澇

澇漉(浸潤其中);澇疏旱溉(指莊稼受澇應排水,受旱應灌溉);瀝澇(瀝水淹了莊稼);內澇(地勢低洼,積水不能及時排水而造成的澇災);澇窪地(低洼易淹的田地)。源出秦嶺,北流入渭水) 同本義。公今早晚班春去,強勸澇田補歲飢。《廣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音勞。《說文》水出扶風鄠北。《水經注》漢水,又東謂之澇灘。《木華·海賦》飛澇相磢。涇,渭,灞,滻,酆,鎬,潦,潏,所謂八川。今陝西西安府鄠縣縣西三里,澇水出南山澇谷。

基本信息

簡介

簡體:澇

繁體:澇

拼音:lào

注音:ㄌㄠˋ

部首:氵

筆畫:部首3,部外7,總10

筆順:4411224553

四角:34127

五筆:IAPL

倉頡:ETBS

統一碼:U+6D9D

字義

一、基本字義:

1. 雨水過多,莊稼被淹,與“旱”相對。如:抗旱防澇。澇災。

2. 因雨水過多而積在田裡或低洼處的水。如:排澇救災。

二、詳細字義:

澇(láo)〈名〉

(1) (形聲。從水,勞聲。本義:水名。在陝西省。源出秦嶺,北流入渭水) 同本義。

(2) 又名潦水。在陝西省戶縣、周至兩縣界上,源出秦嶺,為關中八川之一

澇水北注 甘水,而亂流入於 渭。——《水經注》

(3) 汾水支流。源出山西省浮山縣西北,西流至臨汾市北注入汾水

澇(lào)〈動〉

(1) 水淹沒;雨多成災。

雨久成水,故其域恆澇也。——《晉書·袁甫傳》

(2) 又如:澇漉(浸潤其中);澇疏旱溉(指莊稼受澇應排水,受旱應灌溉);瀝澇(瀝水淹了莊稼);內澇(地勢低洼,積水不能及時排水而造成的澇災);澇窪地(低洼易淹的田地)

(3) 澆水,灌溉。

公今早晚班春去,強勸澇田補歲飢。——宋· 王安石《和錢學士喜雪》

澇(lào)〈名〉

(1) 大水;淹沒田地的積水。如:排澇(排除田地里過多的積水,使農作物免受澇災);旱澇無常

(2) 乳酪。

什麼叫做澇?…原來是牛奶。——清· 蘧園《負曝閒談》

三、詞組:澇地、澇害、澇災、抗旱防澇、排澇救災、澇漉、澇疏旱溉、瀝澇、內澇、澇窪地、排澇、旱澇無常

四、英文:waterlogging inundate flood torrent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澇

《廣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音勞。水名。《說文》水出扶風鄠北。亦作潦。《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注》潦,卽澇水。又灘名。《水經注》漢水,又東謂之澇灘。又大波也。《木華·海賦》飛澇相磢。又《廣韻》盧皓切《集韻》魯晧切,音老。義同。又《廣韻》《集韻》《韻會》郞到切,勞去聲。義同。一曰淹也。

說文解字

一、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澇

水。出扶風鄠,北入渭。從水勞聲。魯刀切

二、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澇水。出右扶風鄠。北入渭。右扶風鄠,見邑部。上林賦曰。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潘岳關中記曰。涇,渭,灞,滻,酆,鎬,潦,潏,所謂八川。李善曰。潦卽澇水也。水經曰。渭水,又東過槐里縣南。又東,澇水從南來注之。今陝西西安府鄠縣縣西三里,澇水出南山澇谷。北流經故萯陽宮。西入長安縣畍。入渭。故曰北入渭。水道提綱曰。渭水東經鄠縣北境,鹹陽縣城東南。又東北有豐水自西來。合諸水北流注之。諸水者,澇水,滈水,潏水。從水。勞聲。魯刀切。二部。史,漢,文皆作潦。惟封禪書正作澇。按今用為旱澇字。

拼音是lao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