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

煤炭行業

煤炭行業,顧名思義,是以開採煤炭資源為主的一個產業。它是國家能源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基本信息

行業簡介

煤炭行業 煤炭行業

煤炭行業是指從事煤田地質勘探、設計、基本建設、生產、設備製造、採購銷售以及其他與煤炭相關的科研、教育、檢測鑑定等活動的企事業單位的統稱。

中國煤炭資源豐富,主要分布於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河南貴州雲南四川等一些發達省份。

2007年度中國已經查證的煤炭儲量達到7241.16億噸,其中生產和在建已占用儲量為1868.22億噸,尚未利用儲量達4538.96億噸。
2007年1-12月中國煤炭開採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916,447,50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8.06%。

2008年1-11月中國煤炭開採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282,094,591,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5.96%。

“十一五”期間是煤炭行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最佳時期。煤炭是中國的基礎能源,在一次能源構成中占70%左右。“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進一步確立了“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基本方略,為中國煤炭行業的興旺發展奠定了基礎。“十一五”期間需要新建煤礦規模3億噸左右,其中投產2億噸,轉結“十二五”1億噸。中國煤炭工業將繼續保持旺盛的發展趨勢,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中國煤炭行業的發展前景都將非常廣闊。

發展現狀

煤炭行業 煤炭行業

我國煤炭資源總量5.9萬億噸,占一次能源資源總量的94%,而石油天然氣資源僅占6%,且石油、天然氣增產難度大,對外依存度高。
自2006年以來,全國煤炭投資累計完成3.6萬億元,累計新增產能近30億噸。其中,“十二五”期間累計投資2.35萬億元,年均投資近5000億元。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煤礦總規模為57億噸,而我國2015年煤炭總消費為37.5億噸,在57億噸的產能規模中,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正常生產及改造的煤礦39億噸,停產煤礦3.08億噸,新建改擴建煤礦14.96億噸,據國家能源局披露,其中約8億噸屬於未經核准的違規項目。
截止2015年底,全國煤炭總規模57億噸,其中,正常生產及改造的煤礦39億噸,停產煤礦3.1億噸,新建改擴建煤礦15億噸,其中約8億噸屬於未經核准的違規項目。
從2001起,煤炭行業的盈利能力如同坐上過山車,隨著行業的景氣度上升,利潤總額從2001年的42億元,跳升至2011年的歷史高點4342億元,增長近10倍,隨後隨著行業產能過剩的影響,利潤總額大幅下滑,2015年僅為441億元,只相當於2004和2005年水平;銷售淨利率與利潤總額走勢相似,2010-2011年維持在14%的高盈利水平,隨後大幅下滑,2015年僅為1.8%,跌幅為達87%,且不如2001年行情啟動前的水平,預計盈利能力表現會更為慘澹。
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5年12月末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從業人員442.4萬人,該人數較2011年年底高峰時期531.14萬人精簡了88.74萬人(降幅16.71%)。截止2015年底,全國煤礦數量1.08萬處,其中,年產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礦1050處,比2010年增加400處,產量比重由58%提高到68%;年產30萬噸以下的小型煤礦7000多處,比2010年減少了4000多處,產量比重由21.6%下降到10%左右。
大型現代化煤礦比重不斷提高,全國煤炭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大基地建設穩步推進。14個大型基地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2.3%左右,比2010年提高4.3個百分點。產量超過億噸的煤炭省區8個,產量比重84.1%,提高了8個百分點。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煤炭產業集中度提高。前4家煤炭企業產量8.68億噸,占全國的23.6%,比2010年提高1.6個百分點;前8家企業產量13.1億噸,占全國35.5%,增加了5.4個百分點。神華、同煤、山東能源、陝煤化、中煤、兗礦、山西焦煤、冀中能源、河南能源等9家企業產量超億噸,比2010年增加4家,產量14.1億噸,占全國的38.2%,提高了13個百分點。煤炭市場“黃金十年”吸引了大量其他行業資本進入該領域投資,甚至一些與煤炭毫不相干的行業如房地產等都到煤炭行業淘金,大有“全民齊挖煤”之勢。據相關數據,2006年以來,我國煤炭採選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達3.3萬億元,按照800元投資一噸的產能,2.3萬億投資就有了40億噸產能,加上目前全國在建煤礦在10億噸以上,還有部分違規建設煤礦的產能,即使考慮今後一個時期,淘汰一批落後產能,全國煤炭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已經十分突出。可以說,投資過熱是導致這一輪煤炭市場深度調整的根本性原因。1994-2015年這20多年來,我國的GDP增速由1994年的13.1%下滑至1999年的7.6%,之後二次騰飛至2007年的14.2%,2015年再度回落至6.9%,這也是20多年來年度GDP的最低增速。單位GDP能耗方面則幾乎一直呈下降趨勢,由1994年1.39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2015年的0.662噸標準煤/萬元,累計降幅達到50%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也幾乎一直呈現下降趨勢,由1994年的占比75%下降到2015年的64%,累計下降了超過10個百分點。可見,GDP增長是支撐煤炭需求量增長的最主要因素。
2015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4.0%,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7.9%。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煤炭在中國的份額將從目前的超過60%降至未來的50%以下。日前,在建言“十三五”——中國煤控規劃研究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煤控項目組發布了《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規劃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煤炭消費總量的目標應約束在27.2億噸標煤,即38億噸實物量以內,總能耗控制在47.4億噸標煤。要達到上述煤炭控制目標,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將降低至57.4%,較2014年下降8.2%。“十三五”期間煤炭消費被砍已成定局。《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畫(2014-2020年)》確立了我國到2020年的戰略方針與目標: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假設2016-2020年我國GDP同比增速將維持7%的水平,單位GDP能耗每年下降6%,至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下降至56.5%,那么至到2020年,我們預計我國的年均煤炭需求增速將降至-1.59%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中國煤礦總產能達到56.47億噸。其中,生產礦井產能39.23億噸,改擴建礦井產能7.4億噸,新建礦井產能9.16億噸,許可證註銷礦井產能0.68億噸。從產能分布來看,中國煤炭產能27%分布在山西,數量高達15.3億噸(包括山西省公告的13座未核准建設煤礦計7400萬噸/年產能),其中生產礦井產能10.4億噸,新建和改擴建礦井產能4.88億噸;其次為內蒙古,該區產能11.7億噸,占全國總產能的21%,其中,生產礦井產能8.1億噸,新建和改擴建產能5.6億噸;排名第三的陝西省,產能共6.7億噸,其中在產產能4億噸,新建和改擴建礦井產能2.6億噸。

行業特徵

煤炭行業 煤炭行業
作為當今世界上第一產煤大國與第一消費量大國,我國煤炭行業現階段呈現以下一些特徵:
1、煤炭資源分布不均衡
在煤炭市場調查報告資源儲量中,晉陝蒙寧占67%;新甘青、雲貴川渝占20%;其他地區僅占13%。與國外主要採煤國家相比,我國煤炭資源開採條件屬中等偏下水平,可供露天礦開採的資源極少,除晉陝蒙寧和新疆等省區部分煤田開採條件較好外,其他煤田開採條件較複雜。
2、煤炭生產和消費分布不均衡
我國煤炭消費和煤炭生產地區分布呈不對稱格局,煤炭消費地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南部沿海地,形成了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格局。晉陝蒙地區占據了全國絕大多數比例的煤炭生產,而華東地區作為煤炭銷售主力地區,煤炭資源儲量只有全國的5%,處於極度缺煤狀態。
3、整體技術水平較低
我國煤炭工業通過多年技術改造,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煤炭企業,這些企業基本上實現了採煤綜采化、掘進綜掘化、運輸機械化、監測監控自動化、管理手段現代化。年產400~600萬噸煤炭的綜采技術裝備實現了國產化。2005年,國有重點煤礦採煤機械化程度達到82.7%,一批煤炭企業的生產和安全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是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煤炭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較低,特別是中小型煤炭企業,小型礦井生產技術裝備水平極低;鄉鎮煤礦生產工藝落後,浪費資源現象嚴重。
4、市場集中度過低,無序競爭嚴重
雖然大基地、大集團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煤炭企業集中度過低,無序競爭依然存。根據安監總局的統計數據,2006年我國最大的10家煤炭生產企業的產量總和約占當年國內煤炭總產量的25.6%。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1家大型私營煤炭公司煤炭年產量在2億噸以上,約占美國煤炭總產量的18%左右;俄羅斯1家大公司產煤2.50億噸,占全國95%;印度1家大公司產煤2.40億噸,占全國77%。
我國煤炭企業集中度過低,形成了煤炭產業的無序競爭。一方面不能形成很好的規模效益,另一方面也造成資源浪費。從而影響煤炭市場正常秩序和本行業穩定發展。
5、呈現明顯的周期性和季節性
煤炭行業的景氣度與下遊行業的景氣度密切相關,我國電力、冶金、化工和建材四個行業主要耗煤產業的周期性發展導致煤炭消費呈現明顯的周期性變化。作為燃料,煤炭行業受季節變化的影響比較大,冬季處於相對銷售旺季。
6、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
進入煤炭行業的主要壁壘是煤炭資源的限制。我國煤炭資源由我國國土資源部門進行統一管理,企業進行煤炭生產和經營需要取得國家相關部門的採礦權證、生產許可證和煤炭經營許可證。另外,近幾年國家正在對煤炭行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煤炭企業的規模、生產工藝、環保、安全等各項指標提出了行業政策,進一步提高了行業壁壘,增加了進入煤炭行業的障礙。

發展趨勢

1、主要耗煤行業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拉動煤炭需求強勁增長。

2007年前三個季度,主要耗煤行業火電、焦炭、粗鋼、水泥行業的累計產量同比增幅分別為16.7%、19.4%、17.6%、15%,都遠遠大於同期原煤產量11%的增長率。隨著電力新投裝機容量進入高峰期,建築施工逐步進入高潮,水泥及其它建材產品產量和鋼鐵產量都將較快增長,煤炭總需求高增長勢頭將得以延續。預計未來幾年煤炭需求的增長將繼續快於煤炭有效供給的增長。
中國去年增加了1.02億千瓦發電能力,相當於英國全年的耗電量。中國以每周一個的速度建立煤電站,同時關閉上千個小煤窯。已經關閉了2811個小型煤礦,而且這一趨勢還在繼續,因此中國的煤炭供需將更加緊張,部分企業也在不斷增加自己的煤炭儲量。中國最大的電力集團華能集團,計畫購買華北地區的煤礦股份以確保其燃料供給,其計畫

煤炭行業 煤炭行業

在華北地區鎖定3000萬噸煤的供應。中國神華除了國內的礦產購置外,計畫在印尼和澳大利亞購買煤礦資產。

2、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顯著放慢。

自2002年到2005年,煤炭產業投資年均增長50%。2006年煤炭採選業投資完成額1479億元,增長27.2%。迅猛增長的投資使煤炭產能持續大幅增加,2002年至2006年,新投產產能約為6.66億噸左右。據不完全調查統計,目前包括新建、改擴建、技術改造和資源整合在內的全國煤礦在建規模高達11億噸左右。為了避免出現煤炭供需失衡,防止煤炭經濟大起大落,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下發了《加快煤炭行業結構調整,應對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等檔案,在全國範圍內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規劃的煤炭在建項目進行清理檢查,堅決停止違規和規避審核的建設項目,以遏制行業低水平重複建設。隨著國家加大巨觀調控力度,清理煤礦在建項目,控制新開工煤礦項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資的過快增長。2007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煤炭開採及洗選業固定資產投資1103.1億元,同比增長24.9%,相比去年同期增幅和全年增幅,均有較大回落。預計未來幾年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保持平穩,或小幅下降的趨勢。

3、煤炭的進出口需求,從淨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

從2004年7月開始,我國煤炭出口須獲得政府配額,只有具有煤炭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才能申請並取得煤炭出口配額。目前全國只有四家企業具有煤炭出口經營權。由於進出口關稅的調整、人民幣升值及我國煤炭需求快速增長的影響,預計中國動力煤進口量將進一步增長。亞太市場主要動力煤進口國家及地區為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近年來,亞太地區的煤炭供應能力保持小幅增長勢頭,但由於此地區煤炭需求增長較快,總的來看,亞太市場動力煤供應有所增加但繼續偏緊,特別是高熱值煤供應緊張比較明顯。
2007年10月全國出口煤炭525萬噸,比上年同期上升18.8%。在今年前10個月中,僅有7月和10月的單月煤炭出口量同比上升,其中7月當月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2%。海關數據還顯示,中國1-10月累計出口煤炭4326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7.6%。截至今年9月,中國已經連續三個月實現單月煤炭淨出口。今年1-9月,中國累計淨進口煤炭60萬噸。
到2010年,中國煤炭的純進口量將達到1.5至2.3億噸,大大高於以前預測的7000萬噸。中國煤炭進口額逐漸加大。在1990年中國煤炭進口只有200萬噸,2000年的時候有212萬噸,但在2006年,中國煤炭進口達到3500萬噸,2007年估計達到5000萬噸,主要進口到廣東和福建省。
煤炭的庫存處於合理狀態。中電聯數據表明,截至2007年9月底,直供電網電廠煤炭庫存2651萬噸,比年初增加241萬噸、增長9.3%;主要中轉港口煤炭庫存1475萬噸,比年初增加437萬噸、增長42%。據安監總局數據,全國煤礦庫存3270萬噸,比年初減少882萬噸、下降21.2%;全社會煤炭庫存1.48億噸,比年初增加359萬噸、增長2.5%。我們認為目前煤炭的庫存尚處於合理的狀態。
近年來我國煤炭供需缺口呈現擴大的趨勢。預計未來較長時間裡,煤炭呈現大體供需平衡、輕微的供不應求局面,同時局部地區、部分煤種、個別時段出現供應偏緊的情況難以避免。

4、運輸:瓶頸長期存在。

中國煤炭運輸呈現“西煤東運”和“北煤南運”的格局。煤炭資源和需求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使煤炭運輸成為制約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雖然我國政府在增加鐵路運力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並將對國有鐵路系統進行進一步擴能,但目前仍不能完全滿足煤炭運輸的需要,運力短缺的局面在近期內仍然難以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因而,使得擁有穩定而充足的運輸能力的煤炭公司具備了重要的競爭優勢。

5、煤炭的價格:上升趨勢顯著。

在國內2007年年初的煤炭產運需銜接會上,非電煤價格平均上漲10-30元/噸,上漲幅度達到3-5%,電煤價格平均上漲30元/噸,上漲幅度高達8%。受“一金兩費”預期,山西省煤炭契約價格上漲最大,平均高達40元/噸。一季度,原中央財政煤炭企業商品煤平均售價318.57元/噸,同比上漲15.99元、增長5.3%;供發電用煤平均售價230.05元/噸,同比上漲13.29元/噸、增長6.1%。從不同煤炭品種來看,一季度動力煤、煉焦煤、化肥用煤和焦炭全國平均出廠價格比去年四季度分別上漲4.64%、5.52%、6.63%和1.81%。5月下旬之後,無論是山西煤炭坑口價格,還是中轉地秦皇島煤炭價格,均出現了一波反彈行情,主要品種每噸5元的上漲幅度。5月30日中日煤炭價格談判結果顯示,我國煤炭出口價格大幅上升。其中,動力煤離岸價格為67-67.5美元/噸;冶金煤契約價在103-106美元/噸之間,與日本商定的動力煤長期協定出口價為每噸上升了14.03-14.53美元/噸,上漲幅度近30%。
2007年10月份以來,煤炭漲價的趨勢再次明確顯現,不僅是焦煤,動力煤價格也節節攀升。據太原煤炭交易市場提供的數據顯示,隨著煤炭消費高峰的到來,煤炭出礦價格、重點集散地以及主要消費地區的煤炭交易價格上漲明顯,大同地區優質動力煤價格又上漲了15元/噸,達到了295元/噸;在上海及寧波港發熱量為5500大卡/千克優質動力煤的提貨價格比前月上漲達20元左右,達到了580至590元/噸,而在煤炭交易更加活躍的廣州地區,該煤種價格更達到了610至620元/噸的歷史高位。本次多品種煤炭的價格上漲,除了受小煤窯關閉、煤炭限產因素影響外,煤炭生產成本增加、季節因素以及市場追漲心態,都導致了煤價的繼續攀升。
由於用煤行業的快速發展導致的煤炭需求大幅增長,而國家關停中小煤礦,限制煤礦產能快速擴張,以致煤炭供給增速的放慢;加上鐵路瓶頸因素的長期存在,煤炭價格成本構成機制的理順,導致煤炭企業開採生產成本的上升,形成對煤價的強勁支撐等制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過去幾年裡,我國煤炭的價格呈現明顯的上揚勢頭。從商務部煤炭市場現貨平均價格走勢圖可以看出,我國煤炭現貨平均價格呈現明顯的上升勢頭。因此,可以預計未來較長時間裡,煤炭價格將繼續高位運行。
推動未來煤價進一步上升的剛性因素。決定煤價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有效的供給、需求。未來較長時間裡,煤炭仍然存在全局、或局部的供不應求態勢,市場價格必然上揚。此外還有一些制度性因素推動未來的煤價長期上揚:
(1)煤炭價格成本構成機制的理順,導致煤炭企業開採生產成本的上升,形成對煤價的強勁支撐。2006年11月,財政部等出台的《關於深化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的實施方案》,要求出讓新設煤炭資源探礦權、採礦權,要以招標、拍賣、掛牌等市場競爭方式有償取得。2007年開始,山西省開始徵收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煤礦轉產發展基金、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其中可持續發展基金徵收管理辦法,按煤種徵收標準暫定為動力煤14元/噸、無煙煤18元/噸、焦煤20元/噸。加上資源補償費、探礦權和採礦權價款、安全費用提取、以及“兩津一貼”等,煤炭生產成本將大幅提高。除此之外,2006年9月1日起恢復徵收的煤炭企業未利用塌陷地城鎮土地使用稅、進出口稅率的調整;焦煤的資源稅適用稅額標準從3.20元/噸上調到8元/噸;山西省調整高速公路運價等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加大煤炭生產成本,支撐煤價的進一步上揚。
國家節能政策導向不支持煤價大幅下跌。國家發改委起草的《關於深化價格改革,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意見》(簡稱《意見》)顯示中國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將面臨一場全面調整。在煤炭價格上,新方案的主要思路是完善煤炭成本的構成,在成本中加入礦權取得成本、資源開採成本、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成本、安全生產成本以及資源枯竭後的退出成本。同時,設立礦山環境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徵收辦法是按煤炭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預留,專項用於礦山環境治理和資源枯竭後礦山轉產。
(2)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設立,標誌煤企定價權的上升,政策性成本將因此部分轉移至下游。5月中旬,國務院正式批准建設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該中心的目標是建成年交易額8000億元的大市場,成為世界第三或第四大的交易中心,比肩紐約原油和倫敦原油交易市場。該中心的設立標誌著世界煤炭和焦炭市場將出現“中國價格”,這將增加我國在煤焦等重要能源商品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煤炭行業煤炭行業

6、行業競爭態勢:市場集中度較低。

在我國,除了大型國有煤炭生產企業以外,還有數量眾多的小型企業進行煤炭開採和銷售。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能源緊缺的問題愈加凸現,安全、環保和煤炭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鑒於上述原因,我國政府加快煤炭行業整合的調控力度,促進加快發展大型煤炭基地和大企業集團,堅持整頓關閉小煤礦。國家發改委規劃2007年底前將3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全部關閉。儘管目前我國煤炭產業集中度較低,但未來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必將成為煤炭工業結構的主體,對平衡國內市場供需關係起重要作用。根據安監總局的統計數據,2006年我國最大的10家煤炭生產企業的產量總和為595.0百萬噸,約占當年國內煤炭總產量的25.6%。
煤炭行業競爭的趨勢將由價格競爭轉為資源競爭。近幾年,我國經濟保持高速發展,對煤炭產品的需求逐年遞增,煤炭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情況得到緩和,由價格競爭轉為對資源的競爭。國務院正在大力整合煤炭資源,規劃建設十三個國家級煤炭基地,涉及14個產煤省區,擁有煤炭保有儲量6,908億噸,占全國70%,規劃2010年年產量達到17億噸,屆時我國煤炭企業將形成較為集中的市場態勢,煤炭市場競爭格局將得到根本改變。
煤炭銷售量主要受市場需求、自身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的影響,煤炭企業在煤炭供應的穩定性、供貨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客戶服務、煤炭質量和價格等方面面臨來自於國內其他煤生產商激烈的市場競爭。

7、行業利潤水平:平穩增長。

2001-2006年,煤炭行業在煤價、產銷量大幅上漲的大好形勢下,行業盈利能力呈穩步上升趨勢,實現利潤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其他行業平均水平。2006年,受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的影響,煤炭價格平穩,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677億元,同比增長25.3%,增幅回落53.5個百分點,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幅低5.7個百分點,比電力、冶金、建材等下游耗煤行業增幅分別低18.1、5.3和21.8個百分點。煤炭行業正步入業績平穩增長期。

8、行業監管:範圍廣,要求嚴。

煤炭行業受到政府的監管,這些監管涉及的範圍很廣,包括煤炭相關的投資、勘查、開採、生產、銷售、貿易、運輸和出口等。目前,國家發改委負責擬訂煤炭行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產業政策,調節經濟運行等職能,會同有關部門加快組織實施煤礦大集團、大公司戰略;安全監管總局和煤礦安監局對地方相關煤炭行業管理和煤炭企業安全基礎管理工作的指導。按照“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原則,煤礦安監局履行煤礦安全監察和檢查指導地方政府監管煤礦安全工作的職能。國土資源部負責對煤炭資源勘查、開採的監督管理,對無證非法開採、超層越界開採等亂采濫挖煤炭資源違法行為的查處。另外,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協助政府制定煤炭行業規範和標準,推動和促進煤礦企業加強安全基礎管理。

9、煤炭價格的確定

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轉軌過程中,我國政府逐漸放鬆了對煤炭定價的管制。1993年1月以前,國家煤炭調配計畫內的煤炭價格由政府制訂。此後,我國政府放鬆了對大部分煤炭產品價格的控制,轉而通過制訂國家指導價格的方式繼續控制電煤的價格,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2年。2001年7月,原國家計委宣布,從2002年1月1日起取消對電煤的國家指導價。從2002年起,煤炭產品的價格主要由市場力量決定。
另外,我國近年對煤炭的進出口關稅稅率進行調整,主要包括《關於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關於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暫定稅率的通知》等。2007年上半年,財政部發布了“取消煤炭1%進口關稅、將焦炭及半焦炭出口關稅從5%上調至15%”的公告,自2007年6月1日起生效。

10、國際煤炭行業景氣度上升

煤炭是世界上儲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常規能源,也是最廉價的能源。近年來,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石油及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導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長,價格逐步攀升。國內煤炭需求旺盛。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的高速發展導致了對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費逐年遞增。

煤炭行業 煤炭行業

11、煤炭有效供給不足

國家加大巨觀調控力度,清理煤礦在建項目,控制新開工項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資的過快增長,產能擴張速度受到有效遏制。鐵路運力分布不均衡特點決定了區域性煤炭供求關係失衡長期存在。
煤價呈現長期上升趨勢。未來較長時間裡,煤炭呈現大體供需平衡,局部地區、部分煤種、個別時段出現供應偏緊的局面。預計煤炭價格維持高位運行、小幅上揚的趨勢。煤價成本構成機制的理順,導致煤炭企業開採生產成本的上升;國家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以及節能環保政策促使煤價上漲,煤炭企業定價權的上升以及其他一些制度性因素也推動煤價長期上揚。

煤炭行業面臨大好發展形勢。發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礎地位不可動搖;產業政策有利於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巨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可能;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動力。影響煤炭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很嚴峻;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成本面臨急劇上升壓力等等。煤炭工業發展的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煤炭布局最佳化;煤炭總量得到調控;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的培育等等。
煤炭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煤炭資源整合、資產注入給煤炭上市公司帶來了機遇,國家逐步推行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促使煤炭類上市公司再次升值;在做大做強煤炭主業的同時,選擇向下游非煤產業延伸,將使發展的空間有效擴大。在煤炭行業整合的過程中,煤炭上市公司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其發展空間不斷擴大,業績將大幅提升,投資價值與日俱增。
2014年7月份,煤炭市場整體旺季不旺,價格不斷下跌,華東區域高溫天氣較去年相比大幅減少,社會用電需求減速。在這種大背景下,外來電快速增長對南方尤其華東地區火電及電煤消耗形成擠壓。進入8月份,受神華等煤企提價、大型煤企控制產量以及到港拉煤船舶增多等因素影響,北方港口發運量增加,下水煤炭價格基本保持穩定。今年夏季,華東地區高溫天氣較往年減少,且桑拿天氣也不多,促使社會用電量大幅減速,對華東地區火電及電煤消耗形成擠壓,促使電廠耗煤低位,市場旺季不旺。值得注意的是,8月中旬,高溫過後,南方天氣轉涼,電廠日耗出現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卻出現到達北方港口的拉煤船舶不減,拉煤積極性高漲的現象。預計9月份,煤炭市場將出現供需兩旺現象。
回顧2014年夏季市場需求的變化情況,7月下旬,經歷了短暫高溫,電廠耗煤急劇增加,沿海六大電廠日耗從60萬噸升至70萬噸的高位。就在大家歡呼雀躍,認為市場已經走出低谷之時;8月中旬,隨著南方持續陰雨天氣的出現,民用電下降明顯,沿海六大電廠告別前一階段70萬噸的日耗煤數量,下降到57萬噸左右,降幅較大,令人乍舌。今年夏季,對煤炭市場不利的因素,除了國家推進環保節能、控制霧霾以及經濟轉型發展等原因,促使煤炭需求下降外,水電運行良好,沿海省份外購電增加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溪洛渡-浙西跨區輸電線路投產,加上之前已投產的跨區輸電線路,使四川、雲南等地水電大量輸往華東、華南等地。夏季,三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全部持續滿負荷運行。據介紹,上海外來電比例最高,占65%,浙江外購電占發電量的33%,江蘇外來電占發電的27%。隨著向家壩、溪洛渡水電全面投產,輸送到華東的水電呈現爆發式增長,環比增加了3倍,即使7月底8月初出現持續十多天的高溫天氣,用電的增量卻被外來電大幅增長的水電所消化。
2014年夏季,由於工業用電整體低迷,民用空調拉升作用短暫而且有限,華東外來電增長迅猛;煤電發電量及發電耗煤量增長受到明顯遏制,促使下游需求不旺。沿海電廠方面,以浙能電廠為例,8月中旬,正常情況下耗煤11-13萬噸的浙能電廠,日耗一直保持在9萬噸水平;用電負荷不高的情況下,沿海電力集團紛紛對所轄部分機組進行停機檢修或備用,減少了煤炭消耗;下游需求不振,上游積極發運,造成煤炭市場供大於求嚴重,發煤、卸煤港口和電廠存煤大量積壓,促使北方發煤企業和貿易商輪番降低煤價促銷,煤價不斷下行,甚至低于山西煤企成本線以下水平。可以說,西南水電持續增加抵消了迎峰度夏對動力煤市場的提振作用,削弱了電煤需求,促使市場保持低位運行。
2014年8月上旬,到達北方港口的拉煤船舶數量呈增長態勢,市場趨好。進入8月中旬,市場情況急轉直下,隨著南方天氣轉涼、降雨頻繁,促使火電廠日耗煤數量大幅下降,存煤可用天數進一步上升,似乎前一階段良好的運行態勢就要消失了。但是,下游購煤積極性卻是不減、到港拉煤船舶居高不下。筆者認為,很多電廠庫存下降較快,急需補充庫存,增加拉煤數量,提高庫存,以備戰9月份大秦線檢修和冬儲煤炭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在年底的煤炭銜接會中增強議價權。這也是當前電廠庫存高位,日耗偏低,但採購煤炭的積極性不減的主要原因。9月份,預計沿海煤炭運輸將延續8月份到港船大幅增加的現象,北方港口運輸繁忙,沿海煤炭市場進一步趨好。
為治理霧霾天氣,減輕環境污染,國家有關部門即將出台《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對進口煤質量進行限制,嚴控高硫高灰煤炭進入國內,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進口數量,緩解國內市場供大於求壓力;此外,各級政府還將陸續出台政策,減輕煤企賦稅,提高煤企競爭能力。9月份即將到來,預計南方水電將有所退潮,“西電東送”將緩慢減少。儘管到那時天氣已經轉涼,南方華東、華南地區民用電下降。但是水電減少,沿海地區火電壓力加大,由此帶來的煤炭需求增加量,要遠比夏季民用電負荷提高、增加的煤炭消耗要多一些。也就是說,進入9、10月份,隨著南方水電運行減弱,火電壓力增大,市場將繼續保持趨好態勢,煤炭需求將有所提高,到港拉煤船舶繼續保持高位。這些對煤炭價格的上漲將起到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