牮桿王

經過邊演出邊學習,較短時間,大師兄拿線,他就貼線了。 趙紫陽學習很用心,僅一年時間,就能頂燈拿線、獨立操作。 一直到1973年,這期間,他總抱著一個念頭:人出師,藝沒出師。

一、皇糧斷,影嬗求藝
趙紫陽系滿族人(屬正紅旗)。祖先原居東北滿西,公元1644年隨罕王大兵進關,建立清朝後,定居河北省遷安縣建昌鎮冷口村。 父親滿名富柯金阿、漢名趙永德,在駐冷口的清軍中任領催(負責傳授武藝的教官)。
趙紫陽滿名錫寧阿,光緒九年(公元1902年)七月二十五日生。幼年讀私塾二年半。二十六歲和青龍縣高百鋪村馬玉青結婚。生有二子二女。由於過去吃皇糧,住營房,家中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建立民國後,皇糧停發,為謀生學影從藝,唱影掙錢,陸續購置了二百多畝土地,1934年為久病的老伴賣地看病,土改時,僅剩下十幾畝,土改後蓋起了六間房。
趙紫陽於1946年脫產,參加十二軍分區邊防影社,194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夏天隨軍民影社去瀋陽演出時,因替被鬥地主說話,受到開除黨籍處分。1961年從秦皇鳥市皮影社病退回家。
二、影窗前四十六年
趙紫陽從十三歲學影,到五十九風病退,在影窗前整整生活了四十六年。
公元1915年秋後,玉田縣鴉洪橋皮影藝人馮青賢帶著影箱到遷安縣建昌營招收學員,組織影社。十三風的趙紫陽就拜馮青賢為師開始學影。在學徒契約中規定:四年出科,學徒期間只管吃,不管,全部收入歸師付。
影社共招了五個徒弟。趙紫陽在和師付學唱的同時,還跟早去半年的大師兄張寶豐學拿線。經過邊演出邊學習,較短時間,大師兄拿線,他就貼線了。當時唱的影卷主要有:《萬壽山》、《青雲劍》、《朱寶釵》、《二度梅》《三仙傳》、《五嶠會》、等,主要在遷安、撫寧兩縣活動。
趙紫陽學習很用心,僅一年時間,就能頂燈拿線、獨立操作。以拿線應活去搭班,先後過臨榆、撫寧、樂亭、盧龍等地出演出。一直到1973年,這期間,他總抱著一個念頭:人出師,藝沒出師。在演出中始終堅持"三勤"即生書勤看,遇年長藝高的勤問,窗戶面上勤琢磨。經過他苦心鑽研,果然窗面上變樣了。過去小姐清晨出屋,就往椅上一坐,接著道白、開唱。後來添上了梳頭、洗臉、擦胭脂,觀眾眼年頭黃臉洗白了,擦擦胭脂臉旦真紅了,紛紛稱奇;過去窗脫衣服都要下場換碴子,後來當場脫換衣服,馬上變樣了,人人贊好。
1937年日軍製造了盧溝橋事變,進兵華北。撫寧等縣都被日軍占領。影沒法唱了,這時,奉天小西門外新新茶社樓東顧永生辦了一台影,由李秀當掌柜的捎信邀趙紫陽和他倒趙春慶(毛淨貼線)去參加演出。當時,東北已被日軍侵占,建立了偽滿州國。山海關成了"國界"。出關時,日這搜栓嚴厲,不但三兩天過洋去,弄不好還要被拘押。冷口關雖也有日偽軍把守,但他四弟當郵差,和守軍較熟,藉此關係,趙紫陽叔倒二人就從冷口出關,起早奔了奉天。
當時,奉天的影很不好唱。因戰亂,關內的影都擠到東北去了,只奉天市內就有一棚影。李秀、趙紫陽他們揮新攢的班,能否占得住,當時心裡沒底。
頭一出唱的《鬧五關》這齣影角色全,李秀的冉甭說了,早就名聲在外,趙春慶的毛淨,嗓子好,嘴跟刀子似的,嘎叭炒豆一般,越唱快的越碰耳朵。媾,東北都唱架子影,哼哼唧唧的,猛然一聽這路唱法,特別爽口,嘎嘎嘎嘎數個百八十句,末尾鬧個大調口,台底下"嘩"的響起一片掌聲,哪宗也沒露空,最後,壓軸子大武場,更把觀眾震住了。一般影窗上開打,也不過是你單槍扎過來,他大刀砍過去,急急風打的挺熱鬧,影人不過翻過來,掉過去的沖退兩次就拉倒了。這也難怪,一手拿著牮桿一手耍,還能午出啥花樣來?但趙紫陽的窗面上卻出了花樣,不光用單槍扎,大刀砍,還午了雙刀、雙劍,兩隻刀劍不同動作,上下翻飛,下邊雙腳配合蹦跳進退,耍出了路數,一隻手咱能同時耍開兩隻刀劍,手肢還一齊動?觀眾暗暗稱奇;一般窗面上,二將對打,或是戰敗逃走,或是砍下馬來一塊撤下,可他的窗面上卻出現了"掄馬"的場面,步將和騎馬的對陣,把騎馬的砍下後,、步將當場一躍跨到光馬上。"這是咱整的?真沒見過呀!"觀眾不由熱烈的鼓起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