牖中視日

牖中視日,典出原作“牖中窺日”。意為透過窗欞看太陽,雖然日光明亮,但畢竟視野不寬。比喻做學問很透徹,但視野不開闊、有局限。

基本解釋

牖(yǒu):會意字,意為窗戶,如牖戶、蓬牖茅椽。先秦多用”牖“字,”窗“字少見。
從窗欞中看太陽,視野不寬。比喻做學問洞察幽微,扼要清簡,但視野不開闊,有局限。

原文

見於《世說新語·文學第四》。褚季野語孫安國云:“北人學問,淵綜廣博。”孫答曰:“南人學問, 清通簡要。”支道林聞之,曰:“聖賢故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注釋

褚季野

褚裒(303年至350年1月1日),字季野,東晉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外戚,官至征北大將軍、徐兗二州刺史。曾經領導北伐,但失敗而回,不久憂憤得病而死。

孫安國

孫盛(302年至373年),字安國。晉代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人。著《魏氏春秋》二十卷,《魏氏春秋異同》八卷,《晉陽秋》三十二卷,是一位“詞直而理正”的歷史學家。博學多聞,與殷浩擅名一時,《晉書》本傳稱:“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

北人

黃河以北之人。

支道林

支遁(314年至366年),字道林,俗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一說河東林慮(今河南林縣)人。東晉佛教學者、高僧。25歲出家,後至建康(今江蘇南京市)講經,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好談玄理。注《莊子·逍遙遊》,見解獨到。作《即色游玄論》,宣揚“即色本空”思想,為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有《釋即色本無義》等。

譯文

褚裒對孫盛說:“北方人的學問,思慮深入、取材廣泛,因而內容廣博。”孫盛對答道:“南方人的學問,思路清晰、論述透徹,因而簡明扼要。”
支道林聽到後說:“聖賢本來就在言語無法表明的地方,(可以暫且不論。)(僅僅)以中等才具之下的普通人來看,北方人看書,如同在開闊之地看月亮。(視野廣闊,但很難看清。);南方人做學問,如同在窗戶里看太陽。(看得清楚,但視野狹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