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仁者自然而美

為仁者自然而美是西漢董仲舒的美學命題。意指善的、仁德的精神自然是美的。“司馬子反為其君,使廢君命與敵情,從其所請與宋平,是內專政而外擅名也。專政則輕君,擅名則不臣,而《春秋》大之,奚由哉?日:為其有慘怛之恩,不忍餓一國之民,使之相食。推恩者遠之而大,為仁者自然而美。”

(《春秋繁露·竹林》在)意思是楚國圍宋,宋人華元以實情相告,說已疲憊不堪,處於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的悲慘境地。楚臣司馬子反也將楚軍只有七日糧,盡此不勝,將歸去的實情告訴宋國。董仲舒認為司馬子反雖有專政輕君、擅名不臣的過失,但因其不忍見人相食,驚人相炊,因此體現著愛人的仁學精神,是美的行為。這種思想反映了以善為美的儒家倫理美學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