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瀝

滴瀝

滴瀝,漢語辭彙。 拼音 dī lì , 釋義:1、流滴。2、圓潤明麗貌。 3、象聲詞。水下滴聲。

詞語

滴瀝

拼音

dī lì

注音

ㄉㄧ ㄌㄧˋ

引證解釋

1、流滴。

漢 杜篤 《首陽山賦》:“青羅落漠而上覆,穴溜滴瀝而下通。”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溳水》:“穴中多鍾乳,凝膏下垂,望齊冰雪,微津細液,滴瀝不斷。”

唐李嶠《露》:滴瀝明花苑,葳蕤泫竹叢。玉垂丹棘上,珠湛綠荷中。

唐 孟郊 《秋懷》詩:“老泣無涕洟,秋露為滴瀝。”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鄙夫請非次改令,凡三鍾引滿一遍,三台酒須盡,仍不得有滴瀝。犯令者一鐵躋。”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黟縣山水記》:“泉自石出,四時滴瀝。”

2、圓潤明麗貌。

晉 王嘉 《拾遺記·崑崙山》:“甘露濛濛似霧,著草木則滴瀝如珠。”

元 喬吉 《沉醉東風·倩人扶觀璚華》曲:“珠滴瀝寒凝碧粉,玉瓏璁暖簇香雲。”

元 柯丹邱 《荊釵記·遐契》:“秋波滴瀝,雲鬟輕盈。”

3、象聲詞。水下滴聲。

唐 周徹 《尚書郎上直聞春漏》詩:“滴瀝疑將絕,清泠發更新。”

唐劉復《寺居清晨》:高枕對曉月,衣巾清且涼。露華朝未晞,滴瀝含虛光。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耿先生》:“上自起,附耳聽之,果聞滴瀝聲。”

明 陸采 《懷香記·佳會贈香》:“聽樓頭鼓角嚴,漏聲滴瀝蓮籌換。”

葉紫 《豐收》五:“屋頂上已有了滴瀝的聲音,人們只感到一陣涼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