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許駙馬府

潮汕許駙馬府

潮汕許駙馬府:在蘇東坡提到潮汕瓦屋的時候,潮汕現存最早的“府第式”民居——潮州市葡萄巷的許駙馬府已經興建了。它是陳堯佐的學生、潮州前七賢之一許申的曾孫許珏建的府第。因許珏娶了宋英宗的曾孫女德安郡為妻,故民間稱其為駙馬府。

概述

潮汕許駙馬府潮汕許駙馬府文字

  駙馬府占地面積不大,只有二千多平方米,興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經過歷代大修,宋代實物已保存不多。1982年曾對二進的木柱和三進楹桷作碳14測定,確定木結構為明初替換之物,但由於維修中注意“修舊如舊”,依然保持宋代的特點:方正規矩的布局(許府整座面闊42米,進深47米),出檐平緩且呈弧形彎曲的屋頂,起翅的翼角,二層的蝴蝶瓦(底瓦凹面朝上,上再交迭凹面朝下的瓦片,喬仲常所繪的蘇東坡在黃州住宅中還可見到),刻著古樸蓮紋圖案的木門簪,高高的門檻,緊密的窗欞,竹編的灰牆以及雕飾簡單的樑柱等等。而那三進的院落,五間過的開間,既有從厝,又有後包(僅供下人居住)的以中庭為中心的主次分明的建築,卻是“源於古老的地主莊院,以後因當地根深蒂固的宗族制,使其演變為帶護厝與後包的形式”(潘谷西主編《中國古代建築史》第四卷),是現存潮汕“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
許氏家族在宋代已是盛族,他們後來繁衍到潮汕各地,大約600年前,有一支向南遷至韓江出海口即今汕頭溝南的許地,在此地繁殖五代之後,出了一個叫許拜庭的,跑到廣州做起了鹽商,賺了大錢,遂在高第街定居。高第街許氏是近代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在清末民初這個亂世出英雄的年代,一下子出了許應睽許崇智許崇清廣平等歷史名人。
潮州遷至揭陽登崗許厝的一支,也以亦儒亦商、詩人輩出聞名。甲午戰爭後,祖籍揭陽的台灣著名的愛國志士和文學家許南英一家,因在台灣遭日本侵略者的迫害,曾應登崗許氏兄弟子榮子明之邀,攜家在此避難數年。當時許南英之子許地山年僅三歲,許地山後來在《我的童年》中多次回憶起這段生活,著名的《落花生》一文就仿佛有潮汕農家生活的影子。
宋許駙馬府開始,這種帶護厝的“府第式”民居逐漸在潮汕流行開來。位於揭陽榕城的建於元代的石鼓裡民,以及潮州金石仙都村明代嘉靖年間的狀元林大欽的祖屋(官廳)等,已是帶護厝的多進的“府第式”民居。潮州市西平路北段的明崇禎年間黃尚書府,該府主人是南京禮部尚書黃錦,黃錦是明代的累朝元老,被尊稱為“三達尊”,該府也被稱為“三達尊黃府”,其平面布局與許府相似。另外,同樣建於明末的揭陽榕城東門蓮花潮州七賢郭之奇(1607-1661)府第,也是三進帶護厝的“駟馬拖車”的建築,可見從宋到明,這種格局已漸趨穩定與成熟,此後便一直恆穩地延續下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