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源性細菌

Lwoff——在感染細菌後病毒DNA能連續傳給細菌以後各代,這些細菌稱為溶源性細菌。

細胞中含有以原噬菌體狀態存在的溫和噬菌體基因組的細菌。
在染色體上整合了溫和噬菌體的核酸(即原噬菌體),但又檢查不出噬菌體的存在,這樣的細菌稱為溶源性細菌。原噬菌體可穩定遺傳,隨細胞分裂而傳給子代。在傳代過程中可能發生原噬菌體的丟失,從而失去溶源性。只有極少數細菌個體發生自發裂解;外界因素如紫外線,X射線等可誘導原噬菌體活化,使細菌裂解數目大增,實際套用上可用此法獲得大量游離噬菌體。溶源性細菌對其同源噬菌體具有“免疫性”,即噬菌體可進入細胞,但不能增殖,亦不能導致細菌裂解。溶源性廣泛存在於各種細菌中,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屬,芽孢桿菌屬,棒桿菌屬等的某些種類均有溶源現象。有些原噬菌體還能使溶源性細菌獲得某種新的特性,例如白喉棒桿菌,只有被噬菌體溶源化後才具有產生外毒素的致病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