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鎔

熊大鎔,出生於1887年,福建武平縣高梧鄉熊屋村人,國小校長。

人物簡介

熊大鎔(1887-1949.10),字鑄良,福建武平縣高梧鄉熊屋村人。民國2年(1913年),與李雲初、謝可玖、袁若人等在城南門外謝家祠成立共和實進會,籌辦自治學堂,大鎔被推為堂長,並被提任為兩等國小校任校長。民國12年,與林紱庭、王紹菖、李藥園等創辦武平縣立初級中學,大鎔擔任首任校長。民國14年在該校設蠶業班,開武平職業教育之先河。民國17年,出任縣教育局長。民國24年受聘回武平縣立國中復任校長。民國35年,被省教育廳派回縣內擔任督學。

生平事跡

熊大鎔,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出生於武平縣高梧鄉熊屋村。幼年家境貧寒,靠伯父資助入私塾讀書。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福建優級師範數學選科。畢業後,任武平官立兩等國小堂教員。
民國2年(1913年),與李雲初、謝可玖、袁若人等在城南門外謝家祠成立共和實進會,籌辦自治學堂,大鎔被推為堂長,並被提任為兩等國小校任校長。民國5年,任上杭中學教員。
民國11年,任武平私立唯一中學教員。民國12年,與林紱庭、王紹菖、李藥園等創辦武平縣立初級中學,大鎔擔任首任校長。民國14年在該校設蠶業班,開武平職業教育之先河。
民國17年,出任縣教育局長,不滿一年他辭職從教。先後任江西尋烏縣澄江普化中學、廈門××中學教員。民國24年受聘回武平縣立國中復任校長。抗日戰爭期間,大鎔家境日趨貧困,4個子女嗷嗷待哺,基本生活無法保障,以致心勞力拙,聲音嘶啞,終生不愈,師生惋嘆不已。
民國31年,學校呼籲全校師生為大鎔捐助救濟金,所得捐款可維持他全家5~6年的生活費用。大鎔將全部捐款存入銀行。豈料貨幣貶值,不及二年,所得捐款僅可購買2石大米。民國33年大鎔感到自己聲音嘶啞,怕影響教學,貽誤學生,遂辭去教職。
民國35年在年屆花甲之時他前往福州參加教育行政特種考試,因成績優異,被省教育廳派回縣內擔任督學。
熊大鎔知識廣博,在36年的教學生涯中,擔任過數學、物理、化學、國文、英文等科的教學,尤以數學、物理、化學見長。抗日戰爭期間,學校經費拮据,設備簡陋,為了教好物理、化學課,他自製掛圖、教具,自己釀造酒精。街上買不到鉛筆,他用山上厘竹自製竹筆送給學生用。大鎔畢生儉樸,恬淡自持,教學認真,誨人不倦。
民國38年10月,病逝於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