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德之歌

熙德之歌

《熙德之歌》(這部史詩的全名是《我的熙德之歌》。(POEMA DE MIO CID)。“熙德”源於阿拉伯文,是對男子的尊稱。“我的熙德”即“我的主人”或“我的先生”。)是西班牙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詩。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游唱詩,寫作時間一般認為在公元1140~1157年之間,全詩長達3730行,是根據歷史事實寫成的。使用語言為卡斯蒂利亞語(西班牙方言的一種)。

基本介紹

熙德《熙德之歌》(這部史詩的全名是《我的熙德之歌》。(POEMA DE MIO CID)。“熙德”源於阿拉伯文,是對男子的尊稱。“我的熙德”即“我的主人”或“我的先生”。)是西班牙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詩。它本是一部游唱詩,作者是誰,已無從查考。有的文學史研究家認為是教士所作,有的認為是游唱歌手的作品。盛行於十二世紀的游唱詩均是一些不知姓名的游唱歌手創作的。他們生活貧困,四處飄泊,或在街頭廣場,或在酒肆旅店,或在貴族府第賣藝度日。當時西班牙民眾都不識字,他們為了娛樂,同時,也為了得到一些歷史知識,很愛聽游唱詩人演唱或朗誦。《熙德之歌》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部游唱詩,寫作時間一般認為在一一四〇—一一五七年之間,全詩長達3700多行,是根據歷史事實寫成的。熙德是西班牙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羅德里戈·魯伊·地亞斯,公元一〇四〇年左右生於比瓦爾村,父親是比瓦爾的貴族。由於他英勇善戰,贏得摩爾人的尊敬,稱他為“熙德”(阿拉伯語對男子的尊稱)。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六世因熙德對摩爾人作戰功勳卓著,將自己的堂妹希梅娜許配他為妻。

一〇八〇年,熙德因未經阿方索國王的同意,擅自對托萊多伊斯蘭王國發起進攻,引起國王強烈不滿,於次年受流放國外的處分。熙德被迫率領一部分親友和追隨者離開卡斯蒂利亞,到占據薩拉戈薩的摩爾國王的軍隊中效力,並成為國王的保護人,後來脫離了摩爾國王。由於他驍勇、慷慨大方、寬宏大量,許多卡斯蒂利亞和周圍各王國的勇士慕名前來投奔,熙德的勢力迅速壯大,並不斷地與摩爾人作戰,屢戰屢勝。一〇九四年,熙德攻下了瓦倫西亞及其周圍地區,成為這一地區實際上的統治者。一〇九九年,熙德在瓦倫西亞去世,他的妻子希梅娜攜其遺體回卡斯蒂利亞。

《熙德之歌》便是根據羅德里戈·魯伊·地亞斯的生平事跡經過藝術加工創作的。全詩分三部分(三歌)。熙德受國王阿方索的派遣,去塞維亞徵收摩爾國王的貢品,回到卡斯蒂利亞,嫉妒他的朝臣誣告他侵吞貢品,引起國王的憤怒,下令流放熙德,限他九日內離開卡斯蒂利亞。熙德不得已率領少數親友和自願與他一起流放的隨從去德卡德尼亞修道院,與在那兒避難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告別。由於國王下令剝奪了熙德的家產,他和手下人一路上的食宿都成了問題。民眾雖然喜愛他,但國王傳令,嚴禁他們讓熙德的人留宿,誰也不敢違抗王命。為了生存下去,並壯大自己,熙德在限期內離開卡斯蒂利亞國境後,便開始與摩爾人作戰,奪取戰利品。在每次交戰中,熙德總能以少勝多,戰勝強敵,因此,名聲越來越大,許多卡斯蒂利亞和周圍王國的武士都慕名前去投奔。熙德接著和巴塞隆納的伯爵作戰,生擒了伯爵,但三天后,又將他釋放。

攻占瓦倫西亞後,熙德從繳獲的眾多戰利品中精選百匹駿馬和其他的珍貴物品派部將阿爾瓦爾·發涅斯去給國王阿方索送禮,請求國王恩準他的妻女去瓦倫西亞團聚。發涅斯完成了使命,將熙德妻女帶回瓦倫西亞。熙德戰勝了侵犯瓦倫西亞的摩洛哥國王的大軍後,再次派發涅斯給國王送去兩百匹良馬。

熙德在歷次戰役中均獲勝,繳獲了許多戰利品,名揚四方,訊息傳到了卡斯蒂利亞,朝臣們均十分敬仰他。這時,朝中有兩個貴族子弟——卡里翁伯爵的後代費爾南多和迭哥貪圖熙德的財物和名聲,央請國王做媒,想娶熙德的兩個女兒。國王答應了,他約熙德在塔霍河畔會面,當眾讚揚了熙德,並寬恕了他。熙德本來不同意將女兒嫁給卡里翁兩公子,但國王已答應,不好推卻,只是不願親自主持婚禮,由國王指定的代表發涅斯主婚。

卡里翁兩公子既貪財又膽怯,熙德手下的人都瞧不起他們,常常嘲弄他們。兩公子懷恨在心,妄圖報復。他們請求將妻子帶回卡里翁,熙德同意,並贈送他們兩柄名劍和許多金銀財物。熙德當時還沒有識破女婿們的陰險用心,但分別時一種不祥的徵兆使他提高了警惕,決定派自己的侄子費萊斯·穆涅斯護送。

兩公子早有預謀,當一行人到了科爾佩斯橡樹林時,便命費萊斯·穆涅斯及隨從們先行,他們將自己的妻子剝去外衣,打得昏死過去,然後將她們遺棄在林中,讓野獸吞食。幸虧費萊斯·穆涅斯識破了他們的陰謀,悄悄返回,及時營救了他的兩個堂姐妹。熙德獲悉後,一面派人接回自己的女兒,一面向國王控訴,請他主持公道。國王在當時的京城托萊多(卡斯蒂利亞王國原來建都於布爾戈斯城,1087年遷都托萊多。)召集貴族和著名的法學家,召開御前會議,親自主持庭審。熙德當眾揭露卡里翁兩公子的罪行,並要還了他贈送給他們的財物,最後,向兩公子挑戰決鬥,以報仇雪恥。這時,納瓦拉和阿拉貢兩王國的王子派使者來向熙德的女兒求婚,國王同意她們再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