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汲黯傳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 汲黯做官,務求無為而治,宏揚大體,不拘泥文書法令。

簡介

趙孟頫自稱《汲黯傳》得唐人遺風筆意,而清代馮源深評云:“此書方峻,雖據歐體,其用筆之快利秀逸,仍從《畫贊》,《樂毅》諸書得來。”倪瓚也說:“子昂小楷,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 (引自《書林藻鑒》 ),用筆不下於智永,虞世南,得稱一世之冠。
《汲黯傳》被認為是傳世趙孟頫的小楷名篇。不過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俞和仿趙之作。俞和也多臨晉人小楷如《樂毅論》等。其精工紮實、功力深厚處,是其他學趙者難以達到的。但趙的虛和婉麗,俞和卻沒有能學到,以此辨俞和作偽趙書,可謂洞若觀火。《汲黯傳》同他自臨的《樂毅淪》、《臨定武蘭亭序》款書小楷一樣,也是只見方峻剛利,而沒有趙的虛婉遒媚。《汲黯傳》 - 原文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其先有寵於古之衛君。至黯七世,世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莊見憚。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東越相攻,上使黯往視之。不至,至吳而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內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 
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
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遷為滎陽令。黯恥為令,病歸田裡。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以數切誅,不得久留內,遷為東海太守。黯學黃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其治,責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臥閨閣內不出。歲余,東海大治。稱之。上聞,召以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治務在無為而已,弘大體,不拘文法
當是時,太后弟武安侯蚡為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謁,蚡不為禮。然黯見蛉未嘗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群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史記·汲鄭列傳》)

參考譯文

汲黯,字長孺,是濮陽人。他的先人被古時的衛君寵幸。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做卿大夫。汲黯因為父親而襲任官位。在孝景帝時做了太子洗馬,因為嚴肅使人畏懼。孝素帝駕崩,太子即位,汲黯做謁者。東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觀察。汲黯還沒到達那裡,到了吳郡就回來了,報告說:“越人互相爭鬥本來是他們的風俗,不足以勞頓天子的使臣前往。”黃河以北地區失火,連著燒及千餘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視察情況乙汲黯回來報告說:“家裡人弄著了火,房子並排,所以連帶燒了,不值得擔憂?臣經過黃河南面。黃河南面的窮人有萬餘家受到水災、旱災的侵害,有的父子互相殘食,臣以職務之便,拿令牌分發了黃河以南倉庫的粟米來賑濟貧民,臣還回令牌,請皇上治我假傳聖旨的罪過。”皇上認為他賢能就放了他,改任滎陽縣令。汲黯恥於做縣令(這么小的官職),就託病回家鄉了。皇上聽說,就把他召回來任為中大夫。因為汲黯多次急諫,不能久留宮內,改任東海郡太守。汲黯學習黃老學說,領導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靜,選擇郡丞和書吏來任用他們。他治理政事,只管大的方面,不苛求細節。汲黯多病,躺在內室里不出來,一年多,東海郡大治(治理得非常好),人們稱讚他。皇上聽說了,召見他,任命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汲黯做官,務求無為而治,宏揚大體,不拘泥文書法令。
這個時候,太后弟弟武安侯田蛉為丞相,職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來拜見,田蚡都不答禮。但是汲黯見田蚡不首行跪拜禮,只是常常拱拱手。天子正招求會做文章和有學問的人,皇上說我想如何如何,汲黯應答說:“陛下內心多欲望卻表面上行仁義,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皇上不說話,怒氣沖沖,變了臉色下了朝。公卿都為汲黯害怕。皇上退下後,對左右的人說:“太過分了,汲黯真是鹵莽!”群臣中有人責備汲黯,汲藉說:“天子任命公卿等輔佐的大臣,難道讓我們討好奉承,把主上置於不義的境地嗎?況且我已身在其位,縱使愛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沒朝廷呢!”

作者趙孟俯

趙孟俯
(1254-1322)
字子昂,號雪松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入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諡文敏。著有《松雪齋集》。趙孟俯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所以,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其代表作品有:仇鍔墓碑銘、汲黯傳、福神觀記、膽巴碑、蘭亭帖十三跋、雪晴雲散帖、洛神賦、妙嚴寺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