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梯護圈

爬梯護圈

塔式起重機爬梯護圈是保護攀爬人員安全的重要部件。一般而言,常規塔機爬梯主要分布在標準節處及塔帽處。其中塔帽爬梯一般位於塔帽節外部,危險因素較明顯,塔機出廠時該部分通常配有護圈。而標準節處爬梯一般位於標準節內部。2012年上半年,某地建築施工工地連續發生了2起塔機司機攀爬標準節爬梯時高空墜落的事故,事故原因除攀爬不慎外,事故塔機標準節爬梯均未配置護圈,可能導致安全防護措施不到。

基本信息

安全規定

當前建築用塔機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維修、檢驗等方面均應遵守 2007年10月實施的現行國家標準 GB5144-2006《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的要求。該標準的 4.3.5 條明確了梯子位於塔身內部時可不設定護圈的條件。該條規定,當梯子沿塔身某條邊布置時,塔身邊長不大於 0.75m;或梯子沿塔身對角線布置時,邊長不大於 1.1m,此時梯子可不設定護圈。按照此規定,建築工地上常見塔機的標準節,均不滿足可不設定護圈的要求。

型式試驗要求

塔機屬於特種設備,根據國務院第549號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塔機在出廠前應進行型式試驗。當前塔機產品型式試驗按照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2007年1月實施的TSG Q7004-2006《塔式起重機型式試驗細則》進行。由於細則制訂及實施日期的關係,細則中對塔機梯子護圈的規定依據舊標準 GB 5144-1994《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制訂,按此舊標準的 4.2.4 條,“當梯子設於起重機結構內部時,梯子與結構間的距離小於 1.2m,則可不設護圈”。這一規定與 GB 5144-2006 相比要寬鬆得多,按此規定,建築工地上常見的中小型塔機均滿足不設定護圈的要求,可通過型式試驗。

檢驗要求

當前塔機檢驗的情況較為複雜,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系統下的檢驗機構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系統下的檢驗機構均有涉及,對塔機爬梯護圈檢驗的要求各不相同。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規定,正常使用的塔機,應進行製造監督檢驗、安裝監督檢驗及定期檢驗,此 3 種檢驗應分別遵守 TSGQ7001-2006《起重機械製造監督檢驗規則》、TSGQ7016-2008《起重機械安裝改造重大維修監督檢驗規則》及 TSGQ7015-2008《起重機械定期檢驗規則》的規定。而此 3 個規定對塔機爬梯護圈均無明確的檢驗要求。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塔機的檢驗方法當前還沒有做出統一的規定,一般是由各地區的檢驗機構根據地方標準或公示方法進行檢驗。由於建設部涉足房屋建築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塔機檢驗管理的時間相對較晚,對塔機爬梯護圈檢驗引用的參照標準一般即為現行國家標準 GB 5144-2006《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如前所述,按此標準對塔機標準節爬梯護圈進行檢驗時,根據建築工地塔機現狀,該項檢驗結果一般為“不合格”。

國家標準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5144 2006

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

4.3 梯子、扶手和護圈

4.3.1不宜在與水平面呈65~75°之間設定梯子。

4.3.2與水平面呈不大於65°的階梯兩邊應設定不低於1m高的扶手,該扶手支撐於梯級兩邊的豎桿上,每側豎桿中間應設有橫桿。

階梯的踏板應採用具有防滑性能的金屬材料製作,踏板橫向寬度不小於300mm,梯級間隔不大於300mm,扶手間寬度不小於60mm。

4.3.3與水平面呈75~90°之間的直梯應滿足下列條件:

a) 邊梁之間的寬度不小於30mm;

b)踏桿間隔為250~300mm;

c)踏桿與後面結構件間的自由空間(踏腳間隙)不小於160mm;

d) 邊梁應可以抓握且沒有尖銳邊緣;

e) 踏桿直徑不小於16mm,且不大於40mm;

f) 踏桿中心0.1m範圍內承受1200N的力時,無永久變形;

g) 塔身節間邊梁的斷開間隙不應大於40mm。

4.3.4高於地面2m以上的直梯應設定護圈,護圈應滿足下列條件:

a) 直徑為600~800mm;

b) 側面套用3條或5條沿護圈圓周方向均布的豎向板條連線;

c) 最大間距:側面有3條豎向板條時為900mm;側面有5條豎向板條時為500mm;

d) 任何一個0.1m的範圍內可以承受1000N的垂直力時,無永久變形。

4.3.5 當梯子設於塔身內部,塔身結構滿足以下條件,且側面結構不允許直徑為60mm的球體穿過時,可不設護圈:

a)正方形塔身邊長不大於750mm;

b) 等邊三角形塔身邊長不大於1100mm;

c) 直角等腰三角形塔身邊長不大於1100mm,或梯子沿塔身對角線方向布置,邊長不大於1100mm;

d)筒狀塔身直徑不大於1000mm;

e) 快裝式塔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