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字典(第2版)

漢語大字典(第2版)

《漢語大字典(第2版)(珍藏本)(套裝共9冊)》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並重的大型漢語工具書。它注重形音義的密切配合,力求歷史地、正確地反映漢字形音義的發展變化:在字形方面,在楷書單字條目下收列了能夠反映漢字形體演變關係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隸書等形體,簡要說明其結構演變;在字音方面,對所收列的楷書單字儘可能地注出了現代讀音,並收列了中古反切,標註了上古韻部;在字義方面,不僅注重收列常用字的常用義,而且注意考釋常用字的生僻義和生僻字的義項,還適當地收錄了複音詞中的詞素義。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形音義收錄最完備、規模最大的一部漢語字典。

目錄

第二版修訂說明

前言

凡例

正文

第一卷(一部至弋部)

第二卷(小部至無部)

第三卷(木部至水部)

第四卷(手部至毋部)

第五卷(示部至竹部)

第六卷(臼部至豕部)

第七卷(其部至阜部)

第八卷(金部至部)

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表

漢語拼音方案

國際音標表

簡化字總表

現代漢語常用字表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國語異讀詞審音表

中國歷史紀年表

主要引用書目表

索引

筆畫檢字表

音序檢字表

後記

序言

《漢語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為主要任務的大型語文工具書。

《漢語大字典》是一九七五年由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在廣州召開的全國詞典編寫出版規劃會議上提出,經周恩來、鄧小平同志批准組織編寫的。會議確定由湖北、四川兩省出版部門組織有關專業工作者協作編寫。一九七八年國務院把這部大型字典列為國家文化建設中的一項重點科研項目;一九八三年,這部字典又被正式列為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漢語大字典》的編寫出版工作,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視。胡耀邦同志作了專門批示:“請川鄂兩省有關部門大力協助進行。希望全體編寫同志同心同德,克服一切困難,完成這項有歷史意義的工作。”秉此精神,川、鄂兩省承擔這部字典編寫任務的三百餘名同志,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於一九八四年編成初稿,並於一九八五年開始分卷定稿,陸續出版。

《漢語大字典》是漢字楷書單字的彙編,總計收列單字五萬六千左右。它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注意汲取今人的新成果。它注重形音義的密切配合,儘可能歷史地、正確地反映漢字形音義的發展。在字形方面,於楷書單字條目下收列了能夠反映形體演變關係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隸書形體,並簡要說明其結構的演變。在字音方面,它對所收列的楷書單字儘可能地注出了現代讀音,並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標註了上古的韻部。在字義方面,不僅注重收列常用字的常用義,而且注意考釋常用字的生僻義和生僻字的義項,還適當地收錄了複音詞中的詞素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