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嵐凝碧:劉穎睿的陶藝世界

《煙嵐凝碧:劉穎睿的陶藝世界》2010年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穎睿。

作者簡介

劉穎睿,1998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景德鎮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文學碩士學位,現為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學院副教授,陶瓷藝術設計教研室主任。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高嶺國際陶藝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陶瓷綜合裝飾、當代陶藝與陶瓷產品設計。

獲獎及主要展覽:

1999年10月江西省第三屆工藝美術大獎賽,作品《春之舞》獲“三等獎”

2000年5月作品入選“瓷的精神”——從宋代至今國際陶藝研討會作品展(景德鎮)

2000年11月第二屆全國優秀工藝美術作品評選,作品《瓶花》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上海)

2001年9月作品《青磚》入選首屆中國陶瓷藝術作品展(北京)

2001年11月第三屆全國優秀工藝美術作品展,作品《大山水》獲中國工藝美術“銀獎”

2002年9月江西省第四屆工藝美術大獎賽,作品《香幽月冷》獲“銀獎”

2002年10月第七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作品《裘》、《澗》分獲“三等獎”(龍泉)

2003年9月作品《石裝秀》入選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作品展(唐山)

2003年10月首屆“中陶杯”全國首屆陶瓷藝術作品展,作品《石·文》獲“金獎”(北京)

2005年1月亞洲陶藝網路聯盟作品展,作品《山水》被漢城產業大學收藏(漢城)

2006年8月中國美術館陶瓷藝術邀請展(北京)

2006年10月第八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作品《篩光》獲金獎,《點線之韻》、《黑地白字》獲銀獎,《有孔的石》獲銅獎,《旋》獲優秀獎(宜興)

2006年12月第五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杭州)

2007年4月韓中日陶瓷藝術交流展(韓國,利川)

2007年6月景德鎮陶瓷學院師生作品展(北京)

2007年7月景德鎮陶瓷學院教師作品美國巡迴展(美國)

2008年8月三國演義——2008年中日韓現代陶藝新世代交流展(佛山)

2008年9月第43屆國際陶藝學會現代陶藝作品展(西安)

2008年10月隱藏的和諧——當代陶藝家邀請展(成都)

2008年11月第六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杭州)

2008年6月江西省青年美展陶藝,作品《扭曲的賬冊》獲一等獎(南昌)

2009年5月景德鎮陶瓷藝術展(巴黎)

2009年9月陶藝作品《酣》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廈門)

2009年8月江西省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作品《酣》獲金獎,《記憶的形式》獲銀獎(南昌)

2009年12月“閩龍杯”全國陶瓷原創設計大賽,作品《萍》獲銀獎(北京)個人作品展覽:

2002年5月泥苑低語——劉穎睿陶藝作品展(上海)

2008年12月破開——劉穎睿當代陶藝作品展(武漢)

內容簡介

《煙嵐凝碧:劉穎睿的陶藝世界》內容簡介:每一門藝術都需要一定的材料作為媒介,材料的選擇不同決定藝術的門類不同。如我們所知的,國畫的材料是宣紙、筆、墨等,油畫的材料是特定的油彩、畫布等承載物,雕塑所需的則是泥、木、金屬等塑造材料……無論這些藝術門類的材料是二維的,還是三維的,材料的使用最終都可以歸結為材料的形狀、色彩等的物理變化。與之相比較,陶藝的材料則要複雜得多,陶藝的最終完成不僅要經過拉坯、盤築、印模等手法所造成的形狀、肌理上的物理變化,更為重要的是,還要經過窯火煅燒,改變其化學性質。陶藝泥料、釉料成分的配比,尤其是金屬氧化物的配比,決定了陶藝作品最後的燒成效果。以氧化鐵為例,因為含量不同,便呈現影青、淡赭、深赭乃至黑色等不同的釉色。對陶藝家而言,不懂得陶藝泥釉料的,性質和發色肌理,就如同畫家不認識顏色一樣,把握材料性質是陶藝家必備的、最基本的技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