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易詁:外一種

焦氏易詁:外一種

《焦氏易詁:外一種》內容簡介:秦皇焚書,不禁卜筮。易學在漢代得以發展,西漢易學始於田何,後有著名易學者盂喜、焦延壽、京房等數十家。漢易重象數,西漢焦延壽所撰(焦氏易林),被收錄於(道藏)和(四庫全書)(焦氏易詁),是尚秉和注釋(焦氏易林)後,意欲未盡而寫的易學隨筆和心得。《周易古筮考》前九卷,是作者從春秋至明清,兩千多年來古代典籍中所存筮例所作的考證與研究,第十卷是作者自己筮例的歸總。(繫辭)說:"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復,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定天下之象”,萬物相雜而互變,必用象數斷解吉凶。(焦氏易林)開啟易學象數之先河,未盡之處(焦氏易詁)補之,(周易古筮考)古筮例又可鑑之,實為今學象數者之大幸也。

內容簡介

《焦氏易詁:外一種》是尚秉和注釋《焦氏易林》後,意欲未盡而寫的易學隨筆和心得。《周易古筮考》前九卷,是作者對春秋至明清,兩千多年來古代典籍中所存筮例所作的考證與研究,第十卷是作者自己筮例的歸總。

圖書目錄

焦氏易詁
焦氏易詁凡例
六十四卦對象覆象表
焦氏易詁卷
敘意
焦《易》淵源
西漢《易》學至東漢已失傳
居今日求西漢《易》詁只有
《焦氏易林》
西漢《易》至東漢失傳之證
乾南
坤北
離東
坎西
震東北
巽西南
艮西北
兌東南
乾一
兌二
離三
震四
巽五
坎六
艮七
坤八
乾日
兌月
離星
震辰
坤水
艮火
坎土
巽石
東漢以前之言先天象
焦氏易詁卷之二
焦氏《易》旨之求索
以四說求《易林》知《易林》
本象對象常相通
知《易林》每用覆象
知《易林》用半象
知《易林》重中爻
《易林》用納甲
《易林》用辟卦
焦氏易詁卷之三
《易林》說《易》之處:
《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
乾坤《彖》陰陽合一
《屯》乘馬班如:
《屯·六三》即鹿無虞
《蒙》卦辭用覆象
《需》利涉大川
《需·九二》小有言一
《訟》不利涉大川
《訟·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師比卦名
《師·九二》王三錫命
《小畜》密雲不雨:
《小畜·九三》輿說轅夫妻反目
《小畜·六四》有孚血去惕出及
《象》日上合志:
《小畜》《歸妹》《中孚》月幾
望說:
《易林》獨以震為子
《易林》以乾為順坤為逆
《易林》以純陽純陰為兇相遇則吉
《易林》每用大象
《易林》乾坤之位有四
《焦氏易林》之平議
《易林》確為焦氏書
履虎尾及《彖》柔履剛
《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履》眇能視跛能履
《泰·初九》拔茅茹象
《泰·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泰·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泰·上六》城復於隍
同人卦名
《同人》利涉大川
《同人·九三》升其高陵
《謙·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謙·九三》勞謙君子
《謙·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
《豫·大象》殷薦之上帝以配相考說
焦氏易詁卷之四
《隨·初九》官有渝用覆
《隨·六二》爻辭回互說
《隨·六二》系小子《九四》在道
以明《上六》王用享於西山象
《蠱》父母象
《臨·九二》無不利
噬嗑卦名
《噬嗑》昔肉乾肺乾肉象
《剝》貫魚以宮人寵
《復》崩來無咎
《復》出入無疾
《復·象》先王以至日閉關
無妄確詁
《無妄》天下雷行物與無妄
《無妄·六二》不耕穫不萏畲則
利有攸往說
大畜卦名
《大畜》利涉大川
《大畜·九二》輿說轅
《大畜·九三》日閒輿衛
焦氏易詁卷之五
《遁·上九》肥遁象
《遁·九三》臣妾象
《大壯·初九》征凶有孚及象其孚窮也
《大壯·九四》壯於大輿之轅說
《大壯》羊象用中爻
《大畜·九三》上合志
頤卦名
《頤·象》君子慎言語節飲食
《頤·初九》靈龜象
《頤·六五》不可涉大川《上九》
利涉大川說
《大過·九二》枯楊生秭老夫得其女妻
《大過·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
大過死卦及為大象坎之證
《大過·上六》過涉滅頂
《坎·上六》。系用徽縵置於叢棘
《離·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離·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及
象日離王公也
《離·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
晉《六二》《九四》用中爻
《晉·六二》王母象
《明夷》用象為《易林》之法則
《明夷·上六》初登於天后人於
地用覆
《明夷·初九》有攸往主人有言
《明夷·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
《明夷》用中爻象獨多
《家人·九三》家人嘀嘀悔厲吉
婦子嘻嘻終吝
《蹇·六二》王臣蹇蹇象,
《睽·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
《睽·上九》用對象
《解·六三》負且乘致寇至
焦氏易詁卷之六
《骺·象》後以施命誥四方
升南征吉
《升·初六》允升大吉及《小象》
上合志
《升·九三》升虛邑
《升·六四》王用享於岐山
《困》有言不信尚口乃窮
《困·六三》困於石據於蒺藜
《困·九五》劓刖象
井卦名說
《井·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井·九二》井谷射鮒饔敝漏
《革·九五》虎變上六豹變
《解·上六》公用射隼於高庸之上
《損·大象》君子以懲忿窒欲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益·彖》木道乃行
《益·彖》其道大光
《損》《益》十朋龜《央》《骺》臀無膚說
《央·九四》聞言不信及象聰不明
《革·彖傳》水火相息二女同居
其志不相得
《革·九三》革言三就《九四》改命吉皆用覆象
《革》己日乃孚說
鼎象說
《鼎·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及《象》日從貴j
《鼎·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鼎·九三》鼎耳革方雨虧悔
《鼎·初六》震子說
《震·上六》婚媾有言
《艮·彖》用中爻《九三》用中爻兼用對象說
《艮·彖傳》用覆象
《艮·六五》言有序
《漸·初六》有言
……

文摘

余自幼好讀《焦氏易林》。如《蒙之節》雲“三夫共妻,莫適為雌;子無名氏,翁不可知”,及《坤之剝》雲“南山大猩,盜我媚妾;怯不敢逐,退而獨宿”等林詞。酷愛其語,而莫能通其義。所謂通其義者,非只知其故事人物。以林詞既為某卦而設,其詞必與卦象有關。乃求之又久,毫無所入,遂亦置之。後忽思節林之三夫共妻,因節卦中爻震為長男,艮為少男,上坎為中男,共三男象,震為夫,故日“三夫”;只下兌一女象,故日“三夫”共妻。果林詞從象生也。由此推之,其言正象者,往往而解,然十不過二三。其餘再四求索,仍不能通,遂又置之,而從事於《易》。久之,知《易》用旁通。旁通者,即來氏所謂錯,今所謂對象。乾對坤,坎對離,艮對兌,震對巽是也。相對即相通。《說卦》:“山澤通氣,氣通則往來不分;雷風相薄,相薄則合而為一;水火相逮,相逮則凝而為一。”故履下兌,兌通艮,即言虎。睽上離,離通坎,故《睽·上九》爻詞象全用坎。鼎,形卦也,而鼎之形不在鼎,而在屯,鼎通屯故也。又知《易》用覆象,來氏日綜,亦名反象。《大過·九五》:“枯楊生華。”以上兌為反巽,巽木,故亦日“楊”,與《九二》同。《損·六五》爻詞與《益·六二》同,以損覆即為益,益六二即損六五。《央·九四》與《婚·九三》爻詞同,以央覆即為骺,娠九三即央九四也。又知《易》用半象。半象之名,起於虞翻。翻注需小有言云“震象半見”,小畜密雲及兌雲“坎象半見”。故後人皆以半象始於虞翻。實履與歸妹之眇能視,跛能履,皆半象也,故《小象》日:“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有行也。”兌為半震,故日“行不足”;為半離,故日“明不足”。歸妹下亦兌,故詞與履同。又知《易》用中爻。系詞云:“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中爻者,三至五互一卦,二至四互一卦,即上下互也。說者謂,言互卦最古者,莫遇於《左傳》。《左傳》,陳厲公筮敬仲,遇觀之否,日:“風為天言巽變乾。於土上,山也。”

序言

秦始皇焚書,不禁卜筮,易學在漢代得以發展。西漢易學始於田何,後有著名易學者孟喜、焦延壽、京房等數十家。漢易重象數。西漢焦延壽講《易》,喜推災異,以自然災害解釋卦象,推衍人事。他所擺的《焦氏易林》,被收錄於《道藏》和《四庫全書》。《漢書·京房傳》棚括焦延壽的學術道:“其說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值日用事,以風雨寒溫為候,各有占驗。”漢代易學流變為術數,焦延壽是始作俑者。
尚秉和(1870年一1950年)河北行唐人,位元組之,號滋溪老人。晚清進士,易學名家。他注釋、撰寫了很多《易經》方面的書籍,其中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周易古筮考》、《周易尚氏學》,對後世易學界影響很大。尚秉和以《易》象探討《易經》的筮法,著重於卦象的整理歸納和推衍,並提出了相對完整而詳細地卦象解說,對易學的發展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焦氏易詁》,是尚秉和注釋《焦氏易林》後,意欲未盡而寫的易學隨筆和心得。《周易古筮考》前九卷,是作者對春秋至明清,兩千多年來古代典籍中所存筮例所作的考證與研究,第十卷是作者自己筮例的歸總。
《繫辭》說:“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復,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定天下之象”,萬物相雜而互變,必用象數斷解吉凶。
《焦氏易林注》開啟近代易學象數研究之先河,未盡之處《焦氏易詁》補之,《周易古筮考》古筮例又可鑑之,實為今學象數者之大幸也。此次整理,《焦氏易詁》以民國二十三年刻本為底本,《周易古筮考》以民國十五年刻本為底本。因我們水平有限,不妥之處還望讀者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