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商

灰商

這是一個商賈家族三代六十年的發跡與傳承歷史,是一部挖掘與反思生意場漫長演進的長篇巨著。同時,這部作品深刻地探尋了生意場的某些深層次的價值觀、以及商賈階層的本性。作為一部獨特的著作,它也側面地映射了複雜和深邃的商賈文明。

基本信息

簡單概述

灰商不是徽商。

徽商是指活躍於明清時安徽省徽州地區的一批商人,俗稱“徽幫”,經營的物品主要是米、鹽、茶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他們曾風光過數百年,清末日趨衰敗,隨著清朝覆滅,徽商也煙消雲散了。

灰商則不同,他們是長篇小說《灰商》中品行相似、惟利是圖、詭詐貪婪的一群人。作品以孔氏家族的孔熙志、孔天引、孔元道祖孫三代人為軸心,展示了他們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傳承、沉浮和衰落。灰商不像徽商那樣勤儉、禮讓、講一點仁義。灰商認為做生意靠的是一個“賭”字,核心是“騙”,不僅要“騙”顧客,也要用“藏”來“騙”同行和朋友,甚至對圈內之人和親戚也“騙”,真正做到了“利益高於一切”。孔熙志留給兒子的遺言是:如果兩個人有了生意,就不能再做朋友了!孔則同認為:所有的富翁都是自己的敵人!

內容提要

是一個商賈家族三代六十年的發跡與傳承歷史,是一部挖掘與反思生意場漫長演進的長篇巨著。同時,這部作品深刻地探尋了生意場的某些深層次的價值觀、以及商賈階層的本性。作為一部獨特的著作,它也側面地映射了複雜和深邃的商賈文明。在一個虛構的生意年代,諸多的階層因為生意而緊密地關聯起來,諸多的階層又因為生產而釀造出人間喜劇、人間悲劇、人間鬧劇、人間醜劇。本作品跨越六十年時空,描繪了一個商賈家族的一代傳承,故事以祖輩的一場生意爭奪開始,並且在家族內外結下的恩怨,然後又以孫輩的一場生意爭奪戰結束。在漫長宏大的故事背景以及所有的生意戰爭背後,潛伏的卻是一個數十年的陰謀和騙局,從而深刻反思了生意場上不同角色的人性演變軌跡,並且映射出他們各色各樣的生意價值觀。同時,本書處處體現出的生意場上為商,人為、為事之道,亦不乏生意文明的特殊智慧。

編輯推薦

在一個虛構的生意年代,諸多的階層因為生意而緊密地關聯起來,諸多的階層又因為生產而釀造出人間喜劇、人間悲劇、人間鬧劇、人間醜劇。本作品跨越六十年時空,描繪了一個商賈家族的一代傳承,故事以祖輩的一場生意爭奪開始,並且在家族內外結下的恩怨,然後又以孫輩的一場生意爭奪戰結束。在漫長宏大的故事背景以及所有的生意戰爭背後,潛伏的卻是一個數十年的陰謀和騙局,從而深刻反思了生意場上不同角色的人性演變軌跡,並且映射出他們各色各樣的生意價值觀。同時,本書處處體現出的生意場上為商,人為、為事之道,亦不乏生意文明的特殊智慧。

首部中國商賈階層反思巨著

2005年中國工商界最值得期待的經典長篇巨著

因本書直指中國商賈階層最為敏感的“原罪”問題,因而可能讓工商界失語,也可能引發學界的新一輪激辯。

本書具備了四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歷史之鏡”,即中國商賈階層推動下的經濟進程。其創作根基是建立在60年的宏大歷史之中,是商賈歷史的局部也是經濟歷史的框架,即自1943年的民國時期一直到2003年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代中國,其中對經濟進程有重要轉折的歷史印記往往都是作品隱約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傳遞的卻是對“灰色”的反思。

二是“階層原罪”,即對所謂數十年“灰商”現象的挖掘與反省。雖然大多數的民營公司完成了原始積累,然而一批又一批的商賈富豪卻同樣因為原罪問題紛紛落馬,伴隨落馬的還包括一大批的腐敗官員。在長長的名單中,許多都是那些顯為人知的人物:牟其中、楊斌、仰融、周正毅、張海、黃宏生、鄭俊懷、唐萬年、賴昌星、張恩照、陳久霖、王雪冰、朱小華、王懷忠、成克傑、慕綏新……數量眾多的中國民間富豪走過《灰商》的道路,並且由此逐漸在《灰商》的道路上覆滅掉,也由此牽涉到同樣數量眾多的腐敗官員被覆滅掉。事實上,對商賈原罪問題的正視以及由此出台的一系列動作,恰恰體現了政府的態度和力度,以及今天與未來創建透明商業社會的期待。

三是商賈文明,即書中處處體現出的中國生意場及生意文明的道、法、術、理。在奇特構思的故事之中處處體現出了生意場上為商、為事、為人、為世之道,而且不乏中國生意文明的特殊智慧。書中處處閃現了絕妙的警言妙語,對從商之人皆為有益的借鑑,例如:商道必隨政道,政道必隨世道;平衡是一切生意的基礎;寧可輸事,不可輸心;巨大的生意能夠改變一切;偉大的投機首先是天意,其次是人意;如果注定要做商人,就隨時準備接受被貪婪打敗的命運;創業靠膽,守業靠腦,傳業靠心,故心有多大,生意有多大;賺錢需有術,花錢需有道;生意場上沒有個人問題,都是大家的問題;生意就是冒險和謹慎之間的戰爭;生意多是資源變現,暴利源於巨大變革;有欲則商,有變則商;“給面”與“識趣”是生意關係的基本原則……等等。因此,諸多工商界人士認為《灰商》既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商務指導手冊,還是一部特色的、實用的《商賈兵法》。

四是“新聞體文學”,即第一例融合新聞體與文學體的長篇作品。整個作品中有一條獨特的主線,即新聞事件主線,即在數十年的歷史中,對中國生意場有價值和有影響的重要新聞事件,大多若隱若現地穿插在作品之中,而又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絲毫不顯生硬。

作者簡介

曹建偉,資深商業評論人,資深傳媒人,東北大學機械學院工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碩士,《21世紀經濟報導》戰略與管理版負責人。著有經濟管理暢銷書《長大》,並且在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地區出版英文、韓文和中文繁體版;同時著有地產業高端管理著作《營運力》。

文章概括

首部中國商賈階層反思巨著

2005年中國工商界最值得期待的經典長篇巨著

因本書直指中國商賈階層最為敏感的“原罪”問題,因而可能讓工商界失語,也可能引發學界的新一輪激辯。

本書具備了四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歷史之鏡”,即中國商賈階層推動下的經濟進程。其創作根基是建立在60年的宏大歷史之中,是商賈歷史的局部也是經濟歷史的框架,即自1943年的民國時期一直到2003年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代中國,其中對經濟進程有重要轉折的歷史印記往往都是作品隱約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傳遞的卻是對“灰色”的反思。

二是“階層原罪”,即對所謂數十年“灰商” 現象的挖掘與反省。雖然大多數的民營公司完成了原始積累,然而一批又一批的商賈富豪卻同樣因為原罪問題紛紛落馬,伴隨落馬的還包括一大批的腐敗官員。在長長的名單中,許多都是那些顯為人知的人物:牟其中、楊斌、仰融、周正毅、張海、黃宏生、鄭俊懷、唐萬年、賴昌星、張恩照、陳久霖、王雪冰、朱小華、王懷忠、成克傑、慕綏新……數量眾多的中國民間富豪走過《灰商》的道路,並且由此逐漸在《灰商》的道路上覆滅掉,也由此牽涉到同樣數量眾多的腐敗官員被覆滅掉。事實上,對商賈原罪問題的正視以及由此出台的一系列動作,恰恰體現了政府的態度和力度,以及今天與未來創建透明商業社會的期待。

三是商賈文明,即書中處處體現出的中國生意場及生意文明的道、法、術、理。在奇特構思的故事之中處處體現出了生意場上為商、為事、為人、為世之道,而且不乏中國生意文明的特殊智慧。書中處處閃現了絕妙的警言妙語,對從商之人皆為有益的借鑑,例如:商道必隨政道,政道必隨世道;平衡是一切生意的基礎;寧可輸事,不可輸心;巨大的生意能夠改變一切;偉大的投機首先是天意,其次是人意;如果注定要做商人,就隨時準備接受被貪婪打敗的命運;創業靠膽,守業靠腦,傳業靠心,故心有多大,生意有多大;賺錢需有術,花錢需有道;生意場上沒有個人問題,都是大家的問題;生意就是冒險和謹慎之間的戰爭;生意多是資源變現,暴利源於巨大變革;有欲則商,有變則商;“給面”與“識趣”是生意關係的基本原則……等等。因此,諸多工商界人士認為《灰商》既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商務指導手冊,還是一部特色的、實用的《商賈兵法》。

四是“新聞體文學”,即第一例融合新聞體與文學體的長篇作品。整個作品中有一條獨特的主線,即新聞事件主線,即在數十年的歷史中,對中國生意場有價值和有影響的重要新聞事件,大多若隱若現地穿插在作品之中,而又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絲毫不顯生硬。

經典語錄

★ 越是巨大的冒險,越是需要巨大的謹慎。

★ 如果注定要做一個商人,那么就要隨時準備接受被貪婪打敗的命運。

★ 商道隨政道。

★ 所謂“暗捧”,表面上看 來是吹捧和抬舉對方,實際上則是暗示對方,給對方施加壓力。一般情況下,這種“暗捧”是在談大生意的時候才會使用的談話伎倆。

★ 寧可輸事,不可輸心--這是孔熙志所遵循的基本生意原則。

★ 很多生意就靠著一個“賭”字,而且無非是賭運氣,賭頭腦和賭膽量。

★ 對孔熙志來說,做煙土生意最重要的生意經就是兩個字:一個字是“賭”,賭命數,賭頭腦 ,賭膽識;另一個字就是“網”,網上流社會軍政警商,網下流社會三教九流。

★ 人生之中的許多變故都是有徵兆的,但是人們又經常忽略這些徵兆,這大約就是人生的悲哀吧。

★ 對於一個商人來說,只有生意上的麻煩才會讓他們一反常態。

★ 能夠完全成功的巨大欺騙,只有在朋友之間才能發生。

★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和平是打出來的,又總有一些和平是談出來的。簡直就像是在生意場上一樣。

★ “海棠花好看,不在顏色,而在神韻……做人也一樣,不在外表,而在涵養……”。

★ 作為一個商人,一個講究尊嚴的商人,生意上所遭遇的巨大失敗簡直就是殘酷的人生悲劇。

★ 生意場上無朋友。

★ 巨大的生意改變一切。

★ 如果兩個人有了生意,就不能再做朋友了!

★ 巨大的機會,人生中只能有一次。

★ 偉大的投機首先都是天意,然後才是人意。

★ 風險一旦伴隨著機會同時出現,誰還會在乎風險哪?

★ 在同樣的生意場上,大家都是因為生意才維 持著利益關係。通常情況下,所有參與進來的人都會努力地維護著這個利益關係的穩定,而 對一切交易機密保持"緘默"。只有某一方對利益的分配表示極其不滿時,才有可能出現所 謂的"脫線"行為,把關係網上的人全部拖下水去。

★ 貪婪往往讓人們失去防備之心,

★ 拳頭能把野豬打死,拳頭塞不住人的嘴巴!

★ “給面兒”和“識趣”——這兩條處理關係的基本原則。

★ 很多大事情往往會敗在小人物手裡,因為做大事情的人總是很容易忽略小人物。

★ 永遠不要忽視小人物,小人物也能壞掉大事情。

★ 無論對於哪一個商人來說,變化都意味著最大的生意機會。

★ 生意的 利益不在於多少,而在於平衡。

★ 飯館主要是人們談事情的地方,而不是吃飯的地方。

★ 心有多大,生意就有多大……

★ 打下江山要靠膽;守住江山就要靠腦;傳下萬年基業就得靠心了。

★ 生意場上“面兒上的話”,是找那些稍微重要的人物“給面兒”,不能冷落了場面上的人,就說些像是捧人的話來。實際上,這些話卻全無意義也全非真心。說的人就自 然地說了,聽的人也自然不必當真,聽完了也就忘了,若是當了真,反倒是麻煩了。

★ “811原則”。這 是一個利益分配的原則,按照這個原則:如果生意人賺了十元錢,就要有八元錢賄賂給關係戶,一元錢分配給身邊掌握機密的幕僚們,最後剩餘的一元錢才裝入自己的口袋。換一句話 解釋這個原則就是,一個商人賺到十元錢,就有八元錢是用來培養生意場上的利益同盟。由此可以看出,利益同盟也是商人的根本法寶。

★ 培養利益同盟的根本理論就是:你認識誰並不重要,關鍵是你想認識誰以及誰認識你。

★ 永遠設法讓夥伴覺得你是替他們分擔了風險,即便你實際上得到了最大的好處!

★ 巨大的困難最能夠考驗合作夥伴的心態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 軟心腸的人做不了商人,這是生意場上的真理。

★ 因為“拆台”就是把生意場上藏匿在台面下的灰色的、黑色的、黃色的、白色的內幕,一下子全都揭發出去,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對手的生意舞台就瞬間坍塌了,全部的生意也就灰飛煙滅了。

★ 商人們都懂得如下的道理:公益的背後往往都是巨大的商業利益。

★ 很少有人能靠它賺錢,這就會是大生意;很多人都能靠它賺錢,這就肯定不是大生意……

★ 從談判的技巧來說,生意場上絕對沒有個人問題,都是大家的問題,都是大家生意上的問題 ,哪裡有什麼個人問題呢?雖然生意場實際還是個人的問題。 ★ 這個世界上,總是會突然冒出一個比你更有錢的人,而且能夠一腳把你踢開。但是,如果 你先占領了一小塊領地,他至少得聽聽你的意見,甚至還允許你講講條件……我們可不能落 得這個下場,做個連條件都不能談的角色!

★ 一個生意人可不能只懂得怎么賺錢,還要懂得怎么花錢。

★ 律師不是打官司的,是打關係的!

★ 時間可真是個殺手,能抹殺一切愉快和不愉快。

★ 生意就是時機,就是冒險和謹慎之間的戰爭。

★ 如果一個商人陷入了困境,就很難在商人圈子裡借到錢,因為只有兩個有錢人之間才能借錢。

★ 商界名利場,輸錢不輸心。

★ 這世界上的東西,管它是看得見的,還是看不見的,都有生意人敢賣,也都有生意人敢買。

★ 失敗能打垮人的頭腦,勝利卻也能沖昏人的頭腦。

★ 總是有許多生意人,急切地希望別人知道 他都幹了些什麼大買賣,取得了什麼豐功偉績,然後就能獲得別人的讚許和噓聲一片,勝利者就會感覺到充分的快感。

★ 使必須像使用一把鋒利的劍一樣,善於巧妙地使用語言。但是在他的語言的表面,要飾有柔和的羽毛,以便明顯表示出親切。如果他的講話開始顯得嚴厲,他就應該用柔和之剪修剪一下。 如果他開始說出了冷酷的話,它就應該以和善的、令人愉快的話語來結尾。用動聽的話語消除彼此心中邪惡的根源,用甜言蜜語來撫平對手眉宇間的皺紋。最聰明的使節可以使用語言去完成百萬勇士無法完成的偉大事業 。那些可以用一句無禮的話,破壞整個和平的人,簡直就是莽夫!出色的使節卻總是能夠用 動聽的言語,促成兩個敵人言歸於好。

★ 女人只會對兩種男人動手:愛人和流氓。

★ 巨大的財富總是先讓人有巨大的安全感,然後就會讓人滋生巨大的底氣,接著人們就會想乾 一些更大的買賣。

★ 劉備是厚而不黑,曹操是黑而不厚,孫權是厚黑都有都不夠,所以天下就只能分成三國而治……我們是厚黑都有了,就賺了大錢嘛!

★ 商人需要追名逐利,我們都知道。如果只是追名,那么就可能是徒有虛名;如果只是逐利呢?就可能是惟利是圖……

★ 貪婪是商人的天性,也是商人的天敵。

★ 只有那些頭腦簡單的商人,才會跟新夥伴搶著說話,然後根本不知道對方想聽什麼 ,就搶著大談一通自己的意見。

★ 在我這裡就三門知識能賺錢--生物、哲學、歷史。生物學研究人是什麼,哲學研究人為 什麼,歷史研究人能幹什麼……生意就是研究人的,把人研究透徹了,生意就通了!"

★ 女人的一生只能承載一段最偉大的愛情,那一段偉大的愛情才是心裡盛開的花 朵,其它的情感就只能是四散飄零的綠葉了。

★ 實現偉大理想的時刻,往往是絲毫沒有心理準備的時刻。

★ 男人要是突然有了錢,最想立即告訴一直拒絕自己追求的女人,這也算是一種報復吧!

★ 這個聚斂巨額財富的商人,越來越像個投機家了,就是那種惟利是圖的人,那種對機會視若生命的人,那種大膽而謹慎的人。

★ 打理關係,就應該集中精力去處理和生意夥伴的關係,而不是挖空心思地處理和競爭對手的關係。

★ 和渠道的夥伴們搞好關係吧--他們才是上帝,顧客不是上帝!

★ 他永遠不會和一個對手死掐,活生生地把戰爭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在外人看來,孔 天引似乎永遠都沒有生意敵人,只有生意夥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一旦遇到生意敵人,孔天引會設法通過聯盟的力量一舉消滅對手,一切的對抗都會悄無聲息地展開。

★ 只有那些有著共同敵人的夥伴,才是真正齊心協力的夥伴。

★ 在生意場上,只有愚蠢的商人是單憑外表判斷一個商人的。

★ 監獄裡只關兩種人:偉大的人和愚蠢的人。

★ 每每清理一次官僚腐敗,政府就要繼續吹響新一輪刺激經濟的號角。

★ 在生意場上,要了解對手,可是更要了解夥伴,因為背叛的夥伴比對手還要可怕。

★ 只有四種關係的人才能結為生意上的死黨:一起抗過槍的,一起下過鄉的,一起嫖過娼的,一起分過贓的。

★ 對於一個政客來說,歷史尤其是附著污點的歷史是最大的忌諱,因為政治鬥爭的核心就是“揭底”。

★ 男人之間的最沉重的話題就是說到自己的女人,反過來男人之間最輕鬆的話題,就是說說別人的女人。

★ 政治是口深井,有人想爬上來,就必然有人要掉進去!

★ 對於背叛者來說,背叛幾次根本不重要,忠誠必須是永久的,但是背叛只能有一次!

★ 讓對手主動地站到你的正對面來,然後慢慢地看著它自生自滅……不要總是想著進攻,那樣會暴露自己!也會讓自己傷筋動骨!

★ 做生意就是儘量地按照合適的規則去分配資源,而“做人”的功底深淺就直接地決定著能否合適地分配到資源。

★ 心狠手辣是商人的基本功。

★ 中國的銀行大多都不是做生意的,而是做關係的,因此,銀行的貸款不是衝著生意而是衝著關係。

★ 關係在很多生意人的眼裡就是最偉大的生意。

書摘

灰商:一個階層的屬性

“惡實用,美不實用”這句話,出自上世紀資本主義最敬仰的經濟學大師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之口,這是對資本主義在原始積累期間更貼切的一個反思,並且較之卡爾?馬克斯所謂的“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與骯髒的東西”這個概括更為務實一些,事實上比凱恩斯更早提出“惡是資本發展與發源的源動力”的哲人有許多,這包括康德。 由此,我們反思甚至可以理解一下中國在過去30年的原始積累歷程,以及在這個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工商階層,既包括國有資本的代表,也包括民間資本的代表,我無法用完全統一的標準概括他們,但是這其間有大機率的一致性。我用五個字粗略地概括他們共同面臨的問題和矛盾,當然這個矛盾不是永久存在的,而是特定時期的特定問題。 這五個字是——賭、藏、騙、庸、難。 中國第一代原始積累的商賈大多都有“靠膽量”的成分,可以定義為“投機家”也可以定義為“賭手”,這是因為中國的國有經濟改革和民營經濟開放是漸進式的,並且伴隨著政策影響下的極大不確定性,在變數和不確定性的幕後企圖完成資本積累的商賈,必須要冒險和賭博,而不是循規蹈矩地操作,因為之前沒有經驗、路徑可循。成功的投機家和賭手就能順利地軟著陸,其它的則就結局大異,包括入獄、送命、破產、自殺、逃亡……等等。 第二個特徵便是“藏”,這既受到賭的影響,也受到中國商業文化的特定約束。“不透明”是商業原始積累的必然性,因此就需要藏匿一些涉及到原罪的東西,這種藏匿包括很多層面,比如黑金交易和賄賂,多是與監管的政策或法律法規打“擦邊球”的事情,還有的藏匿是為了生意的需要,不必要讓公眾知道太多的真相。另外一個要素就是中國商賈的文化是“保守”型的,而不是開放型的,因此“藏而不露”是中國商業階層的重要文化。 其次一個重要的要素便是“騙”,這並非起源於“無奸不商”的傳統文化,而是在不規範市場中的必然產物,信用制度的不健全是過去三十年中國商業的根本問題之一。因此,在信用體制缺乏的環境下,“騙”不僅意味著進攻,還意味著防範,當然也造成了商業成本的居高不下,比如商業契約的信譽低下,導致了交易成本的高昂,這是違背經濟學道理的。不便舉例證,也不必舉例證,就足以說明中國的商業界“騙字”無處不在,並且成為常識和常理。 文化層面,中國商業界的重要倫理是“中庸之道”,更有許多商賈把這種“中庸之道”與其它中國文化融合起來,比如易學、佛學、禪學、道學乃至毛澤東思想,這意味著中國的商業文化仍然沒有完全開放,而且存在極強的個人意志,與資本主義世界倡導的開放商業文明和科學商業是違背的,而在全球經濟浪潮的衝擊下,這種“商業文明”桎梏著中國商賈階層的進化。 第五個特徵是“難”,這與中國商業階層所處的環境有關,中國的經濟和政治體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漸進變革的,這種漸進變革又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國家的原始積累,因此商業環境是由無秩序走向規範,這個過程中就無法採取規範商業世界的操作路徑去生存和發展,因此商業世界就變得更加複雜甚至充滿風險。過多的例子不需證明,幾年來近百位身價極高的商賈紛紛落馬,並且伴隨著高級官員的落馬,就充分驗證了這種風險性,因此在高度誘惑的經濟環境裡,中國商賈階層仍然需要一段時間的煎熬。就像凱恩斯所說的“我們還會有稍長一段時間把貪婪、高利剝削、防範戒備奉為信條,只有它們才能把我們從經濟必然性的地道里引領出來見到天日!” 《灰商》一書正是通過新聞體小說的方式,全面挖掘和反思了中國商賈階層數十年的命運和性格特徵,從而驗證這個階層的悲喜。

行為準則

灰商書籍灰商書籍

灰商一方面瘋狂斂財,另一方面則大肆揮霍、縱情享樂。他們擁有高級轎車、別墅、游泳池、富豪俱樂部的……在天堂夜總會里,自詡是儒商崔嘉偉在夜總會裡享用“七仙女套餐”,七位年輕靚麗的姑娘同時為他做性服務。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灰商如此縱慾和愚昧,其結果必然是演繹出人生的悲劇。

王中在俄羅斯被人殺害;崔嘉偉因參與謀殺香港客人被關押到新疆監獄裡;孔則同在美國被無數子彈擊成了一堆破肉;孔天引年邁時突然發現遺囑中的財產分配會危害自己的天通集團巨大利益,氣急之下心臟病突發而亡……《灰商》中的四個夥伴和巨頭相繼從商界消失。

這伙灰商的悲劇和隕落並非是作者憑空杜撰。作者長期從事經濟方面的研究,曾與數百位生意人進行過交流和探討,為這部近50萬字的長篇小說創作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社會反思

灰商的出現和存在與社會環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主要還是自身的不潔、貪婪和愚昧。現代商人應該走出“無商不奸”的沼澤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建立經濟生活中的誠信機制,讓公正、互利、誠信理念深入內心,正確認識並處理好功利主義和生態倫理的矛盾衝突。

現代社會中,不乏蓋茨這樣的有識之士,擁有財富之後,不是恣意揮霍,而是樂於奉還社會。他們深知:自己的財產實質上是社會的財富,歸還給社會,是天經地義之事。灰商的可悲是:巧取豪奪成了富豪之後,要么任性放蕩,要么視錢如命,要么幻想讓巨額財富千秋萬代傳下去,讓子子孫孫永遠享用……結果呢?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落得個家破人亡、人財兩空,留下的是無盡的悲哀和悔恨。

商人追逐利潤,聚集財富本無可非議,但若把斂財奉為唯一宗旨,用商業精神涵蓋自身和家族全部生活內容,將整個人生異化成一座商城,人際關係全部成為利益關係,悲劇的出現亦就難以避免。作品用了大量筆墨描寫灰商在六十多年中發生的令人瞠目的事件和原罪,對人們有很強的警示作用,但對灰商內心世界的彷徨、衝突、掙扎和無奈開掘得較少,未能從廣闊的商界層面上來描繪多姿多彩的各色商賈典型,顯得書中人物形象較單調,反襯力度不足,削弱了《灰商》的藝術感染力和文學性。

媒體評論

評論1

《灰商》:首部中國商賈階層反思巨著

《灰商》一書具備了四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歷史之鏡”,即中國商賈階層推動下的經濟進程。其創作根基是建立在60年的宏大歷史之中,是商賈歷史的局部也是經濟歷史的框架,即自1943年的民國時期一直到2003年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代中國,其中對經濟進程有重要轉折的歷史印記往往都是作品隱約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傳遞的卻是對“灰色”的反思。

二是“階層原罪”,即對所謂數十年“灰商”現象的挖掘與反省。雖然大多數的民營公司完成了原始積累,然而一批又一批的商賈富豪卻同樣因為原罪問題紛紛落馬,伴隨落馬的還包括一大批的腐敗官員。在長長的名單中,許多都是那些顯為人知的人物:牟其中、楊斌、仰融、周正毅、張海、黃宏生、鄭俊懷、唐萬年、賴昌星、張恩照、陳久霖、王雪冰、朱小華、王懷忠、成克傑、慕綏新……數量眾多的中國民間富豪走過《灰商》的道路,並且由此逐漸在《灰商》的道路上覆滅掉,也由此牽涉到同樣數量眾多的腐敗官員被覆滅掉。事實上,對商賈原罪問題的正視以及由此出台的一系列動作,恰恰體現了政府的態度和力度,以及今天與未來創建透明商業社會的期待。

三是商賈文明,即書中處處體現出的中國生意場及生意文明的道、法、術、理。在奇特構思的故事之中處處體現出了生意場上為商、為事、為人、為世之道,而且不乏中國生意文明的特殊智慧。書中處處閃現了絕妙的警言妙語,對從商之人皆為有益的借鑑,例如:商道必隨政道,政道必隨世道;平衡是一切生意的基礎;寧可輸事,不可輸心;巨大的生意能夠改變一切;偉大的投機首先是天意,其次是人意;如果注定要做商人,就隨時準備接受被貪婪打敗的命運;創業靠膽,守業靠腦,傳業靠心,故心有多大,生意有多大;賺錢需有術,花錢需有道;生意場上沒有個人問題,都是大家的問題;生意就是冒險和謹慎之間的戰爭;生意多是資源變現,暴利源於巨大變革;有欲則商,有變則商;“給面”與“識趣”是生意關係的基本原則……等等。因此,諸多工商界人士認為《灰商》既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商務指導手冊,還是一部特色的、實用的《商賈兵法》。

評論2

《灰商》里的兩性交集

女人只有開在自己靜謐的荷花池裡,才能在男人的夢中搖曳。

那些男人和兩個半女人

——《灰商》里的兩性交集

這是一本男人寫給男人看的書,也是一本非常男人的書。我不懂生意,只說些與男人、女人有關的話題;我也不太了解男人的世界,幸虧書里還有男人與女人的交集。

書里的男人都是生意場上的英雄——跑馬圈地、馳騁縱橫、聲色犬馬,他們有智慧,更有陰謀和圈套。但因得了“灰”字,卻落得了同樣“灰敗”的下場——入獄、被殺、暴死……,似乎只有孔天引還算壽終正寢,但是不是因了他還有一個白荷花的夢?

那兩個半女人有意無意地走進了這個男人的世界——因血緣、因愛情、因欲望和名利,與那些男人有了交集。兩個半女人:林禾和孔涵依,她們是真、善、美和愛在男人世界的化身;邱億亭、那三個男人的妻子以及風月場中形形色色的女人,她們,只能算半個女人。前者更多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或說女性的世界裡,她們是被動的或者是堅持的:林禾深愛著孔天引卻最終無奈,最後與孔則同保持著尷尬的關係,在愛情上她是被動的;孔涵依熱愛藝術,也愛那個死於藝術與金錢兩難選擇的神經質大學同學,在人生觀上她是堅持的(至少到書結束時)。而後者是那么主動地走進了男人的世界:邱億亭,為了名利、為了欲望的放縱,把媒體做了撈錢工具;那三個男人的妻子,或者是因為欲望、或者只是男人的傭人;還有不時出現在生意場、風月場中女人,豐滿的胸脯、渾圓的屁股和惹火的身材就是她們的名字,她們和書中送禮用的那幅假畫一樣——同樣是生意人流通金錢、聯絡感情的絕好工具

林禾只是男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孔天引只有一輩子把她掩埋在心的深處,她無法也不會融入他的現實和他生意,孔則同雖然得到了她的身體,但她依然是夢,是一朵嫻靜優雅的白荷花。作為高雅符號的白荷花,不論是古人筆下“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荷花,還是莫奈為之著迷的有變幻莫測的光影的荷花,她們都有搖曳生姿的外表和雅致動人的心境。楚楚動人的林憶蓮嘆息著:“男人久不見蓮花,開始覺得牡丹美”,但生意場上的男人,即使見了蓮花,也還是覺得牡丹美,或者他們已經沒有了評判的時間、能力和權利。孔天引匆匆結婚把林禾當作他心中永遠盛開的白蓮,這是他的聰明,這結局太完美了。而孔則同費勁心思得到林禾,但裡面又攙雜了太多不甘心或說與孔天引較勁的成分。林禾沒有捲入生意場中,沒有嫁給他最愛的男人,也是她的幸運。純淨的愛情太脆弱了,孔天引的生意場稍不留神就會把這個唯美的女人吸進去,像後來的孔涵依一樣。女人只有開在自己靜謐的荷花池裡,才能在男人的夢中搖曳。

孔涵依,從一個可愛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個性的少女,最終會因為一場婚姻捲入她生平憎恨的生意場。她想把象徵友誼的“四色貝”送給父親的朋友,但這個朋友卻給他的父親設了一個大圈套;她想讓他的藝術家男友專心藝術,但最終他卻被名利所困;她相信愛情太美,愛情卻對她太不完美;她愛藝術厭棄生意,但她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個大生意;孔天引盡力為他製造一個純淨的真空,但生意的力量太大,一不留神就要被拋進生意場——她的家族生意和她丈夫的生意。真善美很脆弱,它們隕落的碎末令人傷感卻又無可奈何。正應了那句老話,“惡是生意場的通行證,美是唯美者的墓志銘”,最不忍心的結局往往是最合理的結局,上帝在和人類開玩笑呢。

說邱憶亭、那三個男人的妻子以及風月場中形形色色的女人加一堆是半個女人,其實她們還不到半個呢,她們只能是半個弱。因為她們只是生意場上的女人。那半個女人也許會是別的男人的夢和荷花,但在這個生意場中,她們不是。他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或者說生活讓他們不得不這樣——她們這么主動地走向了男人的世界,並且還是為了欲望和名利!更致命的一點:欲望和名利也是生意場上的男人的需要,他們哪個不是為了這個拚命呢?所以,她們和他們去爭奪,最終,等待她們的還能有什麼?邱憶亭,貪婪、縱慾,但不比他們更貪婪;她也參加了利益的分配,但只不過是拿了他們的小頭,然而,她就沒有別的路可走了,只有出車禍死去,誰讓她進了男人的世界呢,誰讓她和他們爭呢。崔嘉偉的小護士妻子為了青春不可遏止的欲望出嫁了,這欲望比起生意場的慾海來,太渺小了,在她的利用價值被榨乾後,等待她的只有是被拋棄。其他呢,孔天引的妻子扮演了一個賢妻良母,也就是傭人的角色,她始終活在一個叫林禾的荷花的陰影里,竟然一直都沒有露面。而那些豐滿的胸脯、渾圓的屁股和惹火的身材,不說也罷,因為他們和其他禮品一樣,有什麼可說的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