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藝術學校

湖北省藝術學校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坐落於武昌珞珈山麓,是一所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性藝術職業學院。學校高等藝術教育與中等藝術教育並存。

基本信息

湖北省藝術學校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效果圖
全稱為“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始”建於1958年,其前身先後為 湖北省戲曲學校湖北省藝術學校,1999年與華中師範大學聯合辦學,成立了 華中師範大學藝術職業學院,2003年經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是湖北省唯一的一所全日制綜合性高等藝術職業學院。已發展成為特色鮮明的綜合性,藝術教育基地。

學院概況

湖北省藝術學校 地理位置
學院坐落在武昌珞珈山與伏虎山麓之間,是一所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性藝術職業學院。高等藝術教育與中等藝術教育並存,在校生1827人。
學院擁有現代化的教學場地與設施,校舍總建築面積61322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行政用房45122㎡,09年將新增6500㎡教學用房,生均教學行政用房25.06㎡,學生宿舍及生活用房建築面積16200㎡,生均9㎡。學院擁有小劇場1個,實訓教室178個,圖書閱覽室3個,多媒體教室9間,語音室2間,240台教學用微機。學院教學設備總值1265.62萬元,生均6709.15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1.2萬冊,電子圖書20萬冊。建有學院專門網站及專有域名http://www.artschool.com.cn。對外採用電信寬頻10兆、教育網2兆光纖出口,做到光纖到樓層、百兆到桌面較為完備的校園網路。2007年學院加入“湖北省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基層中心”,在信息資源共享上得到較大的提升。學院現有校外實訓基地20多個,與省內10多個省屬重點文藝院團保持合作關係。

歷史沿革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創建於1958年,原為湖北省戲曲學校,1966年因“文革”停辦;1977年11月恢復重建;1988年,湖北省戲曲學校更名為湖北省藝術學校;1992年,與湖北省文化藝術幹部學校合併;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文化部確認為“省部級重點中專”;2000年,與湖北省電影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合併,組建成新的“湖北省藝術學校”;2001年,被國家教育部確認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999年,湖北省藝術學校與華中師範大學合作辦學,成立華中師範大學藝術職業學院;2003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獨立的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師資力量

湖北省藝術學校 湖北省藝術學校教學樓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18人,專任教師122名,其中高級職稱43人(國家一級演員10人),中級職稱79人,“雙師型”專業教師87人占71%,是一支學科配套、業務精良、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
學院建立了湖北唯一的文化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鑑定機構,主要從事鋼琴調律師、健美操教練員、數碼錄音師、中級調音師、形體訓練教練員、舞蹈教練員等七大門類的職業技能鑑定工作。

專業設定

湖北省藝術學校 領導視察工作
學院設有音樂系、舞蹈系、藝術設計系、戲(曲)劇影視表演系、音像技術系、文化事業管理系以及公共課教學部、教學研究室8個教學部門;辦公室、教務部、學生工作部、總務部、人保部、財務部、藝術實踐部(藝術團)、藝術培訓部、圖書信息部9個行政與教輔部門。現開設了舞蹈表演、音樂表演、音樂教育、影視表演、戲曲表演、平面設計、環境設計、影視動畫、公共關係、旅遊管理、音像製作方向、器樂演奏、播音主持、模特表演十四個專業方向。

教育成果

湖北省藝術學校 湖北省藝術學校
學院依託雄厚的師資力量及良好的辦學條件,取得豐碩的教育成果,為社會輸送了近萬名藝術人才,為湖北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全國藝術教育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六十年代,湖北省戲曲學校培養了以 朱世慧李春芳程彩萍為代表的一批著名表演藝術家;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學院又培養了大量新型各類藝術人才,如:榮獲全國舞蹈比賽 “文華獎”和第八屆法國巴黎國際舞蹈比賽現代舞女子組金獎的 吳珍艷;榮獲第三屆中國舞蹈 “荷花獎”民間舞表演金獎的 黃琳;影視明星 徐帆李鐵米學東江濤王戎等;歌壇新秀 李瓊金波周彥胡曠汪金媛秦德松等;戲劇名角 劉丹麗(兩次 “梅花獎”獲得者)、 李麗超馬婭琴劉家軍詹春堯等。此外還有一批在聲樂、舞蹈、表演等影響的優秀畢業生: 陳莉莉李琳李金哲周曉曉等。

代表作品

湖北省藝術學校 《家在長江邊》劇照
作品介紹:《 家住長江邊
展示荊楚風情大型地域風情舞蹈詩《家住長江邊》,由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武漢電信藝術團、武漢音樂學院聯袂打造。在第八屆中國藝術節上榮獲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成為新時期宣傳展示湖北的靚麗的文化名片。
《家住長江邊》是一部以長江文化為背景,集歌舞、音樂、詩話於一體的大型地域風情舞蹈詩,由“序幕”、“魂牽三峽”、“夢尋神農”、“情驚巴土”、“雲依武當”、“魚戀洪湖”及“尾聲”七部分組成。以歌舞、武術等藝術形式,把千湖之省精緻的荊楚風情畫卷展示在了觀眾
湖北省藝術學校 《家在長江邊》劇照
面前。從屈原、昭君故里的長歌浩舞、千年歌吟中,感受峽江的詩意;從神農、武當的玄秘舞影中,追尋遠古的滄桑;從巴山、楚水的奇幻詩情中,體驗生命的奇妙芬芳。源自中華文明燦爛華章的荊楚文化,展示湖北作為中華腹地的千秋神韻、萬里風流。
專家評論: 鄭傳寅(武漢大學藝術學系教授、博導)
《家住長江邊》的每一個章節都獨具特色,動靜結合,樂舞並重,相映成趣。它是一部濃縮的楚地歷史,它蘊含了荊楚地區亘古至今的豐富文化資源,具有深邃的歷史感。
在《家住長江邊》的舞台上,嫻靜的神女站在懸崖上,痴痴等待愛人的歸來;在神女的腳下,縴夫們喊著粗獷、豪放的拉縴號子,力量得以盡情張揚;曼妙柔美的女子群舞,婉轉的傳達出昭君對鄉土的眷戀……《家住長江邊》除了具有深邃的歷史感外,還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它用音樂和舞蹈的語彙為觀眾譜寫了一首充滿民情風俗的抒情舞蹈詩。

發展趨勢

2006年學院申報中央財政支持的專業性實訓基地獲得批准,教育部、財政部拔款,專項建設全國藝術職業院校中首家國家級示範性計算機套用軟體技術專業(數碼藝術方向),如:蘋果設計室、攝影實驗室、平面動畫設計室、數碼錄音棚、非線性編輯室等專業較強的實訓基地。
經湖北省招生委員會[2006]6號檔案批准,2007年學院在舞蹈表演影視表演兩個專業獲得自主招生權,可單獨組織自主招生專業考試和自行劃定高考文化錄取控制分數線。

辦學特色

學院堅持特色辦學,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取得豐碩的教育成果。建校45年來,為社會輸送了4000餘名藝術人才。六十年代,湖北省戲曲學校培養了以朱世慧、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李春芳、程彩萍為代表的一批著名表演藝術家;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學院又培養了大量新型各類藝術人才,如:榮獲全國舞蹈比賽“文華獎”和第八屆法國巴黎國際舞蹈比賽現代舞女子組金獎的吳珍艷;榮獲第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間舞表演金獎的黃琳;影視明星徐帆李鐵米學東江濤王戎等;歌壇新秀李瓊、金波、周彥、胡曠、汪金媛、秦德松等;戲劇名角劉丹麗(兩次梅花獎獲得者)、李麗超、、馬婭琴、劉家軍、詹春堯等。 四十多年來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沐雨櫛風,勤勉拓新,走出了一條寬廣的藝術教育之路,銘刻下一串串閃光的足印,展現出一幅幅美麗迷人的藝苑風景,在新世紀她將以嶄新的風姿再創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