湭河

湭河,流域面積259.5平方公里,全長40.4公里。

湭河,由稠水河、清水河在河西公社史家村匯合而成。自川道北流到川口王,經灰堆村穿渭南城到雙王公社張莊村東北入渭。近年在湭河上游發掘的北劉、白廟、史家村仰韶文化遺址,證明氏族社會時,各部落傍水而居,稱部族和氏族的首領為酋長,所以,古稱“首河”或“酋河”。也有寫“猶”河的,建國後才改寫為湭河。全長40.4公里,流域面積259.5平方公里。平均比降3.47‰,年平均徑流374萬立方米。1972年3月在河西公社何家村調查,1884年最大流量為1,000立方米/秒,1949年流量為500立方米/秒,1957年流量為471立方米/秒,1962年流量631立方米/秒。年平均輸沙量86萬噸,平均侵蝕模數3,270噸/平方公里。匯入湭河幹流的1公里以內毛溝64條,1~8公里支溝22條,3~5公里支溝兩條,共88條。沿河均可攔埝渠,自流灌溉,種植水稻、蔬菜,培育竹林、果園。
清水河,是湭河支流,發源於元象山,因流經秦嶺石質山地,泥沙含量少,水清,故名。由五渠溝、黃狗峪(清澗河)、小峪河、奓峪河(羊河)小橋溝等較大支流於花園街北匯成,到史家村和稠水河相匯入湭。清水河匯流有1公里以內毛溝318條,1~3公里支溝24條,3~5公里支溝11條,5公里以上支溝6條,共359條。流域面積86.8平方公里,溝壑密度為3.83公里/平方公里。河長24.1公里。
稠水河,為湭河支流,發源於石鼓山南、厚子鎮東與清峪的分水嶺下。因經地為紅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泥沙含量特多而得名。其流域內年均侵蝕模數6,700噸/平方公里。流經三官廟公社全境,陽郭公社的梨園、雙雷、北莊,到史家村匯清水河入湭。匯流1公里以內毛溝228條,1~3公里支溝17條,3~5公里支溝4條,5公里以上支溝4條,共253條,河長17.2公里,流域面積63.7平方公里。溝壑密度3.51公里/平方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