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親戚

熊親戚

熊親戚是指亂給孩子餵食或喜歡用"逗"孩子的方式取樂的親戚。儘管我們知道大家並沒有惡意,但由於礙於面子,又不敢直接拒絕他們的“好意“,所以總是左右為難。其實除了給孩子亂吃東西,有一些親友還會用不恰當的方式對待孩子,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基本信息

簡介

春節,親朋好友團聚是常事,特別是有寶寶的家庭,孩子往往成了七大姑八大姨們的焦點,喜歡用"逗"孩子的方式取樂。儘管我們知道大家並沒有惡意,但是有些"逗娃"方式卻會傷害到我們的寶寶。因此,過年見“熊親戚”寶媽一定要學幾招。

主要表現

最愛的幾句話

“孩子胖嘟嘟才好,奶不夠就餵奶粉吧,有營養”

熊親戚熊親戚
很多人都覺得胖胖的寶寶才健康,尤其是家裡的長輩。寶媽千萬不要被這種思想影響,一味的追求胖。寶寶長得太胖在短期之內會表現得不愛動、學步晚。而長期來看,肥胖會導致各種健康問題,比如性發育較早,生長停止早等。

另外,“媽寶幫幫幫”提醒,絕大部分的媽媽都有足夠的母乳,母乳不足的寶媽中有90%以上都是因為姿勢不正確造成的,如果及時調整,這些媽媽的奶量都可以提升。

“能把就把,少用紙尿褲”

“媽寶幫幫幫”提醒多次了,寶媽千萬別被“熊親戚”忽悠了。多大的寶寶都不需要把屎把尿。把尿時寶寶雖然會排便,但膀胱沒有充盈感,不利於寶寶排便排尿的訓練。傳統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嬰兒脫肛現象。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係。

寶寶在18個月大以前,無法控制自己的膀胱和排便機制,這時候還是用紙尿褲比較好。在寶寶有能力使用坐便器後,寶媽可以給寶寶進行排便訓練,一般1歲半開始比較合適。

“你媽媽不要你了,跟我走吧”

很多親戚因為喜歡寶寶,總是用這樣的話逗寶寶,大多數孩子聽到會不知所措地大哭,“熊親戚們”卻以此為樂。

大人的玩笑對孩子來說就可能是一種殘忍的行為,會讓他們感到憤怒、驚恐、不安、被欺騙、不被尊重,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

“天冷,穿這點哪夠,寶寶得多穿衣服”

有一種冷叫爺爺奶奶覺得冷,其實,孩子的新陳代謝比成人,特別是比老人要旺盛的多,且清醒狀態下又比成人運動量大,所以穿蓋要比大人偏少。衣服穿得多,寶寶出汗後,遇風容易感冒。所以寶寶的穿蓋與大人一樣或者比成人少一件才是。

最愛做的事

瓜子、朱古力、酒……一通亂餵

瓜子、核桃、花生米、紅棗這些零食容易產生危險,所以一定不要輕易給3歲以下的寶寶食用。餵酒更加不可以,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特別是消化器官,給寶寶餵酒,會損害肝、胃,並降低免疫力和記憶力,嚴重的話會影響腦部發育。

捏臉、索吻、親寶寶

親戚們喜愛寶寶可以理解,但是用親吻來表達並不恰當。寶寶的免疫系統和抵抗力都還有待完善,“親密接觸”很容易將大人身上的細菌傳給寶寶(如口腔中的微生菌就會通過這樣的途徑被傳到寶寶身上),導致寶寶生病。

各種撓癢逗寶寶笑

寶寶還小沒有自主意識,如果笑的時間過長,有可能導致寶寶缺氧,嚴重的甚至窒息。另外,在吃東西時逗寶寶笑,還很容易導致食物直接嗆入食管,非常危險。

逗弄寶寶敏感部位

很多男寶寶都碰到過這樣的“熊親戚”,被非父母的大人逗著摸“小雞雞”。這種行為屬於不良的性教育,而且很容易造成孩子外生殖器的傷害以及泌尿系的感染。寶寶的生殖器是他的隱私,雖然寶寶還小但是在人格上是與我們平等的,因此,“媽寶幫幫幫”提醒,寶爸寶媽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嚴防“熊親戚”的類似行為。

如何應對

直接了當說出來

熊親戚熊親戚
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比如餵酒、吃東西時逗寶寶等,寶媽可以直接說出來,“寶寶不能碰酒,危害多大啊,該餵奶了看他餓不餓。”,“吃東西時逗寶寶太危險,等吃完再一起玩吧。”

委婉拒絕

有些話不好直說那委婉的拒絕,比如“哎喲,這樣子跟寶寶玩,他可能會累了呢!要不我們做遊戲吧……(推薦一個危險係數低的小遊戲)”,還可以用寶寶的口吻替他拒絕“謝謝爺爺奶奶,我還小不能吃瓜子,長大了再陪你們吃”。

提前做好防範措施

有些行為如逗弄寶寶敏感部位,完全可以提前避免,不給寶寶穿開襠褲就能減少很多麻煩。

第一時間保護寶寶

當“熊親戚”把寶寶逗哭時,要第一時間保護孩子,而不要和別人一起看熱鬧。平和地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一方面讓孩子了解大家沒有惡意;一方面也說給親友聽。必要的時候可以帶孩子暫時離開一會,照顧孩子的情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