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豆豉

湖口豆豉

湖口豆豉,色澤黑亮,顆粒均勻,香味濃郁,美味可口,用這種豆豉烹飪的;豆豉燒肉;辣味鳳尾魚、家鄉豆腐等菜餚,已成為湖口傳統風味名菜,頗受中外客人的青睞,蜚聲四海。

概況

地處鄱陽湖口長江南岸,並有“水繞三山同楚地,勢連五老共洪都”之稱的江西湖口縣,盛產一種有名的特產--"豆豉",此豆豉色澤黑亮,顆粒均勻,香味濃郁,美味可口,用這種豆豉烹飪的"豆豉燒肉"、"辣味鳳尾魚"、"家鄉豆腐"等菜餚,已成為湖口傳統風味名菜,頗受中外客人的青睞,蜚聲四海。

歷史

湖口氣候溫適,土壤肥沃,盛產糧棉,黑豆也是當地有名的經濟作物。湖口黑豆個大粒圓,營養豐富,是加工豆豉的良好原料。據傳,湖口豆豉最早始於清初,當時只是農家作為豆醬形式出現的,直到鹹豐年間才作為單獨商品正式上市。多年來隨著加工工藝的不斷改進,湖口豆豉質量也越發提高,並自成一體,具有獨特的傳統風味。

傳說

說到湖口豆豉的創始,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那是在清朝鹹豐年間,高安縣有一個姓盧的小皮匠,專做祖傳的木履(古時一種套在布鞋外面的雨鞋)。有一年高安遭受洪澇,莊稼欠收,人們連吃飯都困難,木履生意自然清淡。迫於生計,小皮匠帶著妻子,離開高安,出外謀生。小倆口挑著皮擔兒,幾經輾轉,到了湖口住了下來。災年到處一般,小皮匠所做的木履在湖口同樣難以賣出。好在湖口縣是長江、鄱陽湖口重鎮,交通便捷,來往客商較多。小皮匠手藝好,不做木履可修鞋、靴,因此,靠修鞋補靴總算能勉強餬口。有一天小皮匠逛街,發現當地不少農民挑著黑豆(即黑殼皮大豆)在市場上賣,上前一問價格也不貴。這聰明的小皮匠靈機一動,心想:"何不用這黑豆來做豆豉賣呢?"於是回家和妻子一商量,妻子覺得這主意不錯,便買了十來斤黑豆子,找來木盆、罈子,細心選豆、漂洗、蒸煮、蓋上稻草,讓豆子發霉。約莫過了十來天,小皮匠扒開稻草一看,黑豆上竟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黴衣。小倆口滿心歡喜,立即把霉豆抬到石鐘山磯頭上,讓鄱陽湖清水慢慢沖洗乾淨。然後回家翻曬,裝進木盆。過了些日子,盆中發出陣陣香味,妻子打開蓋一看,嚯,絕了!這豆豉又黑又亮,香味濃郁,真是再好不過。
小倆口好不高興,滿心歡喜把豆豉拿到街上去賣。來往行人一看,這豆豉粒粒勻稱,黑中見亮,其香無比,十來斤豆豉不一會搶購一空。從此,小皮匠做的豆豉一下轟動了湖口縣雙鍾鎮,生意紅火得忙不過來,後來乾脆皮匠活兒不幹了,一心專做豆豉買賣,果然生意興隆發了財。許多人都想學小皮匠做豆豉的手藝,紛紛上門求教,小皮匠也不保守,把自己做豆豉的方法和盤托出,並告訴大家,這裡有個決竅,就是將發了霉的豆豉,一定要挑到石鐘山磯頭上去沖洗,因這兒是長江、鄱陽湖二水相匯之處,黃、綠兩色清水從磯頭緩緩而過,用這獨特的水洗去豆豉上的霉衣,豆豉就越發芳香,味道越發鮮美。因此,湖口豆豉有別其它地方生產的豆豉。

發展

自晚清以來,雖戰亂不斷,百業凋蔽,而湖口豆豉生產卻一直未停止過。開始時是一家"盧泰生號",後來發展到六家生產作坊,年產豆豉一千餘擔。如今,當地政府十分重視開發生產湖口豆豉,商業部門還專門設立了豆豉生產廠,組織青工學習老師傅技藝,使豆豉產量、質量大大提高。不僅供應本省,而且遠銷湖北、湖南十多個省市。湖口豆豉已成為名揚大江南北的土特名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