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梁圍村

漁梁圍村

漁梁圍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東南面,全村面積2.5平方公里,下轄有漁梁圍、朱屋、謝屋3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038人,目前轄區內有外資、民營企業60餘家,連續幾年村組兩級總收入超過2000萬元,村民年均收入將近2萬元,村民過上紅紅火火的日子。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歡慶發展 歡慶發展

漁梁圍村的村組兩級經濟,從1994年開始突飛猛進。1994年全村引進外資工廠20多家,主要有五金、電子、製衣、塑膠玩具等行業。經濟從以農業為主開始向外向型經濟為主轉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1994年村組兩級總收入達400萬元。目前轄區內共有外資、民營企業共60餘家,2007年,村組兩級經濟總收已達2110多萬,等於1990年村組兩級總收入10萬元的200多倍。90年代中後期,小汽車陸續走進了家庭,尤其是自從2006年全市禁摩以後,更多的家庭選擇購買私家車代步,家庭擁有私家車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村平均每3戶家庭就擁有一輛私家車。

社會事業

醫保是一項民心工程,民眾能切身體會到它帶來的好處。沒有醫保之前,村民生病如果小病就拖,要花錢多的大病就硬扛著。有了醫保以後,村民也能跟城市的居民一樣享受看病報銷待遇,村民可以拿醫保卡看病買藥,為民眾看病減輕了很大的負擔,民眾也就不會因病返貧了。隨著經濟發展,村兩委幹部在切實抓好村組兩級經濟建設的同時,結合本村的實際,科學統籌,把提高民眾醫保和健康水平作為重要工作來抓。2008年在鎮委鎮政府幫助下,漁梁圍社區衛生服務站成立,民眾步行10多分鐘就能到達服務站,轄區內各街道也都有藥店,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現在村民去看病直接到社區服務站,還可以報銷,很方便快捷,村民也不再為看不起病發愁了。現在漁梁圍村還完善了社會保障制度,給戶籍民眾每人每年發放生活津貼,對困難戶、軍烈屬,除了生活津貼外,還有定期補助和慰問金。除此之外,漁梁圍村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婦女健康水平,不定期與鎮婦聯聯合舉辦婦女健康知識講座,邀請醫院專家主講,向廣大育齡婦女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她們的健康意識。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7.2畝(其中:水田33.5畝,旱地33.7畝),人 均耕地0.4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作物;擁有林地638.9畝;水面面積27畝;荒山荒地32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五通。有47戶飲用井水,有4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

該村到六苴鎮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水泥路;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農用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1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43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3.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該村到2010年底,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709萬元,畜牧業收入23.3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9頭,肉牛28頭,肉羊95頭);林業收入3.3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4.37萬元,工資性收入2.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勞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其中在省內務工2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7戶,共鄉村人口164人,其中男性84人,女性80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13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6人,漢族98人。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5人,享受低保1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六苴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2公里,距離六苴鎮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9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人,其中小學生4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7.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3人。

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民眾增收慢;

2、基礎設施落後;

3、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解決民眾增收問題。

2、做好勞動技能培訓。

3、降低農戶用電貴的問題,種植核桃,發展畜牧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