基本原理,為第四編,包括“故意犯罪停止形態”、“共同犯罪形態”、“罪數形態”。故意犯罪停止形態、共同犯罪形態、罪數形態,各自獨立成章:第八章故意犯罪停止形態、第九章共同犯罪形態、第十章罪數形態。

·查看全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