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帽猩袍

烏帽:烏紗帽。猩袍:紅袍。 指官服。
《紅樓夢》第一回:“俄而大轎內抬著一個[烏帽猩袍]的[官府]來了。” wū shā mào 烏紗帽(烏紗帽) 
(1).帽名。 東晉 成帝 時宮官著烏紗帢。 南朝 宋 始有烏紗帽,直至 隋 代均為官服。 唐 初曾貴賤均用,以後各代仍多為官服。《宋書·五行志一》:“ 明帝 初,司徒 建安 王休仁 ……制烏紗帽,反抽帽裙,民間謂之‘司徒狀’,京邑翕然相尚。”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烏紗帽》:“ 武德 九年十一月, 太宗 詔曰:‘自今已後,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宋 陸游 《探梅》詩:“但判插破烏紗帽,莫記吹落黃金船。”《西遊記》第八回附錄:“小姐一見 光蕊 人材出眾,知是新科狀元,心內十分歡喜,就將繡毬拋下,恰打著 光蕊 的烏紗帽。”參閱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釐革》。
(2).指官位;領導地位。 明 馮惟敏 《清江引·八不用》曲:“烏紗帽,滿京城日日搶,全不在賢愚上……誰是誰非不用講。”
xīnɡ páo猩袍
紅袍。 宋 劉過 《沁園春·御閱還上郭殿帥》詞:“玉帶猩袍,遙望翠華,馬去似龍。”《紅樓夢》第一回:“俄而大轎內抬著一個烏帽猩袍的官府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