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烙療法

火烙療法是用燒熱的金屬器械,烙燙病變局部組織,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概述

火烙療法是用燒熱的金屬器械,烙燙病變局部組織,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據文獻記載,我國晉代已用烙法治療口腔疾患。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中有“瘭疽毒瘡”,“以烙鐵烙之。”之述。王燾的《外台秘要》有燒桑刀烙傷處以治療蛇咬傷的記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燒銅匙柄熨烙眼弦內,去風退赤甚妙”的記載。張志宏的《簡明醫彀》對火針烙法載述尤詳。清代高文晉的《外科圖說》還載有火烙療法的簡圖。祁神的《外科大成》載:“古有烙法,今罕用之,蓋使患者駭然,亦懼粗工之誤用耳。”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載:“治傷寒,食積,寒熱不調者,用一寒一熱之藥為餅置臍上,以熨斗盛炭火熨之,或空中運之。治陰證者用炮姜、附子、麝香、吳茱萸末,綿裹放臍內,上蓋生薑片,以蔥切成碗粗一大束,紮好放姜上,熨斗熨之,或烙鐵烙之,蔥爛再易”。《理瀹駢文》還說,古有《炮烙入門》一書,是專講火烙療法的,可惜已散失。

操作方法

火烙療法有火針烙法和烙鐵烙法兩種,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一、火針烙法
用銅、銀或鐵等金屬製成粗如麥稈,長約18~22cm的細長針,針尖要細,針柄漸粗,與毛線針形狀相似。治療時病人取臥位,暴露火烙部位,術者將針頭蘸香油少許於炭火或酒精燈上燒紅,迅速從膿腔低處向上方斜行刺入。若要瘡口開大,可在拔針時向上一拖,取斜出方向;若要瘡口小,則在拔針時取直出方向。一烙不成,可以再烙,烙後插入藥線,使瘡口不致粘合,便於排膿。膿腔深者進針宜深,淺者宜淺。
二、烙鐵烙法
用銅、鐵、銀等金屬原料,製成方、圓、長等不同形狀,大小不等的烙鐵。烙鐵有的如杏核大,有的如麥粒大,有的底平,有的底略凸,有的呈小勺形,焊在鐵絲上作柄,柄的粗細略與腳踏車條類似,柄的長短可靈活掌握。用於體表的宜短,用於內腔的宜長,一般20~30cm。
治療時讓患者取適當體位,暴露火烙部位。術者將烙鐵蘸麻油少許,在炭火或酒精燈上燒紅,迅速烙於患處。

主治病症

一、慢性子宮頸糜爛、子宮頸肥大或增生、子宮頸管炎用烙鐵烙法。
1.準備各型銅製烙頭,酒精燈1台,鐵絲架1台,火柴,各型擴陰器,1%乳酸棉球,2.5%碘酒,5ml注射器連同5號針頭1支,龍膽紫藥水等。
2.讓患者取仰臥位,兩腿彎曲分開。術者用擴陰器擴開患者陰道,暴露宮頸,用1%乳酸棉球拭淨宮頸上的分泌物,再用2.5%碘酒作宮頸消毒,不用麻醉藥與止痛藥。
3.若伴有增殖性突起或囊腫,先用注射器將囊腫液體抽出,拭乾,並用熱烙頭使之平整。
4.將各型烙頭在酒精燈上加熱2分鐘,烙頭溫度大約達90℃。先將烙頭在乾淨紗布上輕拭後,輕輕壓在宮頸糜爛區2~3mm深處,約停3~5秒鐘,輕輕取出,切勿觸及陰道壁。也不要將烙頭置於陰道中,以免引起疼痛不適。烙頭先接觸宮頸下唇,由內向外,直至糜爛邊緣。然後再以上法烙上唇。施術時用力要均勻,糜爛面要全部烙到,否則影響癒合。宮頸外口周圍,一般糜爛較重,烙的時間也應較長,且壓力也應略大。越向外圍,時間、壓力應逐漸減小、減輕。
5.用尖型烙頭治療頸管炎時,烙頭不宜伸入宮頸太深,以免烙及宮頸內口,造成頸管狹窄。
6.烙過之後,局部塗1%龍膽紫,取直徑4cm大小的棉球1個,塗上紫草油膏(配製方法:紫草、自蘚皮、白芨、孩兒茶、烏梅,按照2:2:2:1:o.5的比例,分別研細過100目篩,然後摻勻,紫外線消毒,再加入冰片少許,香油調合即成。)在此棉球上系1根長16cm的粗線,然後將此棉球用長鑷子送入陰道,覆蓋在宮頸表面,粗線另一端留在陰道口外,停一晝夜,患者通過拉此粗線,將棉球取出。
二、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聲帶息肉用烙鐵烙法,操作程式詳見“割烙療法”。
三、體積較小的贅疣、息肉突出用烙鐵烙法。先將局部常規消毒,浸潤麻醉,在無菌條件下割除,然後將燒紅的烙鐵在患處灼烙。血管出血則直接灼烙出血點。
四、附骨疽、痰飲流注、瘡瘍用火針烙法。

注意事項

1.使用本法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及手術指證,適應證之外的病症嚴禁用本法治療。
2.頭面部、筋骨關節處、心前區、大動脈運行處禁止灼烙,尤其禁止火針灼烙。
3,運用火針灼烙時,除嚴格掌握上述兩點外,還應注意在胸背、胸肋、腰腹和較大血管循行處等部位,慎勿深烙,以防發生事故。
4.灼烙前要作好一切準備,並作好病人思想工作,以免患者精神緊張,出現暈厥等意外。
5.灼烙時儘量不讓患者看見,以免患者驚恐,造成暈厥之變。
6.蘸術時烙鐵要燒紅,動作要迅速,準確,慎勿觸及其他部位及健康組織。
7.術後應加強營養,以促進身體儘快康復。
8.灼烙贅疣、息肉等疾患,應先將局部浸潤麻醉,割除後再烙,血管出血則直接灼烙出血點。
9.灼烙慢性扁桃體炎時應注意:必須在腫痛全部消除的情況下才可施術;術前先用2%古柯鹼溶液少許,塗於局部黏膜表面,然後灼烙;每次烙10~20次,3~7天烙1次,直至痊癒;若表面有烙後遺留的白膜,則應輕輕颳去再烙;治療期間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情志抑鬱;每次烙後要向施術部位吹塗冰硼散(中成藥)少許。
10.灼烙子宮頸時應注意:灼烙前應先作婦科檢查。檢查一般在月經乾淨一周內進行。如無膿性分泌物和急性生殖器官炎症,方可考慮施術。嚴格按照上述操作程式,用擴陰器擴開陰道,暴露宮頸,用消毒乾棉球拭淨宮頸及陰道分泌物,確定病變面積及程度,然後自宮頸下唇開始灼烙,逐漸向外移動,直至糜爛邊緣,而後烙上唇。糜爛嚴重處灼烙時間稍長,壓力稍大,外周則時間短,壓力漸減。單純型宮頸糜爛灼烙宜淺,壓力宜輕,灼烙後局部呈黃色焦痂,乳突型及混合型灼烙時間要長,壓力要大,烙後局部呈褐色焦痂。無論哪一型,術後宮頸局部均呈嗽叭筒狀。
術後3~5日內陰道分泌物增多,有組織脫落,有時分泌物中混有血液,約兩星期後逐漸減少。此時可用苦參、黃柏、蒼朮各30g,煎水擦洗外陰,以保持外陰清潔。術後滲出液增多時,囑患者多飲開水。或用澤蘭300g水煎,趁熱熏洗外陰。術後2~3月內禁止房事及盆浴。烙後壞死組織一般在10天左右脫痂,瘡面充血或微滲血。若出血過多可撒上雲南白藥或三七粉。術後第一次月經可能稍提前,或月經量多,經期延長等,可服中藥加味生化湯(當歸、益母草各10g,川芎、桃仁各6g,炮姜、炙甘草各3g,水煎服)3劑,或服益母丸(中成藥),每次1丸,每日3次,連服5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