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鄉村

甚至無須先在本縣(市、區)的慈善會設立“潔淨鄉村”公益基金,而先捐贈資金在本村試點,然後再主動聯繫本縣(市、區)的慈善會,發起設立“潔淨鄉村”公益基金。 4、各縣(市、區)慈善會可以根據自己實際,在了解“潔淨鄉村”公益項目的策劃方案後,主動成立“潔淨鄉村”公益基金。 第十三條本專項基金的營運由本基金常務理事會決定,某某縣(市、區)慈善會對基金進行監督管理。

項目宗旨

通過在縣(市、區)慈善會成立專項公益基金,向社會尤其是農村外出就業、創業人士籌集資金,用於推動農村尤其是相對貧困的農村開展“潔淨鄉村”公益工程,實現垃圾的集中處理,淨化、美化農村,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縮小農村在環境衛生方面的地區差別和城鄉差別,提升農村居民的公共意識、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並為農村貧困家庭創造保潔員工作崗位,實現“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目標。

項目目標

通過聯合媒體、商會和慈善會等機構以及記者等各方面關心農村環境衛生的人士進行持續推廣,爭取用5年時間在全國5-10萬個行政村實施“潔淨鄉村”工程,在淨化農村環境的同時,為農村貧困家庭創造10-20萬個農村保潔員就業崗位。

主辦單位

“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由各縣(市、區)的慈善會主辦。
基金全稱:某某縣(市、區)慈善會“潔淨鄉村”專項公益基金
基金簡稱:某某(縣、市或區的名稱)“潔淨鄉村”公益基金
建議省(市、自治區)的慈善總會(協會、基金會)也設立“潔淨鄉村”專項公益基金,作為縣(市、區)慈善會“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的母基金,為省(市、自治區)內經濟相對落後縣份的“潔淨鄉村”公益基金提供資助。省級“潔淨鄉村”公益基金可以在全省(市、自治區)範圍內募集資金,甚至可以向省(市、自治區)政府以購買農村公共服務的名義申請財政資金補助。

項目緣由

1、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國農村的生活垃圾數量持續增長。
2、農村傳統的生活垃圾是通過堆肥回田、自然分解等方式處理,而現在農村的生活垃圾很多都是工業製品,比如垃圾袋、泡沫盒、紙尿褲等,無法或很難自然降解。
3、由於缺乏資金和引導,以及村民公共意識、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比較薄弱,很多農村還沒有專門人員負責收集和處理垃圾,環境衛生問題比較突出,垃圾亂堆亂放,村邊、路邊、塘邊和河邊成為垃圾的主要倒放點。“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屋內現代化,屋外髒亂差”是不少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的形象寫照。
4、城市環境與農村環境唇齒相依,農村環境衛生不好,不僅損害農民的利益,還會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
(1)農村環境影響著城市居民的菜籃子和米袋子。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而我們所有的食品幾乎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農村。李克強總理曾經強調,要大力推進和統籌做好農村面源污染和環境整治工作,為確保食品安全打好基礎。潔淨鄉村是城鄉居民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2)農村環境影響著城市河流的環境和飲用水的質量。我國的城市多數都沿著河流建設和發展,並且飲用水源也幾乎都是河水,農村的垃圾不能集中處理,部分農村垃圾就會傾倒到河邊甚至河裡,影響河流的美觀和河水的清潔衛生。
5、國家非常重視農村環境衛生問題,但要全面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還任重道遠。
(1)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2)2005年農業部啟動農村清潔工程試點工作,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理念,以實施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水源為主線,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新農村為目標。按計畫到2015年全國有22萬個自然村實施清潔工程。
(3)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八大強調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2013年中央一號檔案,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鬥目標。這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4) 為了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持續加強對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指導和政策支持,於2005年啟動了村莊整治工作,制定了指導意見,發布了村莊整治技術國家標準。截至2012年底,全國累計有21.4萬個村莊實施了整治。到2020年,將新增實施30萬個村莊整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做好2013年全國村莊規劃試點工作的通知》,給中國人的美麗鄉村夢繪就了底稿。
(5)無論是“美麗鄉村建設”,還是“農村清潔工程”,生活垃圾處理和環境整潔都是最基本的內容。但“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清潔工程”的內容遠不限於生活垃圾處理,相對於專注於農村垃圾處理和環境衛生清潔的“潔淨鄉村”項目,投入要更大,實現難度更大,實施時間更長,推廣也更難。農業部主導推動的“農村清潔工程”按計畫到2015年全國有22萬個自然村實施清潔工程,相對於全國大約260萬個自然村而言,比例還不到10%。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的主導推動的村莊整治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工作,按計畫到2020年累計有51.4萬村莊實現整治,相對於全國大約260萬個自然村而言,比例也不到20%。
(6)相對於“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清潔工程”,專注於農村垃圾收集和集中處理的“潔淨鄉村”項目,其迫切性更強,投入更小,實現和推廣也將更容易。
6、雖然從中央到省、市、縣各級政府都重視農村環境衛生工作,並提出“逐步建立“戶分類、村集中、鄉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但畢竟農村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清潔衛生工作又有長期性、持續性的要求,尤其是經濟落後地區的地方財政、農村集體財力和組織力量比較薄弱,以及村民公共意識和環境衛生意識也比較薄弱,很多農村是財政補貼資金和村民自籌資金都沒有到位,生活垃圾處理卡在“戶收集、村集中”這個末梢節點上。
7、不過,即使是經濟落後地區的農村,雖然整體收入水平及村集體的收入水平比較低,但外出經商、工作人員中不乏經濟條件比較好又熱心家鄉公益的人士,只要公益項目需求資金不大,解決的公益問題必要性強,加上規範、透明而高效的運行機制,就不用擔心資金問題。

基金運作原則

“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的運作原則:鄉賢捐資,居民自潔;政府支持,民間行動;全縣(市、區)統籌,統分結合;規範透明,持續運行。

基金資金來源

“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的資金來源:
1、發起人捐資:由縣(市、區)慈善會發動若干熱心公益的企業家,或企業家主動聯繫縣(市、區)慈善會,以其本人或企業的名義作為發起人,捐贈資金作為啟動資金。
2、發動其他鄉賢尤其是外出就業、創業人士捐資:捐贈者對捐贈的資金可以全部或部分指定用途,比如指定用於本村(行政村)或本鎮(鄉、街道)購買清潔設施(垃圾桶、垃圾搬運車等)、支付保潔員工資等。發起人的啟動資金也同樣可以指定用於本村或本鄉鎮,但只能部分資金指定用途。
相對於在村設立公益基金募集資金,這樣募集資金的優勢:
(1)在慈善會這樣正式的公益機構設立專項公益基金,捐款的使用和監督更專業、更規範和更透明,捐贈者只需要出錢就可以,滿足大部分捐贈者有錢卻沒精力顧及的實際需要。
(2)由鄉賢將資金先捐贈給基金,再由基金按捐贈者指定的用途支付資金,捐贈者可以得到本村鄉親和本縣(市、區)政府的雙方面肯定。
(3)捐贈者可以獲得免所得稅優惠(個人捐贈不足年應稅所得的30%部分或者企業捐贈不足年應稅所得12%部分都可以免所得稅)。
(4)基於上述三個理由,有利於提高捐贈者的積極性,將更容易籌集資金。
可通過商會尤其是本地人在外地成立的商會發動鄉賢捐贈,其中擔任本縣(市、區)政協委員或人大代表的鄉賢可以起表率作用。
3、本地政府資助
各縣(市、區)政府可以根據本地的財力,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名義,撥付部分資金給本地慈善會的“潔淨鄉村”公益基金。
4、其他收入

基金資金用途

“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的資金用途:
1、定向捐贈部分的資金用途:捐贈者捐贈的資金如果指定用途比如指定用於本村(行政村)或本鄉鎮的垃圾處理,嚴格按照指定用途使用。
2、非定向捐贈部分的資金用途:只能用於支付農村保潔員的工資及環衛宣傳教育,並且嚴格按如下要求支付
(1)一個村的定向捐贈資金足購購置本村集中處理垃圾的全部設施(包括垃圾桶、垃圾搬運車、建設垃圾池等);
(2)一個村的定向捐贈除了足夠購置本村集中處理垃圾的全部設施外,還足夠支付保潔員一年工資的一定比例比如50%或以上,具體比例由各地結合實際情況確定。
(3)達到以上條件後,由公益基金從非定向捐贈部分中分擔該村保潔員一定比例的工資。對於定向捐贈資金已足夠支付保潔員全部工資的,則不需要非定向捐贈資金的補助。
(4)資助潔淨鄉村教育與宣傳:
A、由縣(市、區)教育局組織,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清潔工程和河流清潔工程。並設立優秀組織獎和積極參與獎(個人)。
B、由教育局舉辦社區環境衛生調查報告徵文活動,設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徵文活動有很強的實踐性,是將鄉土教育、德育和語文教育結合在一起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徵文活動,提高學生的公共意識、衛生意識、環保意識和鄉土意識。徵文要求符合規定格式,社區(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環境衛生調查報告內容結構:社區簡介(讓學生認識社區的基本情況)、環境衛生概況、環境衛生問題、問題原因分析、解決對策、個人行動計畫及實施情況等。
C、所有垃圾箱由基金統一採購,並且雙面印刷上宣傳內容,比如“某某(縣、市、區名稱)是我家清潔靠大家-----某某(縣、市、區名稱)潔淨鄉村公益基金”。
D、通過電視台、電台、網路等渠道宣傳。
3、這樣安排資金的意義:
(1)堅持鄉賢自籌資金為主的原則,減少“潔淨鄉村”項目對外部資金尤其是政府資金的依賴;
(2)條件成熟一個村就開展一個村的“潔淨鄉村”項目,不盲目推進,避免虎頭蛇尾,讓項目具有可持續性;
(3)相對於政府直接補貼給農村,這樣更有社會性和針對性,監督更到位,避免財政資金被濫用;
(4)政府資金導向性更強,放大效果更明顯,比如政府投入1元加上非定向社會捐贈的1元可以帶動本村鄉賢定向捐贈6元甚至8元。

基金資金預算

“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的資金預算:
1、一個行政村的資金預算:大概2-4萬元就可以啟動,具體如下
(1)購買垃圾桶大約6000元(按每村常住人口1000人每10個人一個100L的垃圾桶計算需要100個垃圾桶,一個大概60-75元);
(2)購買兩部三輪垃圾車約3000元;
(3)建立約5個垃圾池大約需要5000元;
(4)一次大清理大約需要5000元;
(5)保潔員一年的工資大約10000元,假設本村解決一半大約5000元;
(6)有些地方還需要建設垃圾焚燒爐大約需要5000元。
2、縣(市、區)“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的資金預算
假設某縣(市、區)有N個行政村,平均一個村的啟動資金為3萬元,第一年有1/6的村啟動,那么第一年需求的資金需求是N/2萬元。
但作為一個在慈善會下面的專項基金,發起資金達到30-50萬元(根據各縣、市或區慈善會的內設專項資金要求不同而不同)就可以成立。
發起人可以每人捐贈10萬元,其中3-5萬元定向用於本行政村的“潔淨鄉村”工程,其餘資金作為基金的非定向資金。這樣只要有3個人作為發起人就可以啟動本縣(市、區)的“潔淨鄉村”公益基金,同時可以建立三個“潔淨鄉村”的示範村,帶動其他村實施“潔淨鄉村”工程。

實施步驟

1、通過聯合媒體、商會和慈善會等機構進行持續推廣。
2、持續開展“搶掃把行動”(全稱“潔淨鄉村·搶掃把行動”),“搶掃把行動”是專門傳播“潔淨鄉村”公益項目的活動,但又是一個獨立的公益活動,活動倡議大家通過QQ、微信、微博、電子郵件等網際網路方式傳送如下內容:“爭搶掃把,潔淨鄉村”,任何人只需要通過QQ、微信、微博或電子郵件轉發百度百科“潔淨鄉村”詞條,如果對方回復這是他/她第一次收到這個信息,發信息的人即可以搶到掃把一把。“潔淨鄉村”是一個專門幫助農村尤其是貧困農村實現垃圾集中處理的公益項目,具有環衛扶貧、觀念扶貧和就業扶貧三項功能。“搶掃把行動”提倡“傳播公益也公益,隨手轉發即行善”的網際網路公益精神,可能是史上最輕鬆的公益活動。
3、各縣(市、區)外出創業、就業人士獲得“潔淨鄉村”公益項目的方案後,聯絡若干支持本項目的鄉賢主動聯繫本縣(市、區)的慈善會,發起設立“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甚至無須先在本縣(市、區)的慈善會設立“潔淨鄉村”公益基金,而先捐贈資金在本村試點,然後再主動聯繫本縣(市、區)的慈善會,發起設立“潔淨鄉村”公益基金。
4、各縣(市、區)慈善會可以根據自己實際,在了解“潔淨鄉村”公益項目的策劃方案後,主動成立“潔淨鄉村”公益基金。
5、一旦成立基金,就按基金章程(見附屬檔案)進行運作。
6、持續向社會宣傳“潔淨鄉村”公益項目,發動更多的村開展“潔淨鄉村”公益工程。
7、定期公布項目進展情況,最大限度地增加項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各村實施項目的建議

1、做到“六到位”
(1)資金到位:一個村啟動的資金全部到位才開始實施。
(2)設施到位:建設垃圾池、購置垃圾桶和垃圾車,有些地方可能還要建設垃圾焚燒爐。
(3)人員到位:落實保潔員,從本村貧困家庭中選擇勝任工作的人員擔任,為了讓更多的貧困家庭受益,建議每個村聘請兩個兼職保潔員,按天、按月輪流或按片區負責保潔工作。
(4)組織到位:雖然資金捐給本縣(市、區)慈善會的“潔淨鄉村”公益基金,再由慈善會按基金管理規定撥付資金購置環衛設施和支付保潔員工資,但本村需要設立潔淨鄉村項目理事會,負責項目實施的監督和宣傳。理事會由捐贈資金的鄉賢推選代表(代表不一定捐贈了資金)與兩三名村委會委員組成,每個自然村最好都有一位代表。
(5)監督到位:常住在本村的理事會成員負責監督,一是監督村民是否亂扔垃圾,二是監督保潔員工作是否盡職。保潔員對於村民亂扔垃圾也有監督責任。
(6)宣傳到位:啟動階段,要加強對村民的宣傳,比如張貼宣傳海報等。
2、開展“三個一”活動
(1)一場宣傳:項目啟動階段要開展一場深入人心的宣傳,做好思想工作。
(2)一次大清掃:項目啟動階段,要開展一場大清掃活動,動員村民及聘請專業清理隊伍把積累的垃圾清理掉,尤其是池塘和河道的垃圾。
(3)一部村規民約:制定一部本村的潔淨鄉村建設村規民約,並在每個自然村顯要位置長期公示,用村規民約來約束村民養成良好的環境衛生習慣。

項目實施意義

1、改善農村生活、生產環境,為建設美麗鄉村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良好基礎。
2、創新農村扶貧方式和內容
“潔淨鄉村”項目實施後可以實現環衛扶貧、意識扶貧和就業扶貧三大扶貧功能,環衛扶貧是幫助農村尤其是貧困農村改善環境衛生狀況;意識扶貧是幫助提升農村居民的公共意識、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就業扶貧是通過在農村地區創造保潔員工作崗位為農村貧困家庭提供就業機會,某某(縣、市或區名稱)如果有N個行政村實施“潔淨鄉村”項目,可以為N個貧困農村家庭創造全職或2N個貧困農村家庭創造兼職就業機會,每年為這些家庭增加收入大約N萬元。
3、創新公益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方式
籌集的公益資金來源以本村或本縣的鄉賢捐贈為主,以政府資助和其他社會捐贈為輔;使用上按“全縣(市、區)統籌,統分結合”的原則;資金的籌集和使用都充分體現了農村“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治精神。
4、創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
政府只支付小部分的資金就可以解決農村環境衛生公共服務問題,發揮了政府資金的導向性和放大作用。並且相對於政府直接補貼給農村,這樣更有社會性和針對性,監督更到位,避免財政資金被濫用。

附屬檔案:公益基金章程

某某縣(市、區)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章程(參考稿)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範專項基金管理,維護捐款者和受助者的合法權益,確保專項基金專款使用,高效運作,發揮其應有的社會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基金會管理條例》和《省(市、自治區)慈善總會內設專項基金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本基金由等倡導發起,取名"某某縣(市、區)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目的是籌集公益基金來改善某某縣(市、區)及河流的環境衛生狀況,該基金經縣(市、區)慈善會審批,屬於縣(市、區)慈善會內設專項基金,接受縣(市、區)慈善會主管、指導和監督。
第三條專項基金受法律保護,專款用於其章程所規定的公益項目。任何單位和人個不得私分、侵占、挪用專項基金。
第四條基金運作原則:鄉賢捐資,居民自潔;政府支持,民間行動;全縣(市、區)統籌,統分結合;規範透明,持續運行。
第五條基金宗旨:通過潔淨鄉村工程,淨化、美化某某縣(市、區)農村,提升農村居民的公共意識、衛生意識、環保意識和鄉土意識,實現“村容整潔,鄉風文明”。
第二章資金來源
第六條本專項基金的資金,是指某某縣(市、區)潔淨鄉村公益基金依法受贈的,並按捐贈者意願而投向公益項目的合法捐贈款物。
捐贈者對捐贈的資金可以全部或部分指定用途,比如指定用於本村(行政村)或本鎮(鄉、街道)購買清潔設施(垃圾桶、垃圾搬運車等)、支付垃圾搬運工人工資等。
第七條本專項基金的資金來源:
(一)發起人的專項捐贈。
(二)社會各界人士或組織的捐贈,包括企業捐款、個人捐款、通過基金會開展公益活動獲得的資金。
(三)政府資助。
(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八條本專項基金的籌募,對外公開唯一的帳戶,名稱:某某縣(市、區)潔淨鄉村公益基金;帳號:,開戶銀行:。
第三章基金理事會及常務理事會
第九條某某縣(市、區)潔淨鄉村公益基金理事會是該基金管理和使用的決策機構,但其權責全部由常務理事會承擔。
理事會成員及產生辦法:
(一)名譽理事長
某某等知名公益鄉賢擔任。
(二)理事長
由常務理事會從常務理事中選舉產生。
(三)副理事長
理事長從常務理事中提名,由常務理事會投票表決產生,副理事長兩名,一名為在本地常住的鄉賢,一名為外地常住的鄉賢。
(四)常務理事
1、推選產生的常務理事:每個鎮(鄉)累計捐款最多的5個理事選出其中一人為常務理事;
2、當然常務理事:某某縣(市、區)慈善會法定代表人、秘書長、教育局長、衛生局長、水務局長、城鄉建設局長等。
3、常務理事總數為單數。
(五)理事
累計捐款滿一定金額比如兩萬元即可以成為理事,理事數量不限。
(六)秘書處工作人員:秘書長、會計、出納。
1、秘書長:根據理事長的提名,由常務理事會從常務理事中選舉產生,一般由某某縣(市、區)慈善會的秘書長擔任秘書長。
2、會計、出納:由秘書長提名,理事長批准,原則上由某某縣(市、區)慈善會財務部的會計和出納兼任。
第十條常務理事會及常務理事任期為5年,可以連任。名譽理事長和理事任期為無限期。
在基金成立的前半年由發起人等先成立臨時常務理事會代行常務理事會的職權,等常務理事會成立後,臨時理事會自動解散。
第十一條基金常務理事有參與和監督基金各項工作的權利,有參加基金舉辦的各項活動的權利;有遵守基金章程、執行常務理事會決議、積極完成常務理事會所分配任務的義務。
第十二條基金常務理事會職責:
(一)制訂和修改基金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審批基金年度工作計畫和預決算
(四)決定資助項目及用途,檢查工作計畫的落實情況
(五)決定基金其他重要事項。
第十三條本專項基金的營運由本基金常務理事會決定,某某縣(市、區)慈善會對基金進行監督管理。
第四章基金的使用
第十四條本專項基金為特定捐贈款,某某縣(市、區)慈善會設立專賬管理,並開具捐贈專用收據,捐贈方享受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
第十五條本專項基金支出須經基金常務理事會同意並加蓋公章。基金使用範圍應在本章程所規定的範圍內,不得用於超越章程範圍外的支出。
定向捐贈的資金要嚴格按照捐贈人指定的用途和範圍進行支出。
非定向捐贈的資金則由常務理事會在基金的公益用途範圍內制訂使用計畫,由理事長和秘書長按計畫審批使用。
定向捐贈於某個村或鎮(鄉)的資金達到購買全部環衛設施及支付保潔員一定比例比如一半的工資後,才可以向基金秘書處申請資助資金用於支付保潔員的餘下部分的工資。申請通過並走完以下資金支出程式後,資助資金按季度發放到村委會轉發給保潔員,或直接發放到保潔員個人銀行帳戶。
資金支出程式是:基金常務理事會提成申請(由理事長或副理事長中任一人與秘書長共同簽名的申請書)→某某縣(市、區)慈善會審批→辦理支出手續。
第十六條本專項基金的使用遵守某某縣(市、區)慈善會的有關財務制度、審計制度和社會監督制度。每使用一筆捐贈款,都需歷經申請、核實、發放、公布、回訪等程式。
第十七條為鼓勵捐款人的積極性,本基金不按捐款額計提管理費,捐款全部用於本基金規定的公益用途,維持基金會運作的管理費由某某縣(市、區)慈善會以向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名義獲得財政補貼解決
第五章基金監督管理
第十八條本專項基金由某某縣(市、區)慈善會按照國家統一的財會制度單獨建賬,獨立核算,對其帳戶進行監督管理,財務工作由某某縣(市、區)慈善會財務部門負責,以確保專項基金的安全和規範。
第十九條本基金的財務管理遵循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基金理事會和捐贈者對基金收支情況的查詢,某某縣(市、區)慈善會須給予及時如實答覆。
第二十條某某縣(市、區)慈善會財務部每年向基金常務理事會遞交本基金的年度財務收支匯總表。專項基金接受基金常務理事會和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二十一條建立專題網站,搭建工作平台,定期公布賬目,接受大眾監督。
第二十二條本專項基金及常務理事會成員不得有損害某某縣(市、區)慈善會聲譽的行為。如有違反,某某縣(市、區)慈善會有權終止專項基金的運作,直至取消專項基金的設立。
第二十三條當本專項基金賬戶不足人民幣五萬元且時間持續一年以上時,某某縣(市、區)慈善會有權對其進行清理。起來後,剩餘資產用於章程規定的慈善公益項目,專項基金自行解散。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四條本章程的解釋和修改權歸本基金理事會。
第二十五條本章程自某某縣(市、區)慈善會審批後開始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