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號

烏號

烏號,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原道訓》和《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原指良弓,指代傳說為黃帝所用過的弓。後引申為稱人死亡的敬辭,.表示對死者哀悼。

基本信息

詞目:烏號

拼音:wū háo

詳細釋義

(1).指良弓。

《淮南子·原道訓》:“射者扞烏號之弓,彎棊衛之箭。” 高誘 註:“烏號,桑柘,其材堅勁,烏峙其上,及其將飛,枝必橈下,勁能復巢,烏隨之,烏不敢飛,號呼其上。伐其枝以為弓,因曰烏號之弓也。一說黃帝鑄鼎於荊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龍而上,其臣援弓射龍,欲下黃帝,不能也。烏,於也;號,呼也。於是抱弓而號。因名其弓為烏號之弓也。”後以“烏號”指良弓。

《太平御覽》卷三四七引 漢 陳琳 《武庫賦》:“弓則烏號、越棘、繁弱、角端。”

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之二:“百發烏號遙碎柳,七尺龍文迥照蓮。”

明 楊珽 《龍膏記·脫難》:“休得把烏號架,休得把青莖射。

(2).表示對死者哀悼。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匡俗﹞屢逃徵聘,廬於此山,時人敬之。俗後仙化,空廬猶存。弟子覩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烏號’。”

宋 葉適 《何參政輓歌》之二:“佳哉鳳凰壠,悲甚付烏號。”

(3).稱人死亡的敬辭。

《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論》:“及迴鑾輅,尋墮烏號,故雖有應運之名,而未覩為君之德也。”

烏號 烏號

(4)傳說為 黃帝 所用過的弓。

《史記·封禪書》和《史記·孝武本紀》中記載,齊人公孫卿向漢武帝講述黃帝的傳說。曰:“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