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港村

近年來,熱港村充分發揮農村產業優勢,在項目農業上作了有力嘗試,在縮糧擴桑的同時,加大了桑園套夾種的畝產效益。 村鎮特色熱港村地處城東、大公、李堡三鄉交界,系水路交通比較發展的地區,是個典型的農業大村。 該村的支柱產業是栽桑養蠶,全村有近2400多畝的桑園,年飼養蠶種最多的大戶達28張紙。

村鎮簡介

熱港村地處西場鎮的最北部,東鄰李堡鎮,以新古河為界;西到城東鎮,以春風河為界;南與新立村、豐產村、石橋村相依,以住宅河為界;北與大公鎮為鄰。系原來的仲莊村、樓基村、熱港村、許馮村合併而成。現有村民小組27個,總人口4952人,總戶數1586戶,總面積6720畝,其中耕地面積4320畝,桑園2400畝,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降水量較為充沛。村領導班子堅持以創新為抓手,狠抓“物質、精神、政治、生態”四大文明建設,深化改革,開拓進取,勤儉建村,艱苦創業,全村各項事業不斷發展。村內進行過土地復墾整治,填平廢溝塘70多個,比二輪土地承包期間增加了300多畝;整理精養魚塘12個,為發展一方漁業生產,提供休閒垂釣樂趣,增添了新的生機。村內道路交通便利,水泥路、柏油路、砂石路縱橫交錯,貫穿全村各組。仲許路東西5.1公里,橫跨整個新村,道路綠化全部到位。目前全村主要農作物以三麥、水稻、玉米、油菜、蠶桑等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村,真正做到了農田方整化、種植機械化。村內大小河流縱橫、水面無污染、河流清潔化;養殖業主要有豬、羊、家禽、兔、魚等,養殖業規模化。2008年農業總產值達12459萬元。村內大小企業有限公司近二十家,民營企業、三產業不斷呈現上升趨勢!2008年工業總產值達27101萬元,人均純收入7375元。村中有衛生服務社區三家,學校一座,有仲莊、許馮兩座繭站,“大西線”“北凌河”縱橫貫穿熱港村。2008年獲得了江蘇省生態示範村榮譽稱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全體村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全力以赴整治農村環境,堅持多渠道籌措,多元化投入,想方設法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目前已順利通過了農村環境優美合格村的驗收,其他各項工作正穩步推進,真正做到了民富、村美、風氣好的喜人景象。

經濟建設

熱港村位於海安縣西場鎮的最北首,系城東、大公、李堡三鄉鎮的交匯處,素有西場鎮的北大門之稱。整個地形圖像一首啟航的大輪船。面積為7.46平方公里,共27個村民小組,1586戶農戶,農業人口4953人,常住人口5239人。村黨支部村委會與時俱進,拓開創先,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村工作的開展,村級經濟穩步增長。行政村合併後,熱港村利用本村典型的農業大村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蠶桑生產,將栽桑養蠶、蠶繭收烘、制線、紡織、服裝加工等一條龍服務項目,作為民眾發展致富的產業鏈,引導到廣大民眾中去,農民的經濟效益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近年來,熱港村充分發揮農村產業優勢,在項目農業上作了有力嘗試,在縮糧擴桑的同時,加大了桑園套夾種的畝產效益。2008年度,通過宣傳發動,政策驅動,考核促動,典型帶動,充分挖掘村幹部和支部黨員的致富潛力,鼓勵廣大黨員走創業之路,做創業人,黨員幹部參加“雙帶”工程率達100%,普通黨員“雙帶”創業率達68%,無職黨員定職上崗,積極支持全村經濟發展,先後共培植有私營企業28家,個體工商戶369個。2008年全村達齡村民進入社會勞動保障體系,享受養老保險已達918個,99.8%的村民享受大病統籌合作醫院保險。實現工業總值27101萬元,全村2008年度經濟總收入達3956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7375元,村集體收入33.06萬元,村集體資產達到185.2萬元。

村風村貌

行政村合併後,熱港村通過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先後投入520萬元建成柏油路4條,水泥路6條,總計建成道路20.83公里,新建硬質渠道16800米,總投資176.8萬元。疏浚整治了景風1-4號河、新風1-2號河、東西界河、北凌河、新古河、風景河、春風河,共清淤土方28.6萬方土。投入38萬元對所有幹道兩側、河道坡面以及村莊內部進行綠化,綠化率達62.8%。在農戶改廁的同時,動員廣大的農戶新建沼氣池,極大地改善了養殖區域的環境污染,同時為廣大的村民節約煤氣、電源數十萬元。聯合學校、衛生服務社區建成了近十畝的休閒健身廣場。成立了村級保潔公司,投入近五萬元配置了垃圾筒250隻,垃圾池64個,組織清運車4輛,落實了保潔人員7人,籌建了垃圾中轉房1套。對河道道路以及居民生活區實行全天候保潔,實施長效管理。如今熱港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小樓整齊寬敞,富有特色的農民別墅富麗堂皇,到處是路平樹齊,水清草綠,一片村美、人歡的和諧景象。通過努力2008年分別獲得了省生態示範村、縣綠化合格村的榮譽稱號。
2009年熱港村根據縣鎮規劃要求,將爭取上級資金,準備投資572萬元大膽嘗試對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的工程的實施。將高標準,規範定位,建成近萬畝的農田改造與擴桑工程,將新建機耕橋4座,新建小電灌站8座,新建硬質渠18公里,全麵條田方整化,實現農田標準化11000畝,新建水泥路5公里,新建砂石路3公里,栽植防護林2萬多株。不久的將來,熱港村將變得更加優美靚麗,鄉村野趣的田園風光。

文體衛生

熱港村在重點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確保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文體衛生工作一著不讓,村專門成立了領導組,制定工作計畫,注重實施成效,在硬體實施,軟體環境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業績:投入了近83萬元,實施了調頻廣播、有線電視雙入戶工程,投入了21.8萬元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先後投入44.8萬元對了3個衛生服務站進行整組合併。建有高標準的農家書屋、檔案室、電教室、晨練廣場、籃球場。充分利用村黨員電教室、延壽學校、仲莊繭站、冷水港戰鬥舊址等公益場所組織村民開展各種學習活動。積極引導村民參加各種文化娛樂活動,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展示熱港的歷史文化和鄉土風情。

和諧發展

為了保證熱港村各項工作保持良好的運行和發展的態勢,近年來熱港村嚴格按照規範化管理的要求,依法建立村民議事制度,先後制訂出台了一系列的村級經濟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落實了民主管理的科學機制:一是堅持重大事項民主決策制度。擁有村級經濟事業發展的重大事項均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策,凡民主決策的事項保證實施到位。二是堅持項目投入工程民主管理制度。凡項目工程,在進入規範化招投標程式過程中,均實施陽光操作,均由民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實施嚴格的管理,村幹部參與不干預。三是堅持經濟運行過程的民主監督制度。村務的重大內容均做到事前向村民公開,事中由村民代表實施跟蹤,事畢由村監督委員會和理財小組進行審計,並按時在村務公開活動和村務公開欄中公示,廣泛接受民眾監督,通過讓村民共議思路,共謀發展,架起了村級組織了解民意,化解矛盾的橋樑,促進村級各項管理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基層黨建

熱港村黨支部共有支部黨員132名,分設4個黨小組、支部委員7名。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主要從三個方面注重加強黨組織基層建設,充分發揮了支部的核心戰鬥堡壘作用。一是以組織建設為基點,固本強基。通過抓學習,抓管理,夯實組織基礎,形成思想上活力,工作上合心,行動上合拍的堅強有力的支部核心。二是以發展經濟為中心,強村富民,積極開展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主題實踐活動,提高廣大黨員幹部抓發展,促和諧,奔小康的意識。每個村幹部做到人人有項目,個個有路子,帶動全民創業的蓬勃發展。2008年全年度完成民營經濟註冊資本金328萬元,成功落實了市級“四有”專業合作社——海安縣仲輝禽蛋專業合作社。三是以優質服務為載體凝心聚民。支部始終圍繞“民思我想,民困我幫,民需我辦,民求我應”的服務宗旨,貼近基層小組,服務千家萬戶,走訪慰問孤、老、病、殘黨員和民眾,送去組織的關心和溫暖。為無職人員提供就業信息,拓展就業渠道。動員廣大的村民自願參加養老保險,解決後顧之憂,構建了黨員聯繫民眾,服務民眾體系。在支部的帶領下,全村黨員當好排頭兵,爭做文明村風的帶頭人,經濟發展的引路人,服務民眾的熱心人已蔚然成風,連續多年被鎮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兩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村鎮特色

熱港村地處城東、大公、李堡三鄉交界,系水路交通比較發展的地區,是個典型的農業大村。該村的支柱產業是栽桑養蠶,全村有近2400多畝的桑園,年飼養蠶種最多的大戶達28張紙。全村有仲莊、許馮繭站兩座,獨特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讓廣大民眾得到優惠的服務和豐厚的回報。家禽養殖、禽蛋的販運作為栽桑養蠶的補助產業也是該村的一大亮點,該村現有養雞大戶78家,養豬大戶24家,牧畜業生產的飛躍發展推動了畜禽致富項目的發展。一個以家禽養殖、雞糞肥田、禽蛋販送與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正在熱港村全面鋪開。2007年運籌、2008年已正式啟動的海安仲輝禽蛋專業合作社已獲得南通市四有專業合作社的榮譽稱號,目前該村正著手考慮對仲許蠶繭專業合作社和“熱港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創辦的申報工作。它將為進一步拉動熱港村的專業特色,提升一村一品的品位,充分發揮社會效應提供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