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文化讀本

查閱。 秘密。 o。

內容介紹

前言
本書的對象是會說寫漢語,而又感到不足,有心提高漢語和文化水準的人士,包括中國人、海外華人和外國人,不論是學生、教師還是從事其他工作的人。
對於會說寫漢語的人,進一步提高漢語能力,難點不在語法,而在辭彙。
漢語的基本要素,是一個一個的方塊字,每個字有其基本涵義,根據這些涵義,已經形成而且繼續形成大量的詞語。
一個說寫漢語的人,如果感到漢語能力不足,大抵困難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在閱讀中對於某些詞語的確切涵義把捉不定,不理解,或理解模糊,甚或望文生義,鬧成笑話。其二是提筆忘字,寫錯用錯,或詞不達意,辭彙不足,意甚窘迫。
一般提高漢語能力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使用教科書,上課或自學。另一種是自動閱讀或在與人交流中模仿。這兩種方式,在遇到詞音難讀和詞義難解的時候,都要查閱字典。然而查閱字典是零星分散的學習,這裡查一字,那裡查一字,彼此沒有關聯,缺乏聯想,沒有系統,不容易記憶。本書提供一種非常簡便而又系統的學習和擴大辭彙的方式,即對常用詞的讀音、意義、用法,加以分類和排列,在分別部居、易於記憶的基礎上,化整為零,各個擊破。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隨時學習,擴大辭彙。
這需要首先界定什麼是常用詞。如果根據使用頻率來確定常用詞,須先確定統計的範圍,而不同程度的讀者有不同的閱讀範圍。例如,小學生的閱讀範圍或常用讀物,與大學生很不同;文學家與科學家的閱讀範圍也很不同,等等。那么如何確定常用詞的範圍,以適應不同程度而意圖提高寫作閱讀能力和文化修養的一般讀者呢?編者最終考慮,應以人手一冊的小字典(如新華字典)所收的字為基本常用詞,而略加增刪。當初編寫字典時,曾做過常用詞的統計,而字典發行以來,經過多年推行,影響極廣,以此界定常用詞的基本範圍,可謂合理。在此基礎上,更根據作者教學、閱讀、寫作的經驗,加以適當增刪,便是本書的常用詞範圍。在此範圍內,本書僅選容易讀錯、認錯、寫錯、用錯的常用詞,數量也就少多了。這樣,不同程度的讀者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在本書的常用詞表中選擇對他/她最切近的詞語來學習,擴大辭彙。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由易而難,不斷提高,但不會難到超過小字典的範圍。本書常用詞表(容易讀錯的常用詞、容易讀錯的姓、容易讀錯的地名、容易讀錯的多音詞、容易寫錯用錯的常用詞)共收1822個詞條。
其次,是如何處理這些常用詞,給不同程度的讀者提供最合理最容易的學習方式?作者以為,應將常用詞分類,化整為零,按難點分別處理。第一步,列出一個“容易讀錯的常用詞”表,按讀音的字母次序編排,釋義極其簡煉,一詞一行,一目了然。注音除拼音外,還用同音詞注音,一眼就看出該讀什麼音,如:褊 biǎn(扁)。釋義力求簡明,然後列出常用的例詞,在語境中表現詞義,如:褊 biǎn(扁) 窄。褊狹:心胸狹隘。褊急:狹隘急躁。褊陋:狹隘淺陋。褊激:狹隘過激。十分清楚。其中多義詞的釋義,先列出本義,其次引申義、轉義,層層推出詞義,十分醒目,如:砭 biān(鞭) 1古時以石針刺病。針砭:引申為規勸。2治病的石針。3刺。寒風砭骨。。這種編排的好處是,既可以查閱,翻檢極便,又可以閱讀,一眼掃下去,找到你需要的內容。可以利用零星時間隨時翻閱,無論翻到什麼地方,都可以讀下去。也可以跳躍閱讀,跳過你已知或覺得太難的詞,找到適合你程度的內容。因此適用於各種不同程度的讀者,開卷有益。
第二步,列出“容易讀錯的姓”“容易讀錯的地名”“容易讀錯的常用多音詞”三個表,目的是將容易讀錯的詞分類,便於查閱。比如你要找的是地名,只要在“容易讀錯的地名”中查找,範圍極小,節省時間,用不著在很長的總表中查閱。學習多音詞,則通過並列比較,事半功倍,如:
賁 bēn(奔)1隔膜。賁門:胃上口。2同“奔”,勇。虎賁:古稱勇士。
bì(閉)1文飾華美。賁若草木。賁臨:請光臨(盛裝光臨)。2《周易》卦名。
féi(非)姓。
pān(潘)賁禺,即“番禺”,廣東縣名。
第三步是列出“容易用錯的常用詞”表,著重詞形和詞的用法,通過對比,很容易理解和記憶。比如:
查:本義為木筏(查通楂,同槎),借為翻檢義,如:查字典。查閱。查賬。查資料。轉為追究義:盤查。查明。查封。檢查。清查。查禁。查辦。查戶口。查三代。
察:本義為覆審,引申為仔細看、查明、明智、明覺。考察。觀察。察訪。糾察。檢察院。明察秋毫。察言觀色。習焉不察。
密:原義是山如堂屋,引申為幽深:密屋。轉為關閉、隱蔽、接近、濃稠、細緻。柴門密掩。密約。密碼。親密。密切。密度。密集。稠密。精密。細密。
秘:原義是神,引申為不公開、不可測:神秘。秘密。秘訣。秘史。秘方。秘書。秘而不宣(但“保密”)。轉為為閉塞不通:便秘。秘結。比較:密屋—秘室。
第四步是列舉“常用的舊稱謂語”,這是現代人頗生疏的辭彙,然而對於閱讀,以及正式場合的禮義,非常重要。這裡分類列出,方便後學,例如:
家:對人稱自己的尊長。家父/家嚴/家大人/家尊/ 家君/家公:我父親。家祖/家大父/家祖父:我祖父。家母/家慈/家堂/家萱:我母親。家祖母。家外祖。家外祖母。家舅。家叔。家嫂。家兄。家姐。家岳:我岳父。家姑丈。家翁:我公公。家婆母/家姑:我婆婆。
關於辭彙,最後是“常用成語”,一般只解釋意義和列舉出處,為節省讀者時間,並不列出原文和故事。如:
高材疾足:才能高而行動敏捷。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特殊情況則列出原文。如:
高山仰止:止通之,代詞,指代賓語“高山”。語出《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路。意即:仰望高山,走在大道上。這是描寫詩人迎親的快樂。後來“高山仰止/之”表示崇敬。舝,同“轄”,車軸的鍵。
以上是本書的上半部,即詞語部分。目的是通過層層反覆出現,說明常用詞的讀音、語義、寫法,以及在常用詞組、成語、語境(包括同義、反義、近義、喻義等)中的套用,俾使讀者以最短時間,乃至只用零星時間,掌握容易用錯的常用詞語,擴展辭彙量,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在動態的語感中深入體會漢語文化的精神。
本書的下半部是文言詩文選讀。文言與白話雖然分屬漢語的兩個不同時代,然而漢語文化有其連續性,因此文言與白話之間也有繼承和連續的關係,不可截然分開。現代人之不懂文言,對文言文感到生疏,乃是文革式的人為破壞和教育缺陷,以及文化自卑心理所造成。事實上,文言的許多詞語和句法,是深植於日常口語的組成部分,連小學生也會用,而且不能改成白話。“百分之幾”不能說“百分的幾”,“莫名其妙”不能說“莫名他妙”。諸如“好高鶩遠”“豈有此理”之類的成語,連小學生也明白,也會說。這些現象說明,文言與白話不能截然分隔。現代有文化的人,需要有閱讀文言的基本功力,也需要吸取有益的文言成分以提高表達的能力。本書提供基本的文言閱讀訓練。
這種訓練,實際上在本書上半部已經開始了。有些常用詞,如果理解透了,完全適用於文言。而且成語本來便是文言。這些知識是閱讀文言的良好準備。
文言詩歌部分選注了從詩經、楚辭、古詩直到魏晉詩、唐詩、宋詩、明詩、清詩的著名短詩和選句。文言文則只選先秦諸子經典,取其代表思想的段落或篇章。為什麼不選“古文”?因為那些文章在教科書和課外讀物中選得夠多了,而中國文化的根柢,對中國文化價值的形成起定調作用的,不在什麼“古文”,而在先秦諸子的思想。如欲理解中國文化的精神,甚至明白我們自己的根深蒂固的心理習慣,非得熟悉這些經典不可。
本書僅提供注釋,不提供白話譯文。譯文不僅是譯者對原文的解釋,而且是譯者的寫作。一個人的寫作既成文章,無論如何模仿原文,也不可能不表達寫作者自己的見解、情感、態度、語氣、風格,這一切皆是對理解原文的障礙或誤導。而注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這些誤導。再者,靠譯文理解文言,思路往往泥於譯文,很難深入研究文言本身的詞義和句法,一閃而過,印象飄浮,讀了譯文,忘了原文。此種學習方式,等於沒讀文言,實不足取。
版本和注釋,博採眾本舊注,擇善而從,凡有疑義,斷以己意。凡出己意,於訓詁必有所本,因本書非學術著作,為免徒擾讀者心曲,多不註明出處。詩歌時代,皆有總評,作者附以簡介。諸子思想,則多所辨析評價,不過一家之言耳。
區區管見,未必通達,大方之家,有以正之。
目錄
容易讀錯的常用詞
容易讀錯的姓
容易讀錯的地名
容易讀錯的多音詞
容易寫錯用錯的常用詞
常用舊稱謂語
常用成語
常用詩句
詩經
楚辭
漢魏晉六朝詩
唐詩
宋詩
元詩
明詩
清詩
諸子百家引語
《管子》
《老子》
《論語》
《孟子》
《莊子》
《荀子》
《韓非子》
《大學》
《中庸》

作者介紹

唐逸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導師。學術領域為西方語源學、西方哲學及宗教、科學方法論、中國哲學及宗教、訓詁學。通曉英、法、德、拉丁、希臘等語言。1956畢業於北京大學並留校任教。1979年入世界宗教研究所。1981-83年多倫多大學訪問教授。1984被聘為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應邀在多倫多大學、維多利亞學院、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夏威夷大學、希洛學院、魯汶大學、愛丁堡大學、巴塞爾大學、格利高里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學府講座演講。主要著作:《英語構詞》195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西方文化與中世紀神哲學思想》1991年台灣台北東大圖書公司(三民書局)出版。《榮木譚--思想隨筆與文化解讀》200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理性與信仰--西方中世紀哲學思想》2005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主要論文:Taoism as a Living Philosophy 美國Journal of Chines Philosopyh(12-1985 394-417)。Chinese Christianity in development 英國倫敦China Study Journal(August1991)。The Career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收入魯汶大學1994出版的Historiography of the Chinese Catholic Church。Gli intellecttuuali del Quattro Maggio e il cristianesimo 收入1999羅馬出版的論文集Roma E Pechino。
吳茵
筆名王盟。
1990年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多年從事記者、編輯工作。
1993年《北京基督徒的信仰與生活--採訪與反思》在海外發表,立即被轉載。英文發表於英國倫敦China Study Journal(1994)。2000年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現代企業導刊》任職總編室主任,策劃並發表《放任假冒偽劣,國家就沒有希望》長文(與人合作)。曾發表小說、文學論文等數篇。長篇小說《藍家姊妹》即將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