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內胎輪胎

無內胎輪胎

無內胎輪胎(Tubeless Tires),俗稱原子胎或真空胎,這種輪胎就是沒有內胎和墊帶,是利用輪胎內壁和胎圈的氣密層保證輪胎與輪輞間良好的氣密性,外胎兼起內胎的作用。目前已普遍採用。無內胎輪胎為優質橡膠製造,彈性好,柔性強,對氣壓適應範圍大,即使胎壓很高也沒有普通車胎那種發硬的感覺,故對氣壓的檢查要用氣壓表。無內胎輪胎在使用中也要避免被尖硬物品刺傷、扎破,避免與酸、鹼接觸,被油類沾污也會加速橡膠的分解。無內胎輪胎對柏油、水泥路面的適應性較好,即使路面有水也能保持較強的附著力,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結構

圖2 無內胎輪胎結構圖2 無內胎輪胎結構

無內胎輪胎結構如圖2所示。

無內胎輪胎為了保證密封性,與有內胎輪胎所不同的是在無內胎輪胎的內壁上附加了一層約為2-3毫米的橡膠密封層1,它是用硫化的方法粘附上去的。在密封層正對著胎面下面還貼有一層自粘層2,起到自行將刺穿的孔上做出多道同心的環形槽紋3,作用是在輪胎內空氣壓力的作用下,槽紋3使輪圈緊緊地粘在輪輞邊緣上,從而保證輪胎和輪輞之間的氣密性。另外,氣門嘴4用橡膠密封墊直接固定在輪輞上,鉚接輪輞和輪輻的鉚釘外面塗上一層橡膠從內部塞入。

無內胎輪胎特點

優點

安全性好:有內胎輪胎在車輛行駛時,由於內胎與外胎之間的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且散熱不充分,易導致爆胎。無內胎輪胎由於沒有內胎,因而不存在內、外胎之間的摩擦,並且可以通過輪輞直接散熱,散熱性能好,可以大大降低爆胎的機率。

另外,有內胎輪胎在被刺扎後漏氣很快,而無內胎輪胎由於有一層用特種丁基橡膠混合物製成的氣密層,在被刺扎後漏氣緩慢。另外,無內胎輪胎的胎圈外側附加了一層2~3mm厚的專門用來封氣的橡膠密封層,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經濟性好:無內胎輪胎沒有內胎,結構合理,輪胎質量輕,滾動阻力較小。試驗表明,無內胎輪胎的滾動阻力降低了10%,可節省燃油2%~3%。無內胎輪胎由於其接地壓力比較均勻,輪胎磨損均勻,因而延長了輪胎的使用壽命。

環保性好:無內胎輪胎接地面積大且壓力均勻,可以減少輪胎對地面的破壞;滾動阻力小,可減少車輛的尾氣排放。無內胎輪胎無需內胎和墊帶,減少了生產、運輸資源的消耗。無內胎輪胎的使用壽命長,減少了因大量廢棄和處理輪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缺點

途中修理困難。此外,自粘層只有在穿孔尺寸在小範圍時能自行帶合穿孔,尺寸稍大些便難以黏合;當外界氣溫過高時,自粘層可能會軟化而出現流動,從而破壞輪胎的平衡。

注意事項

必須保持規定的氣壓

無內胎輪胎為優質橡膠製造,彈性好,柔性強,對氣壓適應範圍大,即使胎壓很高也沒有普通車胎那種發硬的感覺,故對氣壓的檢查要用氣壓表。車胎除被扎外,無內胎輪胎一般不會自行放氣,因此充氣時要用氣壓表進行檢查並保持規定的壓力,切不可像對普通輪胎一樣憑手感來決定是否補氣。

保持車胎清潔

無內胎輪胎在使用中也要避免被尖硬物品刺傷、扎破,避免與酸、鹼接觸,被油類沾污也會加速橡膠的分解。應保持車胎的清潔,以防橡膠老化,延長使用壽命。

不宜在郊外土路行駛

無內胎輪胎對柏油、水泥路面的適應性較好,即使路面有水也能保持較強的附著力,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但對土質路面,特別是泥濘路面附著力小、穩定性差,使用無內胎輪胎的機車最好在市區使用,不宜在郊外土路行駛。

無內胎輪胎的冷補

輪胎扎破後可用專用的修補工具進行修補,如果機車修理部不具備修理條件,可自己動手用冷補膠進行冷補,其方法是:

1.卸下車輪,扒下輪胎。扒胎時最好用竹板撬起一邊後,車胎兩邊儘量向中間壓即可輕輕扒下,注意不要把車胎兩邊緣弄破。

2.將破口處的異物清理後,在胎內用砂紙將破口周圍打毛塗上冷補膠水(可多塗些,但只塗一次)待5分-7分鐘後用大片的冷補膠片貼在胎內即可。如果車速較高,可冷補鹹雙層以提高修補強度,並在胎內對稱位置粘上同樣大小的兩層冷補膠片,以保持車輪平衡。

3.裝上車胎後,如是人工打氣,開始要猛,力爭迅速將胎的兩邊充起並密封后,裝上氣門針打至規定氣壓,再將氣門針鏇緊。最後檢查,如不漏氣即可安裝使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