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太陽塔

澳大利亞太陽塔

太陽塔將建在澳大利亞內地西部的新南威爾斯州,是指利用太陽輻射加熱空氣進而發電。根據物理學定律,熱空氣會上升並以熱風的形式移動,當這些風穿過渦輪時,便會產生電能。

簡介

澳大利亞內地的“太陽塔”澳大利亞內地的“太陽塔”

“太陽塔”也被稱之為“太陽任務”計畫,這項科學壯舉將利用太陽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太陽塔”技術是指利用太陽輻射加熱空氣進而發電。根據物理學定律,熱空氣會上升並以熱風的形式移動,當這些風穿過渦輪時,便會產生電能。
太陽塔將建在澳大利亞內地西部的新南威爾斯州,竣工後的高度可達到1公里(3280英尺)。當全部投入運轉,“太陽塔”最多可產生200兆瓦清潔電能,足以滿足大約20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

技術原理

“太陽塔”的設計高度達999米,直徑為130米,將建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的交界地區。該塔事實上是一個依靠陽光空氣維持運轉的巨型電站。“太陽塔”的工作原理是簡單的對流原理,即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
這座“太陽塔”的作用則和一根煙囪的作用類似:“煙囪”的底端有一個直徑7000米的圓盤狀集熱器,在太陽的照射下,集熱器的中部形成一個巨大的溫室。由於對流效應,熱氣流會沿著“煙囪”以每小時60公里的高速上升,推動煙囪內部特別設計的渦輪產生電力。晚上,白天積聚在熱能存儲單元中的熱能開始釋放出來,繼續推動渦輪鏇轉。與傳統的風力發電方式不同,由於“太陽塔”自身能產生風動力,從而不受天氣條件限制,可以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

建造過程

太陽塔電腦模擬效果太陽塔電腦模擬效果

澳大利亞“太陽塔”工程共分為六個階段進行:設計最佳化(已完成)、商業可行性預測和探討(已完成)、可行性最終討論(正在進行)、設計和施工方案的最終審定、施工和調試、投入商業運作。EnviroMission目前還處於第三階段運作,主要包括項目協作和籌集資金。

中試樣機

為了確保澳大利亞“太陽塔”發電的成功,德國的設計者和建造工程公司Schlaich Bergermann and Partner聯同西班牙政府,在西班牙的Manzanares建造了一個小型的樣板裝置進行中試。中試樣機在1982至1989間的7年運行中產生了50KW的電能。中試的研究結果驗證了這種風道式太陽能發電的構想是可行的,過程中取得的數據為下一步擴大規模的設計提供了依據。

設計者

“太陽塔”之設計出自於德國著名建築工程師Jörg Schlaich教授的手筆。Jörg Schlaich教授是建造慕尼黑奧運場的德國公司Schlaich Bergermann and Partner的始創合伙人之一,這德國公司曾建造香港的汀九橋(Ting Kau Bridge)及加拿大蒙特婁奧運場。

關於澳大利亞EnviroMission公司

EnviroMission公司2001年8月在澳大利亞股票上市。它的主要投資者,也是“太陽塔”技術的擁有者,是美國SolarMission技術公司,EnviroMission公司擁有此公司在澳大利亞的技術專利。EnviroMission公司計畫在2008年前實現澳大利亞境內5座“太陽塔”的商業運作。

作用及影響

“太陽塔”的發電能力可達200兆瓦。據初步的估算,這樣一座電站投入使用後,每年將可少向大氣中排放90萬噸的溫室氣體。除了在澳大利亞以外,該計畫的制定者們還指出,在那些太陽輻射強烈且地震活動較少(“太陽塔”的抗震能力不是很強)的地區,均可建造“太陽塔”用於發電
儘管“太陽塔”非常環保且非常安全,但依然有許多人反對建造這類裝置。反對者的主要理由是:“太陽塔”的建造成本太高,而效率又太低。據悉,一座200兆瓦“太陽塔”建造成本高達3.18億美元。

全球九個規模最大科學工程

台北時間2008年6月26日訊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繼金字塔之後,一些建築被冠以“規模最大”的頭銜,有些建築則躋身世界新七大奇蹟之列。建築尚且如此,科學工程當然不甘落後。目前,世界上出現了不少規模驚人的科學工程,以下九大工程中有些已投入運轉,有些正在建造當中,有些則仍停留在製圖板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