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國小

為民國小

為民國小,屬教育機構,該學校的類型:國小。是經寶安區教育局批准開辦的一所六年制民辦學校。

基本信息

區 域

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上屋大道

學校性質

民辦

教學範圍

國小

學校簡介

深圳市寶安區為民國小,是經寶安區教育局批准開辦的一所六年制民辦學校,坐落在石岩中心城區西北面的上屋大道旁。學校創辦於1996年8月,是當時鎮裡的第一所民辦國小。十年來,累積總資產達兩千餘萬元,擁有校園面積13500m2,建築面積7500 m2,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基本完善。2005年秋季有教學班20個,學生1017人;專任教師42人,學歷全部達標,其中專科以上14人,小教高級以上職稱12人,返聘已退休教師11名,有中共黨員9名,是一支老中青相結合、政治和業務素質較高的的教師隊伍。
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以“三個面向”和“四個有”為指導,依法辦學,以德治校,管理強校,改革振校,科研興校,大力推進以創新為主題的素質教育,為學生提供終身受益的基礎教育和訓練。發展規劃是:①完善制度、科學管理、提高質量、初具特色,創區合格民辦國小;②開拓創新、科研興校、特色明顯、影響廣泛,創區一級學校;③成果豐碩、特色顯著、效益突出、風格獨樹,成為一所設施設備良好、教育教學質量優良的現代化學校。“一訓三風”為:校訓——志當高遠,腳踏實地,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校風——愛國、求真、勤奮、守紀;教風——敬業、創新、愛生、嚴謹;學風——勤學、嚴格、多思、好問。
近幾年,學校師生同心同德,精教勤學,取得了教育教學的較好成效。一是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根本,提高隊伍整體綜合素質。教師獲各級各類獎90人次。二是加大校園安全管理力度,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由於安全工作抓得勤、實、細,因此從未發生重大事故,小傷害也大幅度減少。三是開創德育工作嶄新模式,夯實學生良好思品基礎。尤其是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家訪工作,已形成特色,因此確保了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為零,好人好事層出不窮,班風校風有了較大改觀。四是抓課程改革促常規教學,全面提升素質教育質量。開展改革試驗,舉行教科研活動,實施“培優輔差”工程、優質工程,開展學科競賽。在鎮(街道)舉行的質量檢測和各項比賽中,我校是同類民辦學校中成績較好的,共有128人次獲各類獎;在石岩公學舉行的初一選拔招考中,14人榮獲“希望之星”稱號,居同類學校前茅;在全國小學生數學、英語競賽中23人次獲獎。
總之,我校取得的成效和初具的特色,受到社會讚揚,家長稱頌。企業贈錦:“興辦教育,造福子孫”;家長送旗:“無私育桃李,為國造良材”,就是最好的注釋。俗話說,酒醇不怕巷子深。家長紛紛慕名把子女送到我校就讀。我校是民辦學校中唯一沒有校車接送學生、沒有學生食堂的。我校招生從未預收學位費,從未發過一張招生廣告、掛過一條招生橫幅,從未在街上擺攤設點招生,而是在校園裡、辦公室接受學生報名,憑誠信、質量、特色贏得生源。

成立背景

趙偉明深圳石岩人,他創辦的為民國小占地1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開發商開出過億價碼希望收購,趙偉明卻不為所動,守著這過億身家,卻蝸居在70多平方米的平房裡生活。
為民國小是按照最高標準修建校舍、購置設備、引進教師,但收費卻是同類學校中最低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高檔裝修大排檔收費”。而他這樣做,目的很簡單:因為“流動的花朵,也需要陽光雨露”。
趙偉明的辦學善舉,不僅使幾千外來工子弟受益,也受到了社會的關注。昨天,記者專程前往為民國小,了解趙偉明的辦學心路歷程。
看到孩子沒學上,50歲的趙偉明辦起了教育
 說起趙偉明辦學,還得從1998年說起。那一年,趙偉明50歲,是石岩供電所的一名經理。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老深圳”,他家在石岩街道有100畝左右的土地,還有一棟3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僅這棟廠房,每月就能給他帶來近四萬元的租金,即便是躺著睡覺,他也能過上衣食不愁的好生活。這也是他的許多街坊們的生活方式:打牌,喝茶,悠閒地生活。
深圳快速發展,到深圳的外來務工者多起來了,他們帶來了自己的孩子。每天,這些孩子或是在街頭巷尾毫無目的地轉悠,或是在菜地里幫著幹活。他們中的大多數,正是上學的年紀。“為什麼不去上學?”趙偉明多次問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回答是:沒有學校。是啊,當時的深圳,公共服務尚顯不足,沒有足夠的教育資源去滿足迅速湧入的大量適齡孩子。
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弟就是流動的花朵,他們也需要陽光雨露。趙偉明心裡開始萌發辦教育的念頭。但辦教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辦教育,怎么辦,就是趙偉明自己,念的書也不多,說到辦學校,他一頭霧水。不過,在趙偉明看來,很多難事分解開,也就簡單了。學校?不就是需要場地、設備、老師和學生么。場地?不是有廠房么。趙偉明咬咬牙,把每月能帶來近四萬收入的廠房騰空,做教室。設備,先湊合著買一些簡單的。沒老師,招,在趙偉明樸素的觀念里,只要給出好的待遇,自然能引來“金鳳凰”。很快,20多名教師順利到崗。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差招生這一步了。要招生,首先得定收費標準。實際上,趙偉明完全能把學費定得高一點。首先,自己的學校是當地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私立學校,公立學校門檻高,打工者的孩子大多進不去,要上學,只能來他的學校。其次,自己在學校建設上的投入不少。廠房租金每年損失挺大,教師工資也是按高的給,只有收取高學費才能彌補自己的投入。但趙偉明沒這么做,因為他沒忘記自己辦學的初衷為了打工者的孩子有學可上,自己之所以給學校取名為為民學校,也是因為這個。於是,學費定了個最低的,每學期650元,呼啦啦一下子,招來了350多名學生,基本都是外來務工者的孩子,來自五湖四海。
開學那天,趙偉明看著齊刷刷站在國旗下的孩子們,激動不已。“我把每個人的腦袋都摸了一遍。”那一幕讓他終身難忘。趙偉明深知,把孩子們帶到學校,意味著一份責任和付出。為了讓家遠的孩子上課不遲到,他掏錢買了近300輛腳踏車免費送給孩子們;孩子家裡有困難,他送上慰問品和慰問金;孩子拖欠學費,甚至畢業時未交清學費,他也絕不會去催繳,甚至還會補貼生活費。
學校越辦越好,自家住的越來越小
 第一批學生入學後,趙偉明就在辦學校興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學校辦起來了,但趙偉明對現狀並不滿意。今天,再翻閱以前的老照片,1999年兒童節文藝演出的場景歷歷在目,整齊列隊唱歌的孩子們腳下,是大塊的塑膠彩條布,彩條布的下面,是泥土。
那時候的學校,就連用水泥鋪就的操場都沒有,彩條布就成了學生們多彩的跑道。但天晴時揚起的灰塵,下雨天的淤泥,對孩子們的學習與活動,影響很大。還有廠房改成的教室,以及簡陋的教學設備,這一切在趙偉明心裡,都是很難接受的。從那以後,為民學校進入了大踏步式的發展。
2002年,趙偉明拆掉了廠房,在原址建起了立德樓。2004年,又拆掉3棟自家的老房子,籌錢建了立志樓。
隨著深圳經濟的發展,石岩的房價、房租都在漲,很多街坊都見縫插針地蓋“握手樓”用於出租做房東。但趙偉明卻獨獨拆掉自己家的住房,用來建學校。教學樓蓋起來了,他又決定建高檔次的操場。要建操場,就得要地,一片擁有200米跑道的操場大小的地,竟然分別屬於30多戶。於是,趙偉明便一家一家去談,一塊一塊地買,最小的一塊地,只有半張單人床大小。但終究,地要來了,操場建起來了,孩子們可以快快樂樂上體育課了。
只要手頭有了錢,趙偉明就會琢磨著怎么把學校建得更好一點。為此,這個算不得富裕的當地人,前後共投入2000多萬。這些錢,不僅包括他家被徵收的約90畝地的補償款,他多年出租廠房的收入,還包括賣車、賣別墅的錢。2008年,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為民國小創建區一級學校,為了籌集資金,趙偉明賣掉了自己的賓士小汽車;2009年創建市一級學校,老趙又投入了300多萬,建了26間功能教室,立志樓18間教室都安裝上電子白板,僅電腦室配備全新的液晶電腦,就花了六七十萬元。去年,學校邊上有塊1000平方米的地要轉讓,不少人聞風而動,趙偉明出手快捷,花了400多萬買了下來,作為學校的生物園地,為此,他賣掉了自己的別墅,變現了300多萬,並背負著100多萬的債務。現在,他們一家幾口人,搬到了一間70多平方米的老平房居住。
辛辛苦苦辦學13年,投入2000多萬,卻沒有賺錢。現在學校有10086平方米的土地,有7252平方米建築,有開發商出價過億希望轉讓,趙偉明為什麼不動心呢?對於記者的這個問題,趙偉明的回答是:既然把學生招進來了,就要為他們負責,不能為賺錢把學校關門。他感慨地告訴記者,自己現在只能在辦學這條路上走到底了。
把學校建成外來勞務工子女的家
 正是因為沒有把辦學當成生意,趙偉明為老師給出了很優厚的待遇,吸引了50多位優秀的教師,光是高級教師,便有9位,給孩子們提供了優質的教育。為民國小老師的平均工資達到2376元,不僅如此,還提供教師公寓給老師免費住宿,即使在外面居住,也能享受每月200元的補貼。
也正是因為沒有把辦學當成生意,趙偉明在做好了這一切工作後,依舊為學校開出了最低的學費,因為這些孩子的家庭不富裕。趙偉明告訴記者,去年,深圳市福彩中心選定為民國小作為捐助對象,給予了50萬元的資助,市福彩中心曾做過一項調查,了解到學校學生的家長主要從事收廢品、服務員、工廠職工、擺小攤賣小吃、賣菜、建築工人等工作,他們的人均月收入1000元左右。
現在,為民學校的學生數已經達到1496人,成了當地的名校。“別的民辦學校要四處招生,我們這裡卻總是擠得滿滿當當,不得不勸後來的人到別的學校去。”說起學校受到的社會認可,趙偉明充滿了驕傲。
為民學校還充滿了家的氣息。校長肖慧是學校招聘的第一批老師,從語文教師到德育主任,再到獨當一面的校長。漸漸有人來挖她,開出的待遇和條件有足夠的誘惑,但她不為所動。因為她習慣了為民學校里濃濃的家的氣息,“每年過年,董事長都會請留在學校的老師去家裡吃年夜飯,他愛人親自下廚為我們做飯。”而懷孕的女教師也總能受到特殊的照顧,“董事長太太一定會親自燉雞,至少不少於5隻雞,很讓人感動。”這樣一種氛圍,讓為民學校的教師隊伍穩定,大大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升。
每年,為民國小都會組織一批教師出去培訓。“有的民辦學校,擔心組織教師外出培訓後,水平提高了,人也跳槽了。”肖慧說,“這種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為民國小,全體教師在趙偉明董事長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即使前路困難重重,但教師隊伍始終十分穩定,送出去培訓過的教師一個未走。目前,62名教職工,大專以上學歷的占到94%以上。”
為民學校的校園裡,許多細節都體現了趙偉明的辦學理念。立德樓上,懸掛著橫幅“你們有最好的未來,努力讀書吧,知識就是力量”。趙偉明讀書不多,卻努力告訴孩子知識就是力量和知識能改變命運的道理。
為教育孩子們學會做人,他在選護欄大理石板時,特意選擇了黑、白兩種顏色,寄望為民學子黑白分明,做明辨是非之人。他還親手製作了數十個鳥巢,掛在操場周邊和植物園的樹上,為流動的小鳥安家。記者在一棵掛有鳥巢的樹上,還看到一塊木板,上面寫著“只要你努力,小鳥也有家。”
“我們董事長13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努力,就是希望把學校建成外來勞務工子女的家。”校長肖慧告訴記者說,“董事長雖不善表白,但仁義、善良、樸實、大愛在他身上得到完美詮釋。在他的眼中,每個學生都是他的孩子。”
今天,在為民學校走走,漂亮的教學樓和高質量的跑道,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孩子們身處其間的自豪與快樂。而無論操場上歡快奔跑的孩子,還是教室里朗朗的讀書聲,都是趙偉明最珍視的財富。

為民國小地址

為民國小地理位置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為民國小在地圖上的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