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遠淵

滕遠淵

作吟者:大詩人漫由 洗衣人見夕陽落, 唯有月下對影人,

人物介紹

滕遠淵滕遠淵
滕遠淵,詩人漫由,1990年10月12日出生於湖南湘西麻陽縣。現代(詩人樂園)創始人。其一生堅守古典詩歌霸氣吟作風格以及書法狂放自然的藝術創作。曾多次婉言拒絕各種詩會獲獎活動、始終堅信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的文明理念精神。

[1]

基本信息

滕遠淵滕遠淵
中文名:滕遠淵
別名:滕細伢子、滕小子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南湘西麻陽縣
出生日期:1990年10月12日
職業:中國當代詩人、書法
代表作:《中國鳳凰·南方千里長城》《夕陽下·江溪村》《象鼻山·吸戲水》
主要成就:詩人樂園創始人
原名:滕建玉
字:小子
信仰:道教馬克思列寧主義

詩歌介紹

金沙灘,銀沙灘,金濤銀濤浪無邊,夕海光景一片。嬌嬌女,瀟瀟男,今朝人物談風流,更須看數明天!

滕遠淵滕遠淵
這首詩是詩人漫由於2013年8月18日在北海金沙灘與銀沙灘上所吟。金沙灘的驚濤駭浪無不壯觀,在夕海烈日中激發了漫由心中的豪邁之氣,如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虎門壯志》作吟者:大詩人漫由滕遠淵

林公則徐,虎門硝煙。其壯千秋志,能日月可明鑑。風火橋瀾,羞色晚霞。人迫囧途時,望滄海見南沙!

這是一首懷古詩篇,是二零一六年十月一日當代90後大詩人漫由因好友孫艷竹相邀,從深圳過東莞,路經虎門鎮,再由虎門碼頭上渡船於珠江入海口過江,去往廣州的南沙半島,時見著有世界第一跨的虎門大橋,情有感懷而作吟的。風火橋瀾解:狂風波瀾下的漁火和虎門大橋。“風火橋瀾”一詞詩意創新簡明,語氣霸勢濤天,足以說明詩人漫由的內心狂傲與詩意!

“人迫囧途時,望滄海見南沙”一句又恰恰相反,道出了大詩人漫由的生活窘迫的現狀以及內心對詩意生活充滿渴望的矛盾心理。因此,當他人生窘困而內心處於低潮的時候,在渡船上面向滄海時,忽然遇見了美麗的南沙半島及壯麗的虎門大橋,他的內心不由觸景生情,迎著海風,脫口吟出了一句”人迫囧途時,望滄海見南沙“的千古感慨。

滕遠淵滕遠淵
《吟詩詠志》作吟者:詩人漫由滕遠淵

人生何蒼茫,詩(飲)者名千秋,世上除李白,天下有漫由。

賦詩一首既是詩人漫由感情的抒發,也是內心激盪的志向。吟詩詠志,這是每一個詩人寫作的根由。某年某月詩人漫由醉飲之後想到了大詩人李白,借李白抒發人生的志向,表明時間除了李白的才華風騷之外還有詩人漫由的壯懷激烈。

只因李白一生,熱愛浪漫自由,因此我故稱自己為詩人漫由。

今晚明月當空,恰合人意,只嘆!……夜色情深,怎不叫詩人漫由吟詩一首!好它日以詩歌頌千古。

《月影下.詠懷》吟者:滕遠淵詩人漫由

美景良宵當歡聚,月下獨我空飲吟。前世今兮同明月,未見昔日對影人?今月古時照李白,此夜焉能明我心!月秋寒風吹白骨,醉死來生還戀君!中華二零一六年九月一十五日。

這是一首蒼涼悲壯的懷古詩,當詩人漫由在深夜裡獨自醉飲時懷想起了詩人李白的浪漫自由主義精神!然而內心亦醉生起了萬千的感慨,他似乎在當空明月下看到了故去李白的寒風白骨,不由頓感人世間萬般蒼涼……此刻,想著想著,詩人漫由已情不自禁的欲醉悲傷了起來,亦如是便,吟詠了這首千古絕唱的懷古詩歌![1]

中國鳳凰·南方千里長城
巍巍長城,千山一脈。漫道兩邊,石壘成牆。為之工農有多少?如其砌石無數塊!觀看山下,萬分感慨。疑似當年,紅塵滾滾。誰願汗流淚洗面?不叫紅葉落塵埃;長城遠望,千姿百態。萬物景象,由然而生。山峰白雲好奇嬌,眼前數它最風采。茫茫石道,從何修來。一條巨龍,錦繡中華。不見長城路遙遠,未懂古人心悲哀!
長城是中國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它盤踞山嶺的身影背後是歷史煙消雲散的滄桑。作者別出心裁,從長城工匠們的艱辛說起,並把長城作為一個縮影,聯想到中國這條巨龍,在長峰白雲之間穿梭千年。細細品味,仿佛眼前出現了一個畫面:作者站在長城之巔,登高望遠,見到城牆下的萬物景象。寥寥幾句,便有英雄豪邁之感。
滕遠淵詩歌作品欣賞
夕陽下·江溪村
堰壩橋下溪水流,農家姑娘手捥袖。洗衣人見夕陽落,忙捶棒響傳四周。
從這首詩中,我看到了滕遠淵詩歌的另一種風格,清麗自然,柔美婉約。這首詩雖然只有二十八個字,語言樸實無華,卻給我們構建了許多美麗的意象。橋下流水叮咚,夕陽的餘暉斜照在小溪之上,農家姑娘在嬉笑間盥洗衣服。耳邊似乎既聽到流水潺潺的聲音,又聽到姑娘們談笑的聲音,還聽到捶棒聲響,整個畫面既寧靜悠閒,又頗有動感,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象鼻山·吸戲水
象山不捨灕江美,座秀石鼻吸(戲)之水。入園遊子不識景,旁路觀者笑而歸。二零一二年八月十二日。
作者在八月桂花飄香的時節遊覽了桂林,被象鼻山的美景傾倒。灕江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於萬點奇峰之間。兩岸儘是奇峰連綿,怪石嶙峋,山水互為交融,自成一景。可是這樣的景色卻不是每一個到灕江的人都能欣賞。作者話鋒一轉,一句“入園遊子不識景,旁路觀者笑而歸。”互為映襯,相當巧妙。
桃園春色
桃花真夠春,惹蜂采蜜勤。迎風瓣兒落,飄於樹下人!
桃花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騷客們喜歡吟誦的對象。早在《詩經》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讚譽。桃花或被比擬成美人,或是春天的象徵,但作者卻獨出心裁,別有匠心,獨獨抓住了桃花飄落的場景。桃花飄落在樹下人的身上,引起了讀者的聯想,使這首詩讀起來別有意蘊。
七夕,七夕·獨我孤兮
意舉狂飲千杯酒,欲醉吟詠歌七夕。牛郎織女時相會,亦於此夜七月七。唯有月下對影人,不見銀河鵲橋起。莫非王母又刁難,鵲橋會別了無期?但使天地難長情,銀河隔望寄相依!
古人吟詠七夕,大多是讚美牛郎織女那種至死不渝的愛情。就如秦觀的那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更是膾炙人口。但作者卻在七夕這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日子裡感到孤獨,這是為何呢?作者沒有寫明。作者看到月下對影的情人,卻沒有看到天上銀河的鵲橋,不免發出擔心:難道王母又刁難,使鵲橋相見遙遙無期?才知道,原來愛情不僅是在天上或是人間都是難以圓滿的啊!
誓英雄志
犧牲藏紅塵,未能埋我心。幼年之大志,終身勤乃成。
這首詩頗有英雄豪邁之氣,不禁讓我想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詩句。即便是“犧牲藏紅塵”也“未能藏我心。”作者有一種不到功成誓不還的情感,這是作者心中對英雄的無限嚮往。但作者也清楚地認識到,唯有終身踐行一個“勤”字,才能實現幼年之大志。
北海壯詞
金沙灘,銀沙灘,金濤銀濤浪無邊,夕海光景一片。嬌嬌女,瀟瀟男,今朝人物談風流,更須看數明天!
讀這首詩,我不禁想起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中的這幾句——“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作者觀賞金沙灘的驚濤駭浪,在夕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那波濤洶湧的潮水讓他想到今朝的風流人物,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激情奔放,敢想敢做,讓我讀來頗有一種雄姿英發的豪邁之情。
虎門壯志
林公則徐,虎門硝煙。其壯千秋志,能日月可明鑑。風火橋瀾,羞色晚霞。人迫囧途時,望滄海見南沙!
這又是一首詠史懷古的佳作。作者從林則徐虎門銷煙說起,說林則徐的志向永垂千古,日月可鑑。最妙的是,最後一句人迫囧途時,望滄海見南沙。作者點出自己是在生活窘困的狀態,然而卻有一種“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之感。在內心低潮的時候,作者不畏風雨,反而直面迎擊風雨,終於豁然開朗,遇見了美麗的南沙半島。
吟詩詠志
人生何蒼茫,詩(飲)者名千秋,世上除李白,天下有漫由。
這首詩寫到李白,一句飲者名千秋想必是化用了李白的“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作者欣賞李白的才華橫溢,更欣賞李白浪漫自由的豪放性格,力士脫靴,貴妃研墨,都是古來的佳話。而這一點,恰是詩人所欣賞的,他欽羨於李白的浪漫自由,便自稱自己為漫由詩人。
月影下·詠懷
美景良宵當歡聚,月下獨我空飲吟。前世今兮同明月,未見昔日對影人?今月古時照李白,此夜焉能明我心!月秋寒風吹白骨,醉死來生還戀君!中華二零一六年九月一十五日。
月,自古以來都是牽動著文人騷客內心情絲的意象。作者望月獨飲,想到這輪明月不僅此時照著自己,也在千年之前照著李白。於是,他不禁憑弔起李白來。此時此刻,作者想要有人傾吐內心無限的心事,奈何月下獨我一人,只能“空飲吟”。於是傷感、蒼涼、孤單等等的情感,便如潮水一般向作者席捲而來,使得他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懷古詩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