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浸

灌浸

灌浸,漢語辭彙。 拼音:guàn jìn, 出自《呂氏春秋·尊師》, 亦作“ 灌寖 ”, 釋義:1、猶灌溉。2、謂水貫通流注。3、猶淹沒。

詞目

灌浸

拼音

guàn jìn

注音

ㄍㄨㄢˋ ㄐㄧㄣˋ

出處與詳解

亦作“ 灌寖 ”。

1、猶灌溉。

①《呂氏春秋·尊師》:“治唐圃,疾灌寖,務種樹。”

②《漢書·溝洫志》:“農,天下之本也。泉流灌寖,所以育五穀也。”

③宋 司馬光 《旬慮十七韻呈同舍》:“菊畦親灌浸,茶器自涓滌。”

2、謂水貫通流注。

①《晉書·江統傳》:“ 鄭國 、 白渠 灌浸相通。黍稷之饒,畝號一鍾,百姓謠詠其殷實。””

②《新唐書·嗣薛王知柔傳》:“始, 鄭 、 白渠 梗壅,民不得歲。 知柔 調三輔,治復舊道,灌浸如約,遂無旱虞。”

3、猶淹沒。

宋 單鍔 《吳中水利書》:“若無堤防,則水泛濫而不制,將見灌浸 江陰 之民田民居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