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石成米

第二天,小和尚打坐時,“米”又從石縫中流出來了。 這回,小和尚可不敢再說話了,不一會兒,米和昨天一樣,又是一大鍋。 http://www.bjfsh.gov.cn

聖蓮山原來叫蓮花山,站在山頂往四外看,周圍的山峰好象張開的蓮瓣,層層疊疊地圍攏在它的周圍,難怪有人說,蓮花山是百花山的花芯。俗話說,山有靈秀,事也出奇。蓮花山的南廟有個聖米石塘,多少年來流傳著一個“煮石成米”的故事。
老人們說,在史家營鄉曹家房村北觀音山的山坡下,有個瑞雲寺,寺里住著一老一小兩個和尚,他們經常到寺外十多里地的一個山洞裡打坐。據說,當年初祖達摩住在少林寺時,就是在嵩山的一個山洞裡面壁十年,整天不說一句話。用咱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面壁養性!一天,小和尚飢腸轆轆正在打坐,忽聽頭上的石壁有細微的聲音,抬頭尋找了半天也沒找到聲音是從哪出來的。就在他疑惑不解時,只見一粒大米“叭”地掉在腳下,“大米!”小和尚叫了一聲。老和尚以為徒弟坐禪發瘋了,用手一指說:“一心坐禪,不要心存妄念。”小和尚不敢說話了,只得低頭不語,可誰知道,頭上的“大米”越來越多,不一會兒,能裝滿一鍋了。小和尚偷偷把“米”往嘴裡放一粒,還真沒有餓的感覺了。打坐完畢,小和尚捧起一把“米”,走到老和尚跟前說:“師傅,你看這‘大米’多白,要是能吃就不用咱們老下山化緣了。”說完又指著洞壁說:“是那兒的石縫裡流出來的。”老和尚走到小和尚打坐的地方,上下左右找了半天,也沒發現有“米”流出來。心裡說,這個小徒弟,肯定是說謊,便大聲教誨說:“以後要虔心面壁,不可用這些石頭來戲弄為師。”
第二天,小和尚打坐時,“米”又從石縫中流出來了。這回,小和尚可不敢再說話了,不一會兒,米和昨天一樣,又是一大鍋。小和尚怕師傅說他,就把米悄悄地散在了石縫裡。十幾天過去了,石縫被填滿了。這下,小和尚可愁壞了。怎么辦?因為這幾天老和尚下山化緣去了,過兩天回來看見這些“米”,我有口也說不清啊。想到這,他找來一根乾樹技,在洞壁上捅起來,上上下下捅了半天,還是沒找到“米”是從哪流出來的。又過了三天,眼看老和尚留下的乾糧快吃完了,天又下起了大雪,小和尚坐在山洞裡,凍得直哆嗦,好不容易等到中午,才見老和尚笑呵呵地回來了。
一見小和尚臉凍得發紫,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就說:“你不是有‘米’嗎?沒做點飯吃?”小和尚說:“師傅,我這兩天連凍帶餓,心慌得很,您快給我點吃的吧!”老和尚說:“你以為化緣那么容易呀。”說著,從口袋裡掏出一塊乾餅子扔了過去。小和尚三下五去二幾口就吃完了。老和尚說:“按咱們許的願,你還得在這兒面壁十天。這點乾糧是你的口糧,對付幾天再說吧!”說完,老和尚扔過糧口袋,起身就要下山。小和尚一把拉住老和尚的衣角,說什麼也要跟著下山。老和尚說:“寺里的糧食也不多了,你就在這兒做功課吧!”“那我餓了怎么辦?”“煮石做飯,你看這有塊大石頭,上邊有坑,你用石片刮刮,不正好當鍋嗎?”小和尚笑著說。“這大雪天,我也沒柴燒哇。”老和尚用手指著小和尚的腿說:“你看,這不就是兩根柴火嗎?”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看著老和尚下山的背影,小和尚沒主意了,他不知道師傅這些日子對他為什麼這么不好,可是生氣有什麼用,還是打坐吧。洞外邊的風雪颳得“嗷嗷”直響,雪粒子抽打著小和尚的脖子,渾身僵硬起來,小和尚的身子快被凍僵了。
小和尚想:再這樣面壁下去,餓不死也得凍死。怎么辦?有了。小和尚來了精神,他把那塊有坑的大石頭搬了過來,用手一摸,就掉一層石頭,三摸兩摳,竟然成了一個大鍋。用石塊支好,又把石米放進鍋里,在洞外捧了幾把雪,用火鐮把艾蒿引著,一邊用嘴吹,一邊把自己的兩隻腳往鍋下一伸。開始,兩腿間直冒煙,他覺得腿肚子痒痒的。一會兒,火從兩腿中間著了起來,這時,他又覺得渾身上下暖和多了。燒了半個時辰,鍋里冒出了米粥的香味兒,小和尚自己也傻了。把腳抽出來一看,只是薰黑了,皮肉一點都沒壞,小和尚美美地吃了一頓熱飯。從這以後,他天天煮石成米做飯吃。
第十天的上午,大雪停了。滿山上下一片白,老和尚遠遠地看見石洞裡又冒出了煙兒,心裡直納悶,這小子不餓死,也該凍死了,怎么,他還會做飯吃。老和尚趕到洞口一看,小和尚剛把飯做好。還高興地說:“師傅,快趁熱吃飯吧!”老和尚問清了事情的原由,心裡一陣高興,他曾對佛許下大願,說自己一定面壁十年,弘揚佛法。這次該不會真的感動了佛祖,才賜予石米吧。他說:“這都是我佛慈悲,你師傅我道行所致。往後,咱們寺的僧人,就都到這兒吃飯吧。只要有一個吃不飽,我就找你算帳。”
原來,老和尚因為寺里糧食不多,又因為他提出的問題總是難不倒小和尚,便想辦法整治他。想把他凍死,沒想到他竟“煮石成米”,這難道是天意!不行,我必須想辦法把他治死。從這以後,老和尚就打定了主意,非治死小和尚不可。
這個小和尚就是摩訶老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