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沼帶

湖沼帶

河濱帶或潮汐帶意外的開闊水域即為湖沼帶。湖泊就是由於地勢原因積水形成的。沼澤地指長期受積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濘地區。土壤剖面上部為腐泥沼澤土或泥炭沼澤土,下部為潛育層。有機質含量高,持水性強,透水性弱,乾燥時體積收縮。經排水疏乾,土壤通氣良好,有機物得以分解,可增加肥分。

簡介

湖盆及其承納的水體。湖盆是地表相對封閉可蓄水的天然窪池。湖泊按成因可分為構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風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庫)等。按泄水情況可分為外流湖(吞吐湖)和內陸湖;按湖水含鹽度可分為淡水湖(含鹽度小於1g/L)、鹹水湖(含鹽度為1-35g/L)和鹽湖(含鹽度大於35g/L)。湖水的來源是降水、地面徑流、地下水,有的則來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發、滲漏、排泄和開發利用。

分布

地球上湖泊總面積為270萬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的1。8%,面積大於5000平方公里的湖。青海湖泊有35個。芬蘭的湖泊最多,被稱為“萬湖之國”,擁有大小湖泊6萬多個。世界最大的鹹水湖為伊朗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亞塞拜然等國邊境的裏海,面積37。1萬平方公里,儲水量89。6萬億立方米;最大的淡水湖為美國與加拿大邊境的蘇必利爾湖,面積8。21萬平方公里,儲水量11。6萬立方米;最大的淡水湖群為北美五大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總儲水量22。8萬億立方米。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最深,最大水深1620米。最高的湖為中國西藏自治區的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最低的湖為巴勒斯坦、以色列與約旦邊境的死海,湖面高程在海平面以下395米。

形成原因

先來看一下湖泊是怎么演變成湖沼地的。在氣候濕潤的地區,河湖沼地水挾帶著泥沙匯入湖泊,因為水面的突然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攜帶泥沙的能力減弱,泥沙便在湖邊沉積下來,形成淺灘。還有一些微小的物質,隨著水流漂到湖泊寬廣處,沉積到湖底。隨著時間的推移,湖泊變得越來越淺。並且在湖水深淺的不同位置,各種水生植物逐漸繁殖起來。

在湖泊深處,生長著眼子菜等各種藻類;在較深地帶,生長著浮萍、睡蓮、水浮蓮等;在沿岸淺水區,生長著蘆葦、香蒲等。它們不斷生長、死亡,大量腐爛的殘體,不斷在湖底堆積,最終形成泥炭。隨著湖底逐漸淤淺,新的植物又出現,並從四周向湖心發展,湖泊變得越來越淺,越來越小。當湖泊中的沉澱物增大到一定的限度時,原來水面寬廣的湖泊就變成淺水汪汪、水草叢生的沼澤了。

不同地區演變過程

湖泊演變

先來看一下湖泊是怎么演變成湖沼地的。在氣候濕潤的地區,河水挾帶著泥沙匯入湖泊,因為水面的突然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攜帶泥沙的能力減弱,泥沙便在湖邊沉積下來,形成淺灘。還有一些微小的物質,隨著水流漂到湖泊寬廣處,沉積到湖底。隨著時間的推移,湖泊變得越來越淺。並且在湖水深淺的不同位置,各種水生植物逐漸繁殖起來。在湖泊深處,生長著眼子菜等各種藻類;在較深地帶,生長著浮萍、睡蓮、水浮蓮等;在沿岸淺水區,生長著蘆葦、香蒲等。它們不斷生長、死亡,大量腐爛的殘體,不斷在湖底堆積,最終形成泥炭。隨著湖底逐漸淤淺,新的植物又出現,並從四周向湖心發展,湖泊變得越來越淺,越來越小。當湖泊中的沉澱物增大到一定的限度時,原來水面寬廣的湖泊就變成淺水汪汪、水草叢生的沼澤了。

河流沿岸

低洼平原上的河流沿岸,在河水淺、流速慢的情況下,可以生長水草而逐漸形成了沼澤。在沿海的低地,反覆被海水淹沒,海灘上雜草、蘆葦叢生,也可形成鹽沼澤。有些高原、高山地區,由於冬季地面積雪,到次年春夏季節冰雪融化,地面積水,短草和苔蘚植物雜生,也可形成沼澤。

森林地區

在森林地區,枯枝落葉在林下不斷堆積,好像給地面蓋了一層很厚的被子,它既能大量積蓄雨水,又可減少土壤蒸發,保持著過度濕潤的狀態。又因為碳化過程的進行,土壤中大部分的礦物養分被淋失,造成草木死亡,而代之以繁茂的苔蘚植物。苔屬植物能保留大量水分,使植物殘體的分解過程減慢,泥炭開始堆積,逐漸形成沼澤。在我國大、小興安嶺的森林中,就可以看到這種森林沼澤化的現象。

濕潤地區

在有些過於濕潤的地區,雜草大量繁殖,形成厚實的草層,使土壤通氣狀況變壞,碳分逐漸減少,原有植物漸趨衰亡,生長莎草、水蘚等植物。這些喜濕性植物,有很強的蓄水能力,因此更加強了濕潤狀況,草甸沼澤化得以迅速發展。四川西部的草地,有一部分就是這樣形成的。

地域物種

湖沼地常年積水或土壤過於濕潤,生長在那裡的植物大多發育有很好的通氣組織。植物的根浸沒在水中或濕透的泥土中,莖、葉則挺出水面。沼澤植被主要由莎草科、禾本科及蘚類和少數木本植物組成。地球上除南極尚未發現沼澤外,各地均有沼澤分布。由於湖沼地的土壤有泥炭土與潛育土之分,沼澤可分為泥炭沼澤和潛育沼澤兩大類。地球上最大的泥炭沼澤區在西西伯利亞低地,它南北寬800公里,東西長1800公里,這個沼澤區堆積了地球全部泥炭的40%。按沼澤土壤中水的來源,沼澤可以分為3種類型:低位沼澤,由地表水或地下水補給,含有礦物質,又叫富營養沼澤;高位沼澤,由雨水補給而營養貧乏,又叫寡營養沼澤;中位沼澤,由雨水與地表水混合補給,又叫中營養沼澤。按植被生長情況沼澤可分為草本沼澤、泥炭蘚沼澤和木本沼澤。草本沼澤是典型的低位沼澤,類型多、分布廣,常年積水或土壤透濕,以苔草及禾本科植物占優勢,幾乎全為多年生植物,很多植物具根狀莖,常交織成厚的草根層或浮氈層,如蘆葦和一些苔草沼澤。泥炭蘚沼澤又稱高位沼澤,主要分布在北方針葉林帶,由於多水、寒冷和貧營養的生境,泥炭蘚成為優勢植物,還有少數的草本、矮小灌木及喬木能生活在高位沼澤中,例如羊鬍子草、越橘、落葉松等。木本沼澤又稱中位沼澤,植被以木本中養分植物為主。湖沼地是纖維植物、藥用植物、蜜源植物的天然寶庫,是珍貴鳥類、魚類棲息、繁殖和育肥的良好場所。沼澤具有濕潤氣候、淨化環境的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