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鴴

燕鴴

燕鴴(héng)pratincole,亦作swallow plover。燕鴴科(Glareolidae)燕鴴亞科(Glareolinae)6~7種舊大陸海濱鳥類(燕鴴科亦包括走鴴)。體長約20公分(8吋),體褐色,腰白色;叉尾,翅長而尖。晨昏飛行在河流、湖泊上空捕食昆蟲。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成群在地面(常在食草動物的蹄印中)營巢。普通燕鴴(Glareola pratincola)翼下復羽赤褐色,黃色的喉有黑邊。中東的黑翅燕鴴(G. nordmanni)越冬於非洲,在該處稱為蝗鳥。有些短翅略呈叉尾的小型種類歸入Galachrysia屬,如非洲的白領燕鴴(G. nuchalis)和南亞的印度燕鴴(G. lactea, 即灰燕鴴)。澳大利亞燕鴴(Stiltia isabella, 即長腿燕鴴)腿較長。

基本信息

燕鴴

飛行迅速,但大多僅飛200~300米的短距離。落地也很迅速,有時幾乎成垂直狀。在地上常作短距離疾走,或向一方或轉其他方向。夏季繁殖期,常結成幾百隻的大群。鳴聲尖銳,且飛且叫。主要取食昆蟲,是蝗蟲的天敵。飛行時用嘴兜捕,或自地面啄取。親鳥和雛鳥的食量極大,1窩燕鴴1個月內,可消滅蝗蟲16200個。此外,也吃甲蟲、蜻蜓。
燕鴴將卵置於草地或沙土凹陷處,有時鋪上短嫩草莖作墊。卵橢圓形,沙白色或淡灰黃色,雜以灰藍、暗褐斑點。每窩產卵2~5枚。
分布於歐亞大陸部分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中國東北、西北及沿海地區為夏候鳥。在中國主要繁殖於沿海地帶。
黑翅燕鴴
G. nordmanni
繁殖於哈薩克斯坦的東部,可能在新疆西北部出現。它似領燕鴴但次級飛羽上為黑色,頸背沾栗色。
領燕鴴
Collared Pratincole
中等體型(25厘米),形似燕鷗,嘴短,叉尾白色具黑色端帶。上體橄欖褐色;頦及喉皮黃色,緣以黑色領圈;下眼瞼白色。繁殖季節翼下色深,腋羽及翼下覆羽深栗色。虹膜深褐,嘴黑色,嘴基紅色,腳黑色。
分布範圍:歐洲、北非、中東至中亞;越冬於非洲。

灰燕鴴

拉丁學名:Glareola lactea
英文名:Little Pratlncole
體長約 180毫米。體羽石板灰色,腰白色。初級飛羽黑色;內側初級飛羽白色,羽緣黑色。尾黑色叉狀。嘴和附既黑色。
見於水域沙灘上,常在空中或掠過水麵捕食昆蟲。以直翅目、雙翅目等昆蟲為食。
國內分布於雲南省

體長約22厘米,上體和頭頂褐灰色,尾上覆羽白色;下體前棕後白,腋羽栗紅色;喉部和上胸淡灰而帶1條黑色半環,向後由淡棕黃漸轉白色,腳黑色。叫聲沙啞似燕鷗的叫聲。飛行迅速,但大多僅飛200~300米的短距離。落地也很迅速,有時幾乎成垂直狀。在地上常作短距離疾走,或向一方或轉其他方向。夏季繁殖期,常結成幾百隻的大群。鳴聲尖銳,且飛且叫。主要取食昆蟲,是蝗蟲的天敵。飛行時用嘴兜捕,或自地面啄取。親鳥和雛鳥的食量極大,1窩燕鴴1個月內,可消滅蝗蟲16200個。此外,也吃甲蟲、蜻蜓。燕鴴將卵置於草地或沙土凹陷處,有時鋪上短嫩草莖作墊。卵橢圓形,沙白色或淡灰黃色,雜以灰藍、暗褐斑點。每窩產卵2~5枚。
分布於歐亞大陸部分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中國東北、西北及沿海地區為夏候鳥。在中國主要繁殖於沿海地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