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霞觀

沈月光:字和一,住計壽山通元觀。 殿外楹聯:三眼分明觀天地 殿內楹聯:威靈為座無福地

簡介

具體位置

位於浙江省德清縣武康東郊煙霞塢激水壩1號。

歷史和名稱的由來

始建於東周(公元前314—256年),已有2300多年歷史。初名崇福宮,由沈羲祖師創建;南宋劉士穎(南宋遷都臨安時之退居大臣)隱居延真觀,廣植梅花而列為“煙霞洞天”勝地;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武康道士絡守延祖師與湖州金蓋山古梅花觀主持陶靖奄(陶守貞)等受王常月法戒,授卷冊、如意、玉塵、芝杖等法器,歸依全真教龍門派,改名煙霞觀,並主持煙霞觀,後煙霞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歷代大事記

本觀大事

東周(公元前314—256年),初名崇福宮,由沈羲祖師創建;
齊代永明2年(公元484年)重建;
唐改為碧落觀;
宋治平4年(公元1067年)改為延真觀;
南宋劉士穎(南宋遷都臨安時之退居大臣)隱居延真觀,廣植梅花而列為“煙霞洞天”勝地;
元大德二(公元1298年)重修,道士沈常充祖師修建,建回真觀;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陳元真祖師重修並主持回真觀;
洪武24年(公元1391年)併入二都升元觀,成為升元之下院 ;
永樂元年(1403年),復額回真觀;
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大雲尼師重修,改名擁翠庵;
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武康道士絡守延祖師與湖州金蓋山古梅花觀主持陶靖奄(陶守貞)等受王常月法戒,授卷冊、如意、玉塵、芝杖等法器,歸依全真教龍門派,改名煙霞觀,並主持煙霞觀;
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吳興晟舍閔苕敷(又名閔小艮,派名閔一得)入金蓋山,自稱金蓋山人,讀書窮理,資性絕人,尤勤於著述,“采掀群書,參以舊聞”,寫成《金蓋心燈》八卷,輯古書隱樓藏書三十八種,編輯《道藏續編》第一集,撰寫《金蓋志略》等著作。閔一得在金蓋山隱居五十年,演教傳宗,著書立說,“以儒釋之精華,詮道家之學說”,融儒、佛、道為一家,重建純陽宮,承龍門之宗風,考其源流,清其經界,注重練氣養生之法,在陶靖庵全真教龍門派雲巢支派的基礎上,啟龍門派之方便法門——全真教龍門派嗣龍門派,以三教同修,自然而行大旨:“居家在廟皆修道,忠孝節悌盡神仙”,吸引了眾多社會及上層人物(包括官僚、紳士、富商)為入教弟子,其間可謂高道賢士輩出,足以參天育化。
民國初期(公元1912年)年在觀內淨塵廬成立了北京道教會吳興分會,觀內道士注重練氣養生之法,經常組織講解閔一得的養生法和導引術,因此吸引了眾多社會上層人物(包括官僚、紳士、富商)為入教弟子,不僅使道觀的建築得到重建和擴建,而且教徒也迅速發展,入教人數達上千人之多,成立了以古梅花為宗壇、下設分壇七十二處的全真教龍門派在江南最大的活動中心,在道教全真教龍門派的發展史上可稱得史無前例。煙霞觀為古梅花雲巢宗壇之分壇——常覺壇。
文革時被毀滅;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宗教政策,一九八六年本邑道士陳金偉(派名圓和)率領同玄弟子在原址恢復重建,因當時本縣尚無道教組織,故暫稱百岫寺。
二OO三年經民宗局批准命名為煙霞觀,拓寬進山道路,配備了高壓線路和通信設施,同時收回土地二十餘畝,落實道觀的房產政策,辦理了房產證、土地證等合法手續。
二OO七年新建了慈航殿、寮房、齋堂等三千多平方米的建築,主供觀音(慈航真人)、玉皇、三清、呂祖、財神、土地等神像。

歷代名道

沈羲:武康崇里(崇福宮),東周公元前314—256年。
沈約:字休文:梁代(公元502—555年)年間。
陸修靜:南朝劉宋人,生德清新市(仙譚鎮),金蓋山古梅花觀開山祖師,南天師教教主。
杜懷謙:唐貞觀年間住武康高池山。乾隆1745年去杭州洞宵宮,23年卒。
黃初平:蘭溪人,時來武康黃隴山,因其有叱羊為石之功之遺石,故後人稱“羊沒山”。(可能是黃大仙)
葛洪:字維川,嘗煉丹於計壽山升元觀觀前。仙池內有紅色蝦,無尾螺絲,既熱仍生。
沈思:字持正,號東老,梁中書令沈約後裔,好蓄書,過三萬軸,又善釀酒——十八春酒,甚淳美,後徙居湖吳興東林山。
杜道堅:號處逸,又號南穀子,安徽當塗人,住持升元觀,仁宗皇慶年間,授“隆道沖真崇真人”,又創通元觀,築覽古樓,聚書萬卷,後又住崇陽宮。
姜景良:北宋靖康年間(1126年)居此,並著《蓬萊詞》一章。
蘇子訓:山東荷澤人,隱於武康,葬湖州湖鐵山。
周德方:號廣真子,杜道堅弟子,性好學,日餐一飯。後日手書“形離知去,同手大通”八字側身而逝,異香滿室。
陳霆:明朝德清新市人。
俞守淳:號體崖,錢塘人,由杭州四賢祠來德清升元觀。
沈月光:字和一,住計壽山通元觀。
貝常吉:字本恆,雲遊至高池山,重創太素宮。

殿堂簡介

靈官殿

供王靈官、四大元帥。
殿外楹聯:三眼分明觀天地 一鞭威武振玄門

三教大殿:

主供老子、釋伽摩尼、孔子。

西關帝殿

主供關公帝君。

西殿(祖堂)

供歷代祖師、真人。

慈航寶殿

主供慈航觀音大士及20諸天尊。
殿外楹聯:雲起慈門憫彼迷情不易悟 波騰願海憐伊佛性了無殊
亦釋亦儒亦道三教同流 稱仙稱祖稱師萬代攸賴
殿內楹聯:悲願宏深故從個裡涌甘露 慈恩浩蕩致使寰區盡竭誠

西方佛祖殿:

主供釋伽摩尼、文殊、普賢等菩薩。
殿內楹聯:古道瞻歧途雨笠塵襟人日日 寺花送曉月煙鍾風磬我年年

玉皇殿

主供玉皇大帝神像,還有太乙真人,雷公、真武、呂純陽、王重陽、邱處機、三官大帝、斗姆元君和十二宮辰等諸神像。
殿外楹聯:立教開宗紫氣東來三萬里 著書傳道函並初度五千言
殿內楹聯:龍章三卷諷誦皇經天現瑞 鳳篆五品歌談立田地呈祥
斗轉星回靈鶴降 燈瑩燭晃彩鳳飛
鷲嶺雲開空界自成清靜色 龍潭月皓圓光常現妙明心

財神殿

主供文、武五路財神。
殿外楹聯:司天下財源 掌人間福祉
殿內楹聯:威靈為座無福地 正直權衡世間財

防風殿(清穆村防風殿)

主供古防風國國君、治水英雄防風氏,原址在武康縣東100步。
殿外楹聯:江淮河漢思明德 精一危惟見道心
殿內楹聯:神力赫赫非容易 王德威武無間然

西寮齋堂

東極慈尊放祥光而接引 南丹真老指雲路以超升
極樂不遠無善罰於難登 淨土雖遙有良緣而易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