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雲蓋頂形態

烏雲蓋頂形態

烏雲蓋頂形態(或者說烏雲線形態)也是由兩根K線組成,屬於頂部反轉形態。

介紹

該形態一般出現在上升趨勢之後,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在橫向盤整區間的頂部。在這一形態中,第一個交易日是一根紅色的K線實體,第二個交易日的開盤價超過了第一個交易日的最高價(也就是超過了第一個交易日的上影線頂端),但是收盤價卻接近當日的最低價水平並且收盤價明顯向下插入第一個交易日的K線實體內部。如果第二個交易日的綠色K線實體向下插入第一個交易日的K線實體的程度越深,那么該形態構成頂部反轉的可能性就越大。按照實戰經驗來看,第二個交易日的K線實體收盤價必須向下插入第一個交易日K線實體的50%。如果第二個交易日的K線實體收盤價沒有向下穿過第一個交易日K線實體的中點,那么當這類“烏雲蓋頂形態”發生後,最好的辦法就是等一等,看看是否還有進一步的看跌驗證信號出現。

1、在烏雲蓋頂形態中,第二個交易日綠色K線實體的收盤價向下插入第一個紅色K線實體的程度越深則該形態構成股價運動頂部的機會越大。如果綠色K線實體覆蓋了第一個交易日的整個紅色K線實體,那就形成了看跌吞沒形態。(在烏雲蓋頂形態中,綠色實體僅僅向下覆蓋了紅色實體的一部分,這就好比月亮只遮住了太陽的一部分形成了日偏食,而看跌吞沒形態好比月亮遮住了太陽的全部就成了日全食。從這一點來說,作為頂部反轉信號的看跌吞沒形態比烏雲蓋頂形態更具的技術意義。當然如果在第三個交易日出現了一根長長的紅色實體,並且其收盤價超過了前兩個交易日的最高價,那么就可能預示著新一輪上攻行情的到來。

2、如果烏雲蓋頂形態發生在一個超長期的上升趨勢中,並且它的第一個交易日是一根光頭光腳的紅色K線實體(其開盤價是最低價且收盤價是最高價),而它的第二個交易日是一根光頭光腳的綠色K線實體(其開盤價是最高價旦收盤價是最低價)。

3、在烏雲蓋頂形態中,如果第二個交易日綠色K線實體的開盤價高於某個重要的阻力位,但是最終又未能成功突破該阻力位,那么就有可能是多頭乏力,無力控制局面。

4、如果在第二個交易日開盤的時候交易量非常大,那么就可能形成“脹爆”現象。具體來講當開盤價創出了新高的同時出現大量的成交,那么就可能意味著很多新的買家終於下定決心進場了,但是隨後的局面是空頭的拋售接踵而至。於是過不了多久,這群為數眾多的新多頭(還有那些早已在上升趨勢中坐上了轎子的老多頭)就會意識到他們登上的這條船原來是“泰坦尼克”號。

實例分析

烏雲蓋頂形態 烏雲蓋頂形態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3個烏雲蓋頂形態。這三個形態每一個都有其它的看跌信號對它們進行了驗證。下面我們依次進行單獨的研究。

1、烏雲蓋頂形態1。這是理想烏雲蓋頂形態的一種變體。在這個烏雲蓋頂形態中,第二天的黑色實體的開市價與前一日的最高價一致,而不是向上超過了它。本形態僅僅足以構成警告信號,但是,我們仍然應當把它視為一項負面因素。另一方面,這個烏雲蓋頂形態還標誌著牛方曾經企圖向上突破由2月中旬的最高點形成的阻擋水平,但是這個企圖已經遭到了挫敗。

2、烏雲蓋頂形態2。在這裡,除了這個烏雲蓋頂形態以外,還有其它的理由說明21美元的價格水平值得我們留神。在技術分析中,有一條基本的定理:原先的支撐水平一旦被突破,則轉化為新的阻擋水平。這正是在21美元處發生的情況。請注意,21美元原本是一個支撐水平。但是一旦在3月9日被向下突破後,就轉化為阻擋水平了。這一例烏雲蓋頂形態發生在4月的頭兩個交易日,在此期間,市場曾有過上沖的嘗試,但失敗了,由此證明了該阻擋水平的存在。

3、烏雲蓋頂形態3。這裡也顯示了一個市場向上挑戰阻擋區的失敗過程,該阻擋區是由4月下旬的最高價形成的。

在上面這些實例中。疲弱的烏雲蓋頂形態恰巧都與阻擋水平不謀而合。其實這中間的關係並不簡單,它揭示出一個重要的概念,其意義不僅在於一種技術指標與另一種技術指標的相互驗證,而且還有更深刻的內容。有關問題是本書第二部分的核心內容。屆時我們將研究如何把蠟燭圖技術與其它技術分析工具結合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