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俄國領事館舊址

營口俄國領事館舊址

俄國領事館舊址位於營口市站前區八田地街,在營口市高中院內的西北角。 俄國領事館舊址位於營口市站前區八田地街,在營口市高中院內的西北角。 1990年,營口市人民政府將俄國領事館舊址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科名片

俄國領事館舊址位於營口市站前區八田地街,在營口市高中院內的西北角。2003年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俄國領事館舊址簡介

俄國領事館舊址位於營口市站前區八田地街,在營口市高中院內的西北角。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而告終,清王朝腐敗無能徹底暴露無遺。戰後,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到中國“租界”港灣,劃分“勢力範圍”,辦廠開礦,大量輸入資本和貨物。營口同樣也在他們的“目標”之中。 1900年,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在東北地區開展較普遍,是反瓜分鬥爭的最高峰,給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義和團堅持抗俄反對清朝投降,使清朝統治者十分頭疼,更使沙俄恐慌,於是,沙俄藉助剿滅義和團之機,於1900年占領營口,設立民政廳,用道台衙門的建築材料和拆毀西炮台兵營200多間的建築材料修造民政廳。建築面積近700平方米,高9.5米,為“人”字架鐵瓦頂。整體建築為磚石木架結構,典型的歐式單層建築風格,在建築的北端建有穹隆頂式二層閣樓,西側設有拱形門,青磚砌築,結實耐用,至今保存完好。
俄國領事館(原民政廳)舊址是東正教堂風格,有一個帳篷頂,還有一個拜占庭式的樓亭,組合自由活潑,略有玩具式教堂的意蘊,表現出世俗的歡樂;從鑄鐵雨蓬掛落和欄桿圖案,可以看出新藝術運動的影響。據《營口縣誌》記載: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設立自置館舍,在日本領事館之南,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停止俄國領事館待遇,遂將該館撤消。斯·維·史克威曾任該館領事。1990年,營口市人民政府將俄國領事館舊址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