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社

中共永嘉縣委派工作組在燎原社開展了“包產到戶”的試驗探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摘掉了強加給“包產到戶”的罪名。 燎原社首創“包產到戶”是中國農村全面改革的源頭之一,也是改革開放“溫州模式”的先聲。

燎原社全稱“燎原生產合作社”。1955 年時,燎原社行政隸屬於永嘉縣。與全國各地一樣,燎原社當時的土地、勞動力高度集中,生產工具卻很原始,管理工作更顯滯後,生產產量上不去。中共永嘉縣委派工作組在燎原社開展了“包產到戶”的試驗探索。 這一辦法實行後,社員積極性大為提高,耕種面積擴大8%,春糧增產40%。但“包產到戶”很快受到批判並被“糾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摘掉了強加給“包產到戶”的罪名。燎原社首創“包產到戶”是中國農村全面改革的源頭之一,也是改革開放“溫州模式”的先聲。
多年前,當地政府在溫州市甌海區(原永嘉縣地)郭溪鎮(2011年4月撤鎮設街道)任橋老虎山公園 建有燎原社陳列館,館內陳列著有關資料、圖片,以及當年的農業生產工具實物等。
其後,始於1978年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包產到戶農業生產責任制,於此有時間上的先後關係。在小崗村農村改革成功經驗有關材料中談到:“包產到戶最早出現在1956年浙江省溫州地區永嘉縣。1957年夏季,溫州地區各縣有1000個農業合作社實行了這種辦法,但隨後受到批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