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習哲

潘習哲,參加了我國第一座遙感衛星地面站從籌備、建設到運行,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個人履歷及榮譽

潘習哲潘習哲
男,1940年12月生,196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963年-1980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任研實員、助研、課題組長。
1980年-2000年,中國科學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任副研、研究員、室主任、副站長、站長。
1985年到美國EROS地球觀測數據中心和南達科他州大學進修。
1993年起任中國資源衛星套用系統副總指揮兼副總工程師。
2000-2004年任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4年至今,中國遙感套用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國家遙感中心發展戰略專家組成員。
參加了我國第一座遙感衛星地面站從籌備、建設到運行,從無到有的全過程。曾榮獲中科院科技成果一、二、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對我國科學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個人成就

潘習哲,中國科學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研究員,國家減災委減災衛星辦公室專家組組長,中國遙感套用協會副理事長,亞太多邊合作秘書處高級顧問,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戰略專家組成員。曾任兩屆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站長,在任期間與歐空局、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美國海洋大氣局、加拿大太空署、法國空間中心等國際衛星管理機構就ERS、JES、Landsat、Radarsat、SPOT等衛星數據接收協定進行談判,簽訂協定,並主持完成了地面站系統升級改造,實現了上述衛星數據的接收與數據分發和我國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CBERS數據接收;完成了衛星遙感數據存檔介質改造和數據處理系統升級;實現了上述衛星數據的接收與數據分發和我國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CBERS數據接收;完成了衛星遙感數據存檔介質改造和數據處理系統升級;使地面站成為向國內遙感套用部門提供多種衛星數據的主要數據源,並進入國際同類地面站的先進行列。

著名演講

他是“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的成員之一,也是中科院“大手牽小手,科普校園走”活動的教授之一,在全國各地進行科普演講。他利用一線工作獲得的豐富知識,圖片和資料,以淺顯,通俗,幽默的語言,講授深奧的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介紹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和未來發展趨勢.同時,通過介紹一些科學事件和知名科學家的拼搏,創新,展示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所以廣為人們所熟悉。主要演講題目及簡介

主要演講題目及簡介:
一、衛星遙感改變我們的生活(適合國小、中學、大學、公務員)
當你看到衛星從太空拍攝的一幅幅清晰的遙感圖像:天安門廣場上的行人,國慶六十周年大閱兵,鳥巢一根根交錯的鋼樑,甚至看到自家的屋頂,以及中東戰爭中夜間的軍隊調動,地下煤層在燃燒,預知今年的農作物的收成……你一定想知道這一切是怎么實現的?
講座將通過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為你揭開衛星遙感的神秘面紗。衛星遙感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社會的發展,並直接改變了現代與未來戰爭的局面。
二、衛星遙感與現代戰爭(中學以上和公務員)
世界並不平靜。回顧二戰結束以來的歷史,局部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
在我國的上空,有很多隻眼睛每天都在窺視著我國大地上發生的事情,盯著我國的新型核潛艇、坦克、飛機、造船廠……
偵察衛星就是那一隻只偷窺的眼睛。現在的衛星偵察可以識別迷彩偽裝,可以透過黑夜看到軍隊部署,可以監視飛彈基地和核設施……在現代戰爭中,誰掌握了太空獲取戰略情報和戰術情報的能力,誰就能在戰爭中掌握主動權。
衛星遙感不但可以進行有效的偵察。

在婁底二中演講在婁底二中演講
在山東泰安二中演講在山東泰安二中演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