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漿法

炭漿法

炭漿法,是化學選礦的浸出液處理作業中,用活性炭從浸出礦漿中提取已溶組分的一種礦漿吸附工藝。主要用於從氰化礦漿中提取金、銀。

炭漿法carbon-in-pulpprocess化學選礦的浸出液處理作業中,用活性炭從浸出礦漿中提取已溶組分的一種礦漿吸附工藝。主要用於從氰化礦漿中提取金、銀。也可從其他溶金藥劑所得浸出礦漿中提取金、銀,如從硫脈浸出礦漿中提取金、銀。
簡史1847年俄國拉佐夫斯基(M.la加Bc。[i)發現活性炭能從溶液中吸附貴金屬。1934年人們即能用
活性炭從礦漿中吸附金,但直到1952年美國扎德拉(J.B.Za擊a)用熱的氫氧化鈉和氰化鈉混合液從載金
炭上解吸金獲得成功,才奠定了當代炭漿法的基礎。1961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卡爾頓選礦廠首次將炭漿
工藝用於小規模生產,1973年美國南達科他州的霍姆斯特克選礦廠首次將完善的炭漿工藝用於日處理量為
2250t的選金廠。此後,南非、澳大利亞、辛巴威等國相繼建立了幾十座炭漿提金廠。中國從20世紀70年
代末期開始研究炭漿工藝,1985年在靈湖礦和赤衛溝礦建立了炭漿提金廠,此後相繼建成了十幾座炭漿法選金廠。
流程炭漿提金工藝的原則流程主要包括原料準備、攪並浸出、炭逆流吸附、載金炭解吸、貴液電積(或
貴液脫氧鋅粉置換)、熔煉鑄錠和炭再生等作業。(見圖)磨礦、分級後的礦漿經預先篩分除去砂礫和木屑,
然後濃縮至固體含量為40%~50%,進行氛化浸出,氰化礦漿送炭逆流吸附系統。吸附系統一般由4一6個
吸附槽組成,礦漿和活性炭通過槽間篩實現逆流流動。槽間篩可用固定篩(周邊篩、橋式篩或浸沒篩)或振動
篩。炭漿工藝主要採用固定篩,用空氣提升器將炭漿定期提至上一槽,再生炭或新炭加入最後的吸附槽,載金
炭定期從第一吸附槽轉送至解吸系統,進行金的解吸和炭的再生。在吸附系統,活性炭和礦漿呈逆流流動。
吸附後的尾漿經檢查篩分(篩孔為24目)回收漏失的細粒載金炭後,送尾漿處理工序。;_尾~屯扒俗練笠優炭漿法回收金的原則流程
載金炭經脫除木屑和脫泥後,可用四種方法解吸金銀:(l)扎德拉法。用l%NaOH+0.1%NaCN溶液在
80~93oC和常壓下解吸24一48h。(2)酒精法。用含10%一20%酒精、一%NaOH+
0.1%NaCN溶液在sooC和常壓下解吸6h。(3)高壓法。在160℃和0.35MPa(5.5大氣壓)條
件下用l%NaOH+0.1%NaCN溶液解吸2一6h。(4)南非英美公司法。用與載金炭等體積的10%
NaOH(或5%NaCN+2%NaOH)的熱溶液(930C)處理2一6h,再用5~7倍於載金炭體積的去離子熱水洗滌9一20h。
解吸所得貴液送電積。貴液電積時一般採用不鏽鋼板陽極和鋼毛陰極。陽極板上鑽有孔以使電解液能
均勻通過,陰極是將鋼毛裝在兩面鑽有孔的可拆卸的塑膠框中,鋼毛密度為359/L,以使電解液能均勻通過
並能防止短路。電積產出的載金鋼毛中的金鐵比約20:1,經鹽酸除鐵、過濾洗滌後的金粉送熔煉鑄錠。
解吸後的活性炭經酸洗、鹼中和和水洗後送再生作業。多數廠在間接加熱迴轉窯中加熱至650oc後進
行驟冷以使活性炭恢復吸附活性。再生後的活性炭經篩分除去細粒炭後,加水製成炭漿返回吸附系統循環
使用。也可用豎式爐或多膛爐進行炭再生,可用油、煤氣或電加熱。載金炭也可先經酸洗再解吸,用5%鹽酸
或硝酸液洗滌載金炭,可洗去炭表面的碳酸鈣鈍化膜以及鈣、矽、鋅、鎳、鐵及浮選藥劑等有機物雜質,加溫
可強化洗滌過程。酸洗後的載金炭水洗至中性,除去氯根或硝酸根後再送去解吸。先酸洗後解吸可將上述污
染物及時排除於解吸電積系統之外,可增強活性炭的表面活性,提高金的吸附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