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雪崩

濕雪崩

濕雪崩是雪山裡面常常遇見的雪崩現象,因表面雪層融化又滲入下層雪中並重新凍結,形成了“濕雪層”。

濕雪崩濕雪崩

名詞解釋

濕雪崩也許是最危險的雪崩,濕雪崩一般發生於一場降水以後數天,因表面雪層融化又滲入下層雪中並重新凍結,形成了“濕雪層”。 在冬天春天下雪溫度會持續快帶升高,這使新的濕雪層不可能很容易就吸附於密度更小的原有的冰雪上,於是便向下滑動,產生了雪崩。濕雪崩都是塊狀,速度較慢,重量大,質地密,在雪坡上像墨漬似的,愈變愈大。因此摧毀力也更強。這種塊雪崩的形成區通常在坡度稍緩的雪坡上。因為陡坡上的粉雪(鬆散的雪)要幾乎崩完了,才會輪到相對的緩坡,發生塊雪崩。它的下滑速度比空降雪崩更慢,沿途帶起樹木和岩石,產生更大的雪礫。但一旦捲入塊狀的雪崩體中,就決不會有像遇到乾雪崩那樣幸運了。而且它一旦停止下來會立即凝固,捲入其中的受害者就會立刻冰凍起來難以呼吸,往往令搶救工作十分困難。

相關條目

地理名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