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潢川縣2009年林業生態建設責任任務分解及技術要求的通知

2009年,農田防護林體系改擴建工程0.67萬畝,任務涉及11個鄉鎮(場),具體任務見附表一。 2009年,環城防護林及城郊森林0.0675萬畝,分布在10個鄉鎮、辦事處,具體任務見附表一。 2009年,我縣村鎮綠化工程0.9萬畝,任務分布在22個鄉鎮(場)、辦事處,具體任務見附表一。

基本信息

潢川縣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潢川縣2009年林業生態建設責任

任務分解及技術要求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直各單位:
《潢川縣2009年林業生態建設責任任務分解及技術要求》,已經縣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工作落實,確保林業生態年度建設任務圓滿完成。
二OO九年一月十二日

詳細內容

潢川縣2009年林業生態建設責任

任務分解及技術要求
省政府要求潢川縣2010年完成林業生態縣建設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必須確保完成2009年度林業生態建設任務。2009年的林業生態建設任務,省政府已經下達。為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林業生產任務,紮實推進我縣林業生態建設。現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2009年林業生態建設責任任務分解及技術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萬畝花木精品博覽園為載體,以林業生態工程、森林撫育和改造為重點,以創建省林業生態縣為目標,形成全民搞綠化,全社會建林業氛圍,強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
二、建設任務
(一)林業重點生態工程
1、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工程
在水源地和庫塘周圍匯水區,大力營造喬灌結合的水源涵養林,提高森林的涵養水源和調節地表徑流的生態防護功能。在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易發生溝蝕、崩塌和土石流地段,大力營造水土保持林,逐步恢復區域地帶性森林植被,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安全保障。
2009年,我縣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工程0.70萬畝。具體任務為江集鎮、傳店鄉、張集鄉各0.1萬畝,雙柳鎮、白店鄉各0.12萬畝,仁和鎮0.16萬畝。
2、農田防護林體系改造擴建工程
農田林網以主要路渠、堰、河堤為骨架,以平原稻區為重點,格線面積控制在300-400畝以內,林網控制率達到95%以上。在營造農田防護林時,要採取林糧、林果、林菜、林藥、林草間作等多種農林複合經營方式,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積極穩妥地推進過熟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逐步建立起穩固的農林複合生態系統,提高綜合防護功能。
2009年,農田防護林體系改擴建工程0.67萬畝,任務涉及11個鄉鎮(場),具體任務見附表一。
3、生態廊道網路建設工程
在對現有廊道綠化完善的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建設,使廊道綠化景觀形成與廊道級別相匹配,規劃布局與人文環境相協調,集景觀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綠色網路。
2009年,生態廊道網路建設工程任務是0.35萬畝,主要分布在省道、乾支渠和縣鄉道,任務分布在13個鄉鎮、辦事處,具體任務見附表一。
4、環城防護林及城郊森林
總體要求是距離城市10公里範圍內的近郊營造環城防護林帶,林頻寬度達到50米以上。
2009年,環城防護林及城郊森林0.0675萬畝,分布在10個鄉鎮、辦事處,具體任務見附表一。
5、村鎮綠化工程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2009年度的10個整村推進和91個新農村建設村為主,結合街道和建築物布局特點,在村鎮周圍、村內道路兩側和農戶房前屋後及庭院內,採用喬木、灌木、藤本、花卉進行立體式綠化、美化,以改善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2009年,我縣村鎮綠化工程0.9萬畝,任務分布在22個鄉鎮(場)、辦事處,具體任務見附表一。
(二)森林撫育和改造
中幼林撫育管理
對近三年的幼林和當年新造林地加強撫育管護,促進又快又好地鬱閉成林;對中幼林加強撫育間伐,通過去小留大、去劣留優、去弱留壯,最佳化林分結構,調整林分空間,提高森林質量和林地生產力。
2009年,我縣中幼林撫育1.7374萬畝,具體任務見附表一。
三、技術要求
(一)道路綠化
1、滬陝高速、312國道、106國道,對現有林帶進行補植完善,每側達到10行樹,挖1米寬1米深的護林溝。
2、省道、景區道路、二級支流、支渠,兩側各栽植5行以上樹木。
3、縣鄉道、三級支流,兩側各栽植3行以上樹木。
4、村級道路、斗渠,兩側各栽植至少1行樹木。
(二)整地標準
喬木樹種挖穴為0.8米×0.8米×0.8米,灌木品種挖穴為0.6米×0.6米×0.6米。上下口通直,不能挖成鍋底狀。
(三)樹種選擇
因地制宜選擇樹種,在地勢平坦地段栽楊樹、花木;在乾旱瘠薄地段栽植“兩松”、杉木、麻櫟、刺槐、茶;在低洼易澇地段栽植水杉、柳樹。
(四)苗木規格質量
(1)楊樹苗:高3.5米,地徑3.5厘米。
(2)兩松苗:高1.8米,地徑2.5厘米。
(3)水杉苗:高1.8米,地徑2.0厘米。
(4)刺槐、柳樹苗:高1.8米,地徑2.5厘米。
(5)經濟林:高1米以上,地徑1厘米。
(6)花木按照相應標準。
以上苗木都必須健壯、無病蟲害、根系完整、無機械損傷的優質壯苗。原則上一律使用本地苗。
(五)樹苗栽植
栽植前先將苗木根部放入水中浸泡1-3天,按照“三埋二踩一提苗”的規程進行栽植。栽植後要澆透水、培土、踏實,使根系舒展,苗木直立,樹體牢固,保證栽植質量。
(六)日常管護
加強幼林撫育管理是確保幼樹成活,促進林木速生豐產的關鍵。要層層落實林木管護責任制,建立護林隊伍,將管護任務落實到人,要注重栽植後的第一次澆水和4月中旬展葉前的澆水,確保造林質量和成活率。
四、時間安排
1、2009年元月20日以前,掀起整地植樹高潮,完成整地挖穴並適時組織栽植;
2、2009年2月28日以前完成任務的70%;
3、2009年3月5日以前完成任務的95%;
4、2009年3月10日以前全部完成栽植任務。3月中旬,將對栽植情況統一組織檢查驗收,進行排名、通報。待省市核查驗收後,縣委、縣政府將對當年新栽樹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再進行第二次驗收,並以此作為兌現獎懲的依據。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實施處級領導包鄉鎮責任制,所包鄉鎮的處級領導為責任領導,鄉鎮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主管領導為具體責任人。鄉鎮班子成員都要承包到村、到地塊,包栽包活,確保成效。
(二)加大政策扶持。(1)省政府實行以獎代補,標準為:生態廊道網路按折算片林面積80元/畝;環城森林100元/畝;村鎮綠化工程100元/畝;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工程中,人工造林100元/畝、封山育林28元/畝;農田防護林體系改擴建工程,按折算片林面積80元/畝;中幼林撫育30元/畝;低質低效林改造40元/畝。(2)2009年林業生態工程按照規劃設計進行栽植,對所栽地段的苗木,經林業部門秋季檢查驗收合格後,以喬木樹為標準,由縣財政每株獎勵1元。縣鄉道、省道、二級支流和支渠廊道建設,經驗收完成任務的,由縣財政一次性補助200元/畝。農田格線每行樹按2米計算寬度,按長度折算面積,每畝一次性補助耕種損失費100元。(3)國道、高速廊道建設2008年缺苗斷壟地段,2009年必須全部補植,田林分家。2008年滬陝高速廊道任務2009年秋季再進行驗收,凡成活、保存率達到上年任務95%以上,每株再獎勵1元;凡低於95%以下,累計計算,每少1株罰1元,2010年還必須再補植;凡沒有做到田林分家,經林業部門丈量,扣除2008年撥付的起溝補助款,2010年還必須再起溝打埂,田林分家。(4)年終對任務完成較好的鄉鎮、辦事處給予以獎代補,在省市縣驗收綜合排名第一名的獎補3萬元,2-4名的各獎補2萬元,5-7名的各獎補1萬元,縣委、縣政府並授予“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單位”稱號。(5)為解決鄉村購苗資金困難問題,由縣財政預借50%的購苗款,專款專用,不得挪用。(6)為了加強管理,經驗收成活、成林後,縣財政一次性核撥管護經費39萬元,具體分配見附表二。(7)對完不成任務的鄉鎮、辦事處,責成監察局對鄉鎮長、辦事處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戒免談話;對完不成任務且排名倒數後三名的鄉鎮、辦事處,分別處罰3萬元、2萬元、1萬元,並直至按行政不作為給予處理。
(三)加強工作督查。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納入“三重工作”,各鄉鎮、辦事處在植樹季節每5日對縣政府報一次工作進度。縣政府督查室、縣效能監察室要對此項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及時通報工作開展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