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繼寧

熊繼寧

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研究院教授,中國政法大學系統法學與系統科學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政法大學太極文化與太極拳協會會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熊繼寧 男,1954年生於湖北十堰,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理事、 法治/法制系統工程專業學組負責人、中國交通運輸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法制/法治系統工程專業學組負責人、北京系統工程學會法制/法治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經濟科技法律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會員。

涉及領域

研究領域

系統法學(法制系統工程)、法理學、法社會學、法哲學與法社會學、比較法學、民商法和經濟法學、港澳台法制研究、WTO與中國經濟法制建設

主講課程

系統法學導論、系統科學方法入門、法理學專題、企業法、公司法、破產法、民法學、港澳台法制概論

承擔科研項目

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框架(全國人大、國家體改委項目)參與

2. 公司法(草案)、破產法(草案)、獨資企業法(草案)、合夥企業法(草案)、中國人民銀行法(草案)、商業銀行法(草案)、證券法(草案)、刑法(草案),參與起草協調

3. 國有資產法(草案)、經紀人法(草案)、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草案)、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草案),擔任起草小組成員或起草小組負責人

4. 交通運輸綜合體制改革研究(國家計委)參與

5. 澳門公務員制度研究(國務院港澳辦、澳門特區政府項目分課

題)主持

6. 澳門商法典研究(國務院港澳辦、澳門特區政府項目分課題)主持

7. 系統法學導論(中國政法大學項目)主持

8. 關於建立綜合集成立法決策支持系統的構想(全國人大常委會項目分課題)主持

9. 中國司法體制基礎理論研究(國家教委項目)參與

主要學術經歷

1975年畢業於湖北省水電學校;

1983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並獲法學學士學位;

1986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並獲法學碩士學位;

1986年在華中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進修“灰色系統理論”;

1987年在北京航空學院管理學院進修“系統動力學”;

2000-2003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經濟法專業博士生;

獲獎情況

1987年中國政法大學校慶科學論文討論會“優秀論文獎”

1991年獲1991年“北京市高等學校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

2001年獲中國政法大學校慶教師優秀論文獎

主要學術活動及對外交流情況:

1984年5月22日組織召開我校首屆《法制系統科學學術討論會》(北京),提交論文《試論系統科學方法在法學研究中的套用》,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84年,第4期);

1985年發起並參與組織召開全國首屆法制系統科學學術討論會:《法制建設與法學研究現代化》(北京),提交論文《新的探索——系統法學派的崛起》,載《政法論壇》1985年第3期;

1987年參加中國法學會法理學年會並當選為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

1987年9月參加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年會:《發展戰略與系統工程》提交論文《司法案件增長及司法人員需求預測》,載《發展戰略與系統》1987年9月;

1988年組織召開全國第二屆法制系統科學學術研討會:《體制改革與法制系統工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法制系統專業學組,北京系統工程學會法制系統專業委員會)(北京);發表《體制改革與法制系統工程》(上)(下),《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89年第1期、第2期;

1990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 “世界面臨的災變及其對策”高級研討班,發表《“世界面臨的災變及其對策”高級研討班概述》(合著),載《哲學動態》1990年第2期;

1992年組織並召開《法學發展研討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法制系統專業學組,北京系統工程學會法制系統專業委員會,中國法學會研究部學術組織處)(北京);發表《法學發展研討會綜述》,《法學研究動態》1992年第3期;

1992年參加中國法學會法理學會年會;

1992年隨中國法學會代表團赴澳門考察澳門經濟社會和法律制度;

1993年參與組織召開《紀念憲法頒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全國人大法工委、中國法學會)(北京);發表《紀念憲法頒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綜述》,《法學研究動態》1993年第2期;《中國法學》1993年第1期;

1994年參與組織召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國際研討會》(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西安),發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國際研討會述要》,《中國法學》1994年第2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國際研討會綜述》(1、2、3),《法制日報》1994年5月;

1993年參加中國法學會法理學會年會;

1993年隨國家體改委代表團赴法國、義大利考察公司和證券制度,提交考察報告《法國、義大利考察公司和證券制度考察報告》,發表《法國證券管理與證券法》,《外國法學譯評》1994年第2期;

1994年隨中國法學會代表團赴香港考察公務員制度;

1995年隨國家體改委代表團赴新加坡、泰國考察公司制度,提交考察報告《新加坡、泰國公司法律制度考察報告》;載國家體改委:《國外經濟體制研究》,1995年;

1996年隨全國人大財經委代表團赴法國考察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並參加《96中法國有資產管理研討會》(法國里昂),參與編輯《中法政要與企業家論國有企業管理與市場經濟》,經濟科學出版社1997年九月;

2000年10月參加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湖北宜昌),提交論文《Wiener 關於法律控制的通訊理論》,載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research. Edit by Jifa Gu.Research Information Led. 2000;

2001年4月組織並召開《法治系統工程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法制系統專業學組,北京系統工程學會法制系統專業委員會) (北京),本人大會報告題目:《系統法學的目標實現、面臨的挑戰及發展機遇》,見孫東亞,唐素林:《法治/法制系統工程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綜述》,載《政法論壇》2001年第3期;

2001年6月隨中國政法大學代表團赴澳門參加澳門法學會成立大會暨《澳門論學》發行儀式,本人報告題目:《澳門商法典的控制目標》;

2001年7月參加《經濟法學研討會及海峽兩岸經濟法學術交流會》(北京),提交論文《經濟法調控原理——從控制論角度對經濟法的初步解讀》,載《海峽兩岸經濟法學討論會論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001年12月參加《 錢學森科學貢獻暨學術思想研討會》(北京);

2002年5月參加《法治與法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北京),提交論文:《關於加強系統法學教學的構想》,載大會論文集。

2002年7月參加《經濟法學研討會暨海峽兩岸經濟法學術交流會》(北京);

2002年7月參加《 “入世”與中國改革與發展理論研討會》(國務院體改辦國際合作中心),提交論文《WTO與中國經濟法》;

2002年7月參加北京大學現代科學與哲學研究中心“社會系統複雜性探索研討會”,本人報告題目:《系統法學在中國》和《法制系複雜性探索》

2002年8月《國際系統科學學會第46屆年會》(上海);分會場本人報告題目:《羅伯特.維納法律控制理論及其悖論》;

2002年8月《第3屆國際知識與系統科學研討會/第2屆國際綜合集成與複雜系統研討會》(上海);

2002年9月參加《證券投資基金法國際研討會》(全國人大財經委)(湖北十堰);

2002年9月參加《首都現代化與全國知識經濟發展基地建設學術研討會》(北京技術經濟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北京系統工程學會、北京科學學研究會、北京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北京市科協)(北京),提交論文《風險投資基金立法初探》,在會議論文集;

2002年11月參加《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暨學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第6屆理事會會議》(湖北宜昌),提交論文《基於網路的綜合集成法律研討廳體系》,載《西部開發與系統工程》,海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002年11月參加《 英特爾投資戰略研討會》(國家科技部、英特爾公司)(北京)。

2011年10月17-18日組織召開全國第三屆法治/法制系統工程理論研討會:《經濟-科技-社會-環境-法律協同發展》(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北京系統工程學會、中國政法大學系統法學與系統科學和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外語語種: 英語

主要著述

《法制系統科學研究》(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系統科學論著選》(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組織與環境的互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法律環境的考察與分析》(專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0年版;

《社會變革與結構性缺陷——經濟體制改革中的法律調節機制》(專著),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香港公務員制度研究》(合著),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版;

《系統哲學引論》(與錢兆華、劉俊生合譯,原著是美國的歐文.拉茲洛),商務印書館, 1998年版;

《差異、變化與耦合—香港、澳門公務員系統與國家公務員系統比較分析》(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系統法學導論》,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主要論文:

《立法平等論質疑》,《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84年第1期;

《試論系統科學方法在法學研究中的套用》,《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84年,第4期;

《社會控制系統中的法律機制初探》, 《北京輕工業學院學報》(系統科學的方法論及其套用的專輯),1985年,第2期;

《新的探索——系統法學派的崛起》,《政法論壇》1985年,第3期;

《法學理論的危機與方法的變革》,《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方法論專輯>,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1986年,第12期 ;

《經濟體制改革中的法律調節》《中國發展與改革》1987年,第6期;

《司法案件增長及司法人員需求預測》,《發展戰略與系統》1987年9月;

《舊的穩態結構向新的穩態結構轉變》,《世界經濟導報》1988年1月;

《企業的法律認知結構》,《走向未來》1988年第2期;

《司法系統承受能力的發展態勢分析》,《走向未來》1988年第9期;

《體制改革與法制系統工程(上)》,《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89年第1期;

《體制改革與法制系統工程(下)》,《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89年第2期;

《系統法學:法學研究和法制研究的新視野》,《未定稿》<中國社會科學>1989年第3期;

《企業感知的法律環境及其相應的行為模式》,《政法論壇》1989年第3期;

《對企業法律環境的實證分析》,《中國發展與改革》1989年第7期;

《“世界面臨的災變及其對策”高級研討班概述》,《哲學動態》1990年第2期;

《組織構造中的契約法律虛化(上)》,《政法論壇》1991年第6期;

《組織構造中的契約法律虛化(下)》,《政法論壇》1991年第7期;

《法學發展研討會綜述》,《法學研究動態》(中國法學會研究部)1992年第3期;

《論新舊體制轉換中的社會失穩 》,《法制日報》1992年5月11日;

《論改革開放的有序進行及社會失穩控制》,《法制日報》1992年5月14日;

《紀念憲法頒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綜述》,《中國法學》1993年1月;

《紀念憲法頒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綜述》,《法學研究動態》(中國法學會研究部)1993年第2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國際研討會述要》,《中國法學》1994年第2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國際研討會綜述》(1、2、3),《法制日報》1994年5月;

《法國證券管理與證券法》,《外國法學譯評》1994年第2期;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兩條法學思路》,《中國改革報》1994年7月8日;

《股票溢價發行辦法必須儘快出台》,《金融時報》1994年7月12日;

《法國利用“金股權”控制企業》,《中國改革報》1994年7月15日);

《從企業法到公司法》,《金融時報》1994年8月2日;

《端正對“法人財產權”的認識》,《中國改革報》1994年11月25日;

《法人財產權與制度創新》,《中國改革報》1994年11月25日;

《1994年經濟立法述評》,《中國改革報》1995年2月7日);

《走出企業“法人財產權”的誤區》,《中華工商報》1995年2月9日);

《需改革的不僅僅是企業──〈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與政企改革思路評析》,《中國改革報》1995年8月29日;

《關於企業法人財產權的探討》;國有資產法的起草工作組編:《國有資產立法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

《異出而同名──中國與香港地區公務員制度比較研究》,《經濟管理文摘》1997年第12期;

《跨世紀的變化與耦合》,《政法論壇》,1999年第6期;

《Wiener 關於法律控制的通訊理論》,載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research. Edit by Jifa Gu. Research Information Led. 2000;

《(美)波斯納<法理學問題>》;載郭成偉主編:《中外法學名著指要》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11月;

《系統法學在中國》,《政法論壇》,2000年12月;

《澳門商法典中控制機制設計初探》,載《澳門論學》,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版;

《法律控制技術與社會正義的衝突——羅伯特?維納的法律控制理論及其悖論》,《中國法學》,2001年第5期;

《經濟法調控原理——從控制論角度對經濟法的初步解讀》,載《海峽兩岸經濟法學討論會論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

《WTO與生成中的中國經濟法》,載《經濟法論叢》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5月版;

《台灣地區公務員系統——轉型期之前的探索》,《比較法研究》,2002年第3期;

《基於網路的綜合集成法律研討廳體系》,載《西部開發與系統工程》,海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系統法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熊繼寧 法學專著(同名著者未經篩選)·系統法學導論/熊繼寧 ,2006-3-1版

·差異變化與耦合(薊門法苑)/熊繼寧 ,1999-5-1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